汪金鋒 郭雙梅
摘要:從當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化出發,通過分析方式可知,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包括區域內部差異、區域與區域差異。在本文中筆者將探討不同類型的區域經濟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并且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進一步緩解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化問題,保證我國經濟實現共同發展。
關鍵詞:宏觀調整;區域經濟;區域利益;經濟基礎
我國在1978年黨中央所召開的十一屆三中會議中明確提出了改革開放這一重大發展方針,并且從1978年至2020年,我們經歷了超過40年的改革開放時間,自從我國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長期將經濟建設作為中心戰略,并且在過的幾十年里時間里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是在快速發展的背后,也不可否認出現了多樣化問題,這就使得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差異。所以在本文中,筆者將從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詳情入手,談一談對其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現狀
國內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差異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在于區域內部之間,另一部分在于區域與區域之間。因為我國地域十分遼闊,所以在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會出現一些區域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而一些區域處于停滯不前或者發展緩慢的情況。根據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可以分成四個梯隊:第一梯隊就是我們所說的“北上廣深”,也就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大城市,因為這些城市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政治資源,成為我國內陸地區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第二梯隊則是以江蘇、福建、浙江、廣東等為主的一些沿海省份,這些區域有著良好的沿海地理位置,使其在開展貿易活動時更加方便;第三梯隊則是湖南、廣西、湖北等區域,而最后一梯隊則是西藏、貴州等西部區域,這也是國內發展較為落后區域。區域內部差異主要是通過農村貧瘠與城市繁榮的對比有效的體現出來。比如廣東省作為我國經濟發展較好的省份,但是也依然有和平縣、連南縣等貧困縣城。又或者以四川省為例,四川省包括南充市、樂山市、德陽市、成都市、甘孜藏族自治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區等,但是因為有著不同的自然條件與地理條件,這就會使得其形成不同的旅游、礦產、氣候、水資源、土地等多項資源。因為成都主要是位于我國的平原中部地區,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濃厚的歷史文化、極高的經濟水平,并且人口十分密集,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都促使成都市發展速度較快,并且有著較多的旅游景點,因此可知成都的經濟十分發達,但是四川省中的其他區域與成都相比,未能實現同步發展,甚至一些少數民族自治區存在資源匱乏的情況。
二、區域性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城市中涌入大量人口
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改革試點方針,希望通過這一政策可以拉動一些地區經濟高速增長,而在這時,深圳被選為我國第一批試點城市,在該策略取得成功之后,帶動了深圳等城市經濟高速發展,并且使其從原有的貧困地狀態,憑借自身的地勢一躍成名,成為國內最具備特區性質的城市,經濟方面也處于蒸蒸日上的發展狀態,老百姓很快就富裕起來。改革試點城市作為我國少數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速度較快,但是也阻擋不了人們想要致富的心愿,在這一大背景之下,這就使得更多人口選擇從發展落后的地區主動涌入城市當中來,希望能夠實現他們致富的夢想,伴隨著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在區域內聚集,進一步導致我國不同區域內資源投入情況出現不平衡的問題,這就使得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產生了多重聚集效應。國內資本從東部地區逐漸朝著中西部地區開始轉移,出口貿易、技術進步等依然聚集在東部地區,未能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在這時技術的進步與投資聚集發生了交叉作用,并且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在一線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其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手中開始有了積蓄,這時也促進不同產業高速發展,為城市帶來了更多的外來人口。在這時很多人們開始從落后地區選擇遷移到一線大城市中,最終為大城市產業建設提供助力。
通過短期情況來看,人口的大量涌入有利于一線城市的建設,同時緩解了用人緊張情況,但是隨著人群遷移數量增多,就會凸顯出嚴重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城市所具備耐受力是十分有限的。
(二)資源分布缺乏均勻性
因為城市中人口增長速度較快,這就使得落后地區人口高速減少,青壯年都選擇到大城市中發展,最終導致落后地區更加落后,同時因為城市耐受力是有限的,外來人口的進入導致本地人口失業率不斷增高,形成了較為惡劣的就業環境,最終使得本地人群開始面臨失業危機。另一個負面影響在于難以保證資源供應情況,如果沒有外來人口涌入到一線城市中,那么本地人員可以長期享受原有的資源,并且保證處于一個自給自足的狀態,這里面也包括子女就學、土地供應、基礎就醫等,但是隨著人口增長速度加快,開始出現“狼多肉少”的局面,并且使得大城市生活成本不斷增高。
(三)國家政策影響
