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摘要:電子計價秤以其計量精確、功能齊全、使用簡便、易學易操作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商業買賣和工業計量,是當前使用最普及的民生計量器具之一。近年來,在電子計價秤的制造和使用過程中,部分生產制造商和使用者法制意識淡薄、利欲熏心,為達到個人利益最大化,在電子計價秤內部和使用上做手腳,令人防不勝防,嚴重侵害廣大消費者利益。
關鍵詞:電子計價秤;作弊;措施
電子計價秤作為一種計量器具,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準確性、可靠性事關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普遍使用于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商場超市、農貿市場、旅游景區商店。計價秤的定義是在整個稱量范圍或部分稱量范圍內,根據稱得的重量和一系列單價能計算出被稱貨物總價的一種商業秤,其稱重指示器上主要有重量、單價和金額等窗口。個別使用者為了占便宜獲得更多利潤,在電子秤上動手腳,“缺斤短兩”,導致“作弊秤”屢禁不絕。
一、電子計價秤的作弊手段
電子計價秤常見的作弊手段主要有兩類。 (1) 透明性的: ①墊腳法。用硬幣、紙板、泡沫墊高電子秤身一角,使電子秤擺放不平,造成短斤缺兩; ②沖擊借力法。利用瞬間“沖擊”秤盤,借沖擊力使電子秤上顯示的數字增大,將商品重重丟在秤上,秤盤還在晃動時便稱出重量,報出價格。經試驗,在一臺合格的30kg 電子計價秤上,用力把200g 砝碼扔到秤盤上時,可以看到重量值0.24kg,但不穩定,瞬間穩定到0.20kg; ③連盤出售法。電子秤空稱時顯示為零,但在稱量時卻把秤盤和商品一起放到秤上,秤盤重量就成了商品重量的一部分; ④累計法。稱量結算前重量顯示沒有恢復到“0”,這時按下累計按鈕,留下部分重量,進行稱重結算時,被測物總量就大于實際質量值; ⑤遮蓋顯示法。此方法主要是用貨物遮擋電子秤的顯示屏或者顧客根本不方便看顯示屏,通過虛報單價或重量欺騙消費者。 (2) 隱蔽性的: ①遙控作弊法。電子秤內安裝遙控接收器或加裝開關,通過遙控來改變電子秤原本的稱量,稱量會虛增10% 、20% 、30%,之后只需要按一個復位鍵,就能再次變回標準秤; ②程序作弊法。通過修改稱重程序達到作弊的目的,通過設置按鍵或修改密碼,可隨時調整電子秤的狀態,外部內部都根本看不出來有任何變化。當“缺斤短兩”秤不再需要時,只需斷電重啟就可以變回標準電子秤模式。
第一類的作弊方法比較簡單,也容易被識別。由于電子秤精度低,對于最大稱量30kg 以下的合格電子秤來說,電子秤支撐點著地,支撐面材質不同,傾斜角度小,達到穩定平衡后,在相應計量檢定規程允許誤差范圍內,墊腳法對合格電子秤稱量值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電子秤在空秤時,顯示屏應該全部清零,因此稱重時按置零裝置和除皮裝置鍵就可以避免連盤出售法、累計法和遮蓋顯示法。另外注意看清電子秤的單價顯示。第二類作弊秤是在技術上做改動,難以被發現。遙控作弊法是改變電子秤的內部結構達到質量值的改變,在電路板上增加了遙控接收模塊,拆改時會破壞鉛封或者封條。
二,防止作弊對應措施
1、健立企業信用度評價制度。隨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成立,電子計價秤的生產、流通和使用多部門管理變為統一管理,不存在只能交叉等問題,監管環節不再分段監管,而是統一為全過程監管。若電子計價秤哪個環節出現作弊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任何一個電子秤制造或修理企業都需要誠信經營。一臺合格的電子秤從生廠到流通領域生產廠家、型號和編號是唯一和確定的,為了防止生產企業對電子秤進行作弊,在生產或銷售企業獲批進行計量器具新產品生產時錄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立該企業的信用度評價管理制度。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獲批準的新產品進行生產和銷售,不得更改其中的主要硬件和軟件。若發現和確定該廠的電子秤出現作弊現象,除了接受處罰外,還應對該企業的信用信息進行公示,并依照違法程度進行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信息或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 黑名單)信息。從而確保生產的電子秤具有品質保障。
