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雙媚
“復此從鳳蝶,雙雙花上飛;寄語相知者,同心莫相違。”帷幕一拉開,才子佳人蝶扇傳情,私定終身……
《雙蝶扇》是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排的一部新編戲曲,少女林夢卿和書生陳子霖蝶扇傳情,私定終身,孰料婚期臨近,陳子霖卻被一宗命案牽涉,不幸入獄。林夢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改嫁吳玉山,吳玉山明知林夢卿有婚約在身仍僥幸成婚,陳子霖明知戴了綠帽依然不改初衷,從此三個人的命運被改寫……突如其來的人生際遇,錯綜復雜的情感選擇,在道德的考驗和人性的溫暖背后,還有酸酸澀澀的滋味涌上心頭。
全劇給人的感覺典雅、精美、好看、好聽。傳統的表演非常細膩,層次分明,富有感染力,將人物的心理、情感闡釋得非常到位。音樂上對重頭戲做了技法處理,二重唱與三重唱相結合,形式新穎,情感豐滿。舞美整體和諧、統一,體現了傳統戲曲的典雅和精美。

但是,作為才子佳人的生旦戲,我覺得《雙蝶扇》對人物的定位不夠明晰,陳子霖和吳玉山在人物性格上有重疊的感覺,陳子霖身上的書生氣不足、迂腐味不夠。吳玉山不是書生卻又帶著點書生氣,少了點魯莽味。劇情陡轉有點突然,吳玉山娶林夢卿的理由不夠充足,特別是在明知她有婚約在身,明知洞房花燭夜她還喊著“陳郎”的情況下,為什么非她不娶?為什么僅僅在姐姐的勸說下就以“將燭吹滅,莫掀蓋頭”的方式和林夢卿行了夫妻之禮?陳子霖原諒林夢卿的理由也不夠充足,心愛之人在約定的婚期改嫁他人,還與人生米煮成熟飯,作為男人,他僅僅以“你弱女且敢殉情死,我豈能茍作偷生人”就原諒了林夢卿,太過輕易。吳玉山呈狀救陳子霖、林夢卿生娃、陳子霖赴京遠走、吳玉山回鄉娶親,在情節處理上,我覺得都稍顯草率,如果再清晰一點,矛盾沖突再劇烈一點,情節陡轉再多點起伏,可能更有看頭。

但是,這些瑕疵并不影響它的戲味。
曾有前輩總結,才子佳人的戲多是“書生落難”“小人搗蛋”“小姐改嫁”“夫妻團圓”,《雙蝶扇》雖也是書生落難,小姐改嫁,但是小姐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改嫁,“被”行了夫妻之禮,這就有戲了。小姐醒來知道了真相怎么辦?按常理,那是生米煮成熟飯,不認也得認了,從此安心于吳家,憑吳玉山姐弟的為人定會以心相待。但林夢卿偏不,戲就來了。知道真相后,她氣父母無情無義,氣吳玉山姐弟趁人之危,更氣自己懵懂做新人,枉將一懷春意盡付陌生人,一氣之下回了娘家。
剛新婚,新媳婦就跑了,這還了得,吳家怎么也得鬧去啊。咳,這吳家倒是去了,但每回都是小心翼翼,好話說盡,林夢卿當然不回來。不回來就不回來吧,竟然還去探監。自己不幸入獄,未婚妻另嫁他人,還跟人行了夫妻之禮,換了哪個男人也不肯戴這頂綠帽子,退婚是必然,因為涉及男人的尊嚴,無論誰、無論什么年代都是天大的問題。可是陳子霖這迂呆的書生,當下是氣憤難耐,悲痛難抑,但氣過了,還是覺得愛情比尊嚴重要,特別是面對想以死殉情的林夢卿,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諾言——情比雙蝶,永不分離。
得到陳子霖的原諒后,林夢卿打消了殉情的念頭,決定信守情約,第一時間回去找吳家要休書。吳家姐弟雖然不情愿,但是也被林、陳的真情打動,知道強扭的瓜不甜,以血休書,還了林夢卿自由。如果戲到這兒,也算圓滿。偏偏這個時候陳子霖的判決出來,林夢卿查出懷孕,一邊是生死離別,一邊是新生命到來,他們的人生何去何從,看得人直揪心。“姻緣有錯,腹嬰何辜”,作為女人,天性使然,林夢卿舍不得這個孩子了,也為后來他們三人的尷尬和選擇埋下了伏筆。
最有戲劇性的是第四場,陳子霖和吳玉山兩個素未謀面的男人“路遇”,你對我有奪愛之恨,我對你有奪妻之仇,仇人相見,怎么也得先干一架,方不負血氣方剛男兒身。打是打了,可是陳子霖打是為夢卿,吳玉山不還手也是為夢卿;陳子霖選擇原諒是為夢卿,吳玉山選擇營救也是為夢卿。對立的兩個男人,他們用愛去化解仇恨,用愛去成全對方。

