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援軍

幾位女生正在學校教室繡“錦匾”
我編寫過不少與汽車及汽車企業有關的書刊,一本名為《首汽發小紀念冊》的畫冊則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幾張泛黃的老照片:一張是6位女生聚精會神繡著一塊長方形“錦匾”;另一張是7位女生手舉著已經繡好的“錦匾”合影,其中有4位(茍鳳榮、張書華、劉淑嫻、劉亞麗)是首汽宿舍的發小。她們是為紀念周恩來總理在“繡錦匾”。
在紀念冊的增編校訂階段,我請同年級的首汽發小吳亞蘭幫忙在女生中發動一下,看能否找到更清晰的同類照片,同時約請當事人詳細回憶一下當年繡“錦匾”的過程。交談中,吳亞蘭向我提供了三條重要線索:這塊“錦匾”當年竟掛到了天安門前的華表上;不久后該“錦匾”即被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首汽宿舍的發小王翠花在上世紀80年代初,去歷史博物館參觀“五四”展覽看到“鞠躬盡瘁為人民”手繡橫幅在博物館里展出。
于是,一串問號在我的腦中越加迫切地亟待探尋:繡匾主意最早是誰出的?制作材料來于何處?參與刺繡縫制的有多少人? 我們首汽宿舍幾位女同學都是誰?繡匾用了多少天,利用什么時間來繡?用的什么絲線,線有什么顏色,繡的什么圖案什么字,字有多大?繡的時候在想什么?首汽發小繡花基礎怎么學的,以前繡過什么?老師怎么知道你們的手藝,還是你們主動請纓的?繡完后,年級領導、校領導看了嗎?說過什么?
借助“首汽發小微信群”,我對繡“錦匾”歷史的鉤沉很快有了音訊。
參與“繡匾”的劉淑嫻,率先寫來她當時的經歷和感受:“1976年,我們在北京46中上高二,1月8日這天當我們從廣播里聽到周恩來總理逝世的消息,大家的淚水不停往下掉。學校組織學生給總理扎花圈、剪白花,然后送到了人山人海的天安門。但當年的清明節悼念周總理的紀念活動卻被‘四人幫誣為反革命事件。隨著‘四人幫被粉碎,周總理逝世一周年忌日即將到來,老師提議給總理繡一塊‘金匾(實為長方形的錦旗式樣)。首汽宿舍的幾位女同學都有繡花的基礎,大家每天輪流去辦公室繡,一針一線把我們對總理的熱愛繡在了里邊,在大家的努力下,‘錦匾很快告成,高二(2)班班主任溫發駿老師給我們拍照留念,如今照片雖已泛黃,但永遠抹不去我們當年的記憶。后來我們全年級師生一起去天安門,把繡好的錦匾,掛到天安門前的華表上。清明節過后,這塊‘錦匾被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歷博還給學校發來了收藏證書。”
接著,“首汽發小微信群”中網名叫“村里人”的王麗,曬出了一張四位首汽發小王麗、茍鳳榮、魏定琴和陳月娥一起繡“錦匾”的特寫照片。王麗回憶說:“我記得錦匾大概有兩米多長,寬不到一米,材質是紅色綢子布,繡字用的是黃絲線,魏定琴手里還有一張合影照。”
魏定琴應邀把那張10位女生手持繡匾的合影照片掃描后傳給了我。從照片上看,匾上繡的字,最上邊一行小字是“獻給敬愛的周總理”,中間的大字是“鞠躬盡瘁為人民”,底下的落款是“北京市第四十六中學高二年級,一九七七年一月八日”。“錦匾”兩側繡花圖案作為裝飾。“錦匾”上邊有穿桿用的白布頭兒,“錦匾”兩邊有穗瓣兒,下邊有穗絲兒。照片上前排右一是首汽一排宿舍12號王麗,右二是一排宿舍18號茍鳳榮;后排左三是首汽一排宿舍16號魏定琴。
這張照片把繡匾的時間肯定了,從落款看事情發生在1977年。但我心中仍有一些細節想得到解答:全年級師生怎么去的天安門,是何時集合出發?是誰的主意把它掛到天安門前的華表上,誰掛的?有梯子嗎,有人管理嗎?掛了多長時間?新聞有報道嗎?是何時聽誰說讓國家歷史(還是革命)博物館收藏的?何時聽誰說給46中發來公函的?
魏定琴看到我在“首汽發小微信群”中的發問后,寫來了“關于繡錦匾的一段記憶”,那兩頁雋秀的手跡又揭開了幾個謎團。她寫道:那張集體照片是大家在繡匾完工后步行去北太平莊照相館照的,這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往事定格在照片之上,給我們留下了永恒的記憶。

參加織繡的女同學手執“錦匾”合影留念
魏定琴介紹:“在周總理逝世一周年前夕,年級組長王守仁老師和周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說:‘我們46中師生為了表達對周總理的深切懷念之情,年級組決定要繡一塊錦匾,問我首汽宿舍院里都誰會繡?我講了院里好多阿姨都在做補繡的活兒,孩子們在課余也都跟著干。所以首汽院的女孩子幾乎都會干繡活兒。老師聽后十分高興,這件事就這樣確定下來。院里的姐妹得著這個消息后,好幾位都積極主動地參加了繡匾。”
繡匾的模樣是本年級一班的桑麗萍和幾位同學畫的,紅綢子布料是老師事先買好的。每天課間和上自習課時,我們幾個女生就輪流去辦公室繡,大家一針一線地認真繡,針腳里都融合著師生們對“人民總理人民愛”的情意。
記得送錦匾時,我們班的幾十個人是集體走到天安門的。當時天安門前人很多,最后我們選在了天安門前的一個華表前,由我們班的幾個男生相互馱著,搭起人梯掛到了華表上部。其中,參加搭人梯的就有我們首汽宿舍大院四排的趙原靖。
清明節過后不久,我們高二(4)班宋海闊同學帶回一封信函,在交給老師前,同學們看到那個信封里裝有一張紙,公函的大致內容是:你們繡的錦匾已經被歷史博物館收藏了。”
無巧不成書的是,沒過幾天,魏定琴發微信告訴我:“今日我家鄰居收拾書籍時發現一本關于紀念周總理的畫冊,畫冊里居然有一張照片竟是我們送的錦匾,那錦匾不是掛在華表上,而是華燈上!從發過來的照片看,錦匾掛在了華燈柱的上方。照片旁邊的圖說寫的是“獻給周總理的錦旗高掛在華燈柱上”。為了照片質量清晰,我從孔夫子網上按圖索驥,在北京市昌平區的牛犇書屋買到這本畫冊《人民的悼念》(北京出版社1979年1月出版)。翻開這本24開本的畫冊逐頁翻找,在靠后的部分找到此照,掃描后編入到《首汽發小紀念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