我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務院與中共中央共同批準了《福建廣東兩省會議紀要》,并且將其定義成經濟特區,這時國家也出臺了多個宏觀經濟政策,使得國內在經濟發展有了重點發展區域。因此可知,國家可以通過經濟輔助、政策支持等多種方式,使得區域經濟得到發展。特別是深圳地區,因為在我國原有的第一梯隊為北上廣,也就是北京、上海、廣州,現在第一梯隊變成了“北上廣深”,深圳從原來一個小漁村變成了國際化大都市,隨著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提出,對于深圳人民來說是已成為一個重大轉折點,深圳因為自身地理位置十分的優渥,比鄰香港,擁有的四季如春的天氣與便利的交通位置,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其在日后得到良好的發展。最后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未能被列為經濟特區的區域,在發展過程中未能有深圳一般的發展速度,這就導致國內開始出現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問題。
(四)公共產品建設
中國區域經濟在發展中所呈現的差異化特點,主要集中于“區域”兩字,因為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因此,們會采用人為的方式,將地理位置劃分成多個區域,不同區域之間也會因為地理之間的差距,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差異。高速公路是實現不同區域溝通最主要的媒介,因為有著快捷運輸速度、較低運輸成本、巨大運輸容量等優勢,高速公路能夠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三點:首先是因為高速公路成為不同區域之間交流與溝通的主要橋梁,特別是一些十分偏遠的農村地區,農民生產出來的農作物通常選擇在周邊地區進行銷售,但是因為縣城規模較小,需求量有限,如果縣城通了高速公路之后,那么就可以將這些農產品運輸到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以此可以滿足城市居民所提出的需求。其次是因為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會花費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通常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支持,物流建材需求不斷提高,促進國家GDP增長,在建設高速公路過程中也會使用到大量的人力資源,以此為國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最終拉動區域經濟穩定增長。最后是區域利益之間的矛盾,根據國家行政限制,這就導致一些區域在發展過程中將目光局限于自身發展,未能根據地區的情況采用協調合作的方式,這就使得一些先富帶動后富的良好愿望未能實現,而是使得貧困的人更加的貧窮,富有的人更大富有,最終拉開貧富差距。
三、改善區域性經濟差異化的有效因素
根據上述情況,筆者認為因為區域經濟增長發生不停的情況,這就導致出現一些負面影響,如何對這些情況進行改善,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采用投資落戶方式,拉動經濟增長
采用投資落戶方式,拉動落后地區經濟增長,在這時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更多外商采用直接投資方式,使得本地區的經濟得到增長,特別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外商投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重要影響。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階段,為了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伐,就會吸引大量外資企業進入到本國市場當中,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我國技術發展水平,也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拉動經濟增長,所以與區域經濟發展有著相同原理,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需要發揮其自身所具備的宏觀調控的作用力主動承擔起經濟增長重擔,并且倡導一些投資項目主動落戶在本地,從政策方面給予支持,最終實現雙贏局面。
(二)為落后地區人民提供基礎生活保障
隨著人口大量流失,導致人們基本生活質量難以得到提高,因為落后地區中大量的人口開始遷移到經濟發達的區域,其目標并不是為了追求富裕,而是希望自身可以達到一個生活穩定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政府發揮自身的作用,為其基礎生活方面提供保證,可以采用民生問卷調查方式,了解群眾基本需求,最終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
(三)政府應當發揮自身的調節作用
首先,國家應當采用政策支持的方式,密切關注區域發展情況,有效均衡各區域經濟發展實況,對于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可以采用經濟扶持的方式;其次,采用國家宏觀調控的方式,對于公共產品進行合理的安排與建設,因為國家宏觀調控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體經濟發展,利用多元化的調控方式,會間接或者直接影響到全國各區域發展情況;最后對于區域之間的分離問題進行淡化,努力打破區域之間的隔閡。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面對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問題時,需要采用有效的解決措施,但是這仍然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從當前區域經濟發展情況與影響因素來看,筆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見解,希望通過這些方式使得區域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閆偉康.金融效率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影響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20.
[2]王自力,謝卓廷.政府主導型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周邊城市發展的影響差異分析——基于工業水平視角的PSM-DID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20(6):69-76+86.
[3]單晨,陳藝丹.京津冀旅游產業-區域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差異研究[J].經濟與管理,2020(3):1-11.
[4]黃順春,鄧文德.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82-93.
作者簡介:汪金鋒(1984—),男,漢族,安徽桐城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學研究;郭雙梅(1981—),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