最揪心的是第五場,陳子霖無罪釋放,可再見已不是一雙人,三個人面對面,幾分愛意、幾分尷尬、幾分難堪。誰是兄,誰是夫?恩人,愛人?親情,愛情?剪不斷理還亂。嬰孩的一聲啼哭打破了尷尬,也讓三人各自清醒,各自作出了“偉大”而“無私”的選擇。陳子霖上京赴考,恩師提親招贅,他將就應承;吳玉山舉家回鄉,在鄉下娶親成家。林夢卿的定情蝶扇,被兩個善良的男人,兩個都深深愛著她的男人,一個寫了“休”,一個寫了“退婚”,留她噙淚獨慰鏡中人,冷冷清清自吮傷心。
觀《雙蝶扇》,讓人欲悲又喜、欲喜又傷、欲傷又暖,難說難訴,百般滋味上心頭。若是林夢卿將錯就錯嫁于吳玉山也許能安度一生,如果陳子霖尊嚴至上堅決不戴綠帽可能就沒有后來的尷尬,假使吳玉山對秋后問斬的陳子霖冷眼旁觀幸災樂禍或許就一家團圓了。但沒有若是,沒有如果,沒有假使,三個善良的人,用善良、真誠、溫暖寫就了一出人間悲劇,但悲中又見人間自有真情在。觀者只能慨嘆一聲:戲也,戲矣。
雖然每個時代有自己的價值和道德認同,當下或許有人不贊成林夢卿的貞,有人不認同陳子霖的迂,有人不相信吳玉山的善,但不可否認他們帶來了溫暖和感動,帶來了真情和善意,他們用自己悲劇的人生給我們演繹了一出好戲,一出感動人間的戲,只是悲的是他們,暖的是我們。
父母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和快樂,因為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因為他們想讓孩子少走點彎路,因為他們想給孩子的未來多賺點本錢。面對新聞報道中頻頻輕生的孩子,爸爸媽媽,你們是否有過觸動,是否有過思考,您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愛,該以怎么樣的方式給予?
伴侶以愛的名義束縛對方,愛我就該傾盡所有地付出、愛我就該毫無保留地貢獻、愛我就該言聽計從、愛我就該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受常人之所不能受。愛人們,你們還記得愛情和婚姻的初衷嗎?是給彼此快樂和溫暖啊。愛是紐帶,也是束縛,當紐帶成了束縛,愛情這出戲該如何唱下去呢?
生活中,還有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世界的愛,追逐云霧雨露者,肆無忌憚地釋放著污煙穢氣;追逐山川古剎者,用鋒利的刀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傷痕;創造業績的人締結了事業;熱愛名利的人侮辱了名利;向往生的人走向了死;執意死的人帶走了生……日漸升高的PM2.5,一再被毀壞的文物,偏離軌道的事業,被熱衷的名利,被扭曲的心理,背后有多少負重的愛啊。
才子佳人歷來受戲劇家鐘愛,屢屢成為戲中主角,自崔鶯鶯和張生唱了一出《西廂記》后,李隆基和楊貴妃又唱了《長生殿》《梧桐雨》,再有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桃花扇》、李千金和裴少俊的《墻頭馬上》、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梁祝》,因其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得到不同的審美享受,無不受觀眾喜愛。這些劇目也因其飽滿的生命力,特有的藝術價值,被不同的劇種移植,成為長演不衰的經典。我相信陳子霖、林夢卿、吳玉山用善良和溫暖寫就的這出人間悲劇也會成為經典,因為,真情最易動人,善良最為可貴。
飲福建茗茶,品閩劇《雙蝶扇》,嘆南國恁般細膩風情,感戲如人生。
閩劇簡介:閩劇,又稱福州戲,福建地方戲曲,地方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流行于閩中、閩東、閩北等地區,并傳播到臺灣和東南亞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戲與清初的平講戲、江湖戲,在清末(光緒至宣統年間)融合而成的多聲腔劇種,俗稱“前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腔”。閩劇風格高雅、瀟灑,道白清晰,唱腔優美,婉轉流暢,演員在表演中重視運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現優美的身段,通過外形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