2、加大對電子秤使用常識的宣傳,增強防范意識。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手機短信等媒體的宣傳和導向作用,以正面宣傳計量法律法規.增強群眾計量法律意識。以質量月”等宣傳日為契機.開展計量宣傳咨詢活動,向過往群眾發放計量宣傳資料、標準小砝碼,現場接待消費者計量投訴咨詢、演示電子秤防作弊方法,提商從業人員的計量法制意識和廣大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慧阻。
3、提高執法震懾力,打擊電子計價秤各類違法行為。執法部門要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建立舉報獎勵制度、違法“黑名單”制度,對失信者進行曝光.提高執法震懾力。在制造環節.要依據相關法律對生產企業的違法行為予以嚴肅處理。并要求企業誠信經營,在制造工藝技術上采取措施,從源頭卜防止電子計價秤作弊:一是要求制造企業采用集成電路板、數字式傳感器.使得在計價秤的線路 _ 匕安裝或改造很用的暗開關或遙控式開關就不容易,在源頭上減少作弊秤的產生。二是制造企業必須加強行業自律,對企業所生產器具的校準密碼嚴格保密。承擔所制造的電子計價秤校準密碼泄密的處罰后果及法律責任。
4、嚴格按檢規開展檢定,抓好使用環節強制檢定關。檢定前應先檢查器具是否符合法制要求(如是否有CME 標志、制造廠名、準確度、器號等.是否存在改裝線路、加裝遙控裝置等);在檢定過程中發現已被非法改動涉嫌計量作弊的電子計價秤.應及時通知執法部門依法予以處理;檢定合格的應加裝鉛封或封簽,張貼強檢標志和唯一性標志,發給《檢定證書)。對檢定不合格的發給<檢定結果通知書),張貼禁用標志,告知停止使用;將檢定結果及時通報當地質監部門,通過媒體或市場主辦者公布檢定結果。5、嚴把計量關。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取消了相關制造修理計量器具行政許可,新生產的計量器具只需做型式評價,因此審查型式評價資料時,特別要嚴格審查電路圖、關鍵零部件清單和使用說明書中功能鍵作用是否滿足型式評價大綱的要求,審查技術資料中的外部結構、標志、防欺騙措施等是否符合法制管理的要求。但沒有明確規定電子秤在型式評價和生產銷售時要用相同質量的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現在市場上普遍存在電子秤在生產銷售時所用材質比型式評價試驗時差的現象,這樣電子秤的成本就低。另外,使用說明書中功能鍵的作用不能做到使用與型評一致。培養良好的消費觀念。增強維權意識。消費前要先認準秤體上是否貼有綠色的有效檢定合格標簽.觀察秤體上的鉛封是否完好、電子計價秤是否在平整的水平面上,零點、單價顯示是否正常,稱重盤上是否有雜物,商品結算時應注意去皮稱重,尤其是去除厚重包裝物等。有條件的,用簡易手段對秤的計量準確度進行測試,做到心中有效。如可用手機(事先在“公平秤”上標定好重量)放在電子秤上作比對,如果消費者還存在疑慮.可以在公平秤上重新稱重。
電子秤使用范圍大,涉及面廣,為了提高電子秤的高質量品質,維護電子秤公平的市場計量秩序,營造誠信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除了加強市場打擊力度,提高消費者鑒別能力之外,還需要從制度、技術、監管、使用等方面消除作弊空間。
參考文獻:
[1]卜曉雪,汪社會,楊偉忠.電子計價秤防作方法探討[J].河南科技,2019(19) :26-27.
[2]黃搬濤.電子計價秤軟件作弊功能分析及對策[J].上海計量稠試,2019(06):35-37.
[3]闊慧平,汪社會,楊偉忠.電子計價秤防作方法探討[J].中國計量,2019(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