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方紅
節后股市,受利好政策的影響,出現了較大的反彈行情。而這里面對市場影響最大的就是國務院10月9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這一被市場簡稱“《意見》”的文件一發布,就同2004年的“國九條”和2014年的“新國九條”那樣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更帶來了市場指數的異常波動。很多人關注的可能是政策對市場的短期影響,個人倒以為,投資者更要思考國務院三個文件發布之后,我國資本市場正在到來的變化和對投資活動的影響。
一是資本市場結構的調整正在加速。股市開張三十年,新股發行一直是投資者與業內人士談論最多的話題,特別每當行情不好的時候,新股發行既當替罪羊又扮救世主,以至于停發新股多次成為救市的硬措施。然而隨著注冊制的全面實施,資本市場至少慢慢出現兩個新的變化:一個是股票發行上市更容易了。尚未盈利、特殊股權結構的公司,只要有前途、有持續經營能力、信息披露真實合規,就可以申請注冊上市,這種包容性讓很多在創業起步階段、特別是還在研發投入階段且沒有盈利的企業有了上市融資的機會,進而為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源源活水。考慮到投資者對新興產業的風險偏好,即便是市場形勢不好,有影響的創新型科技公司一般都不存在發行難的問題。這樣新股發行在注冊制下短期只會加快,不會放緩,今年1至9月,我國資本市場IPO募資超過3500億,創近十年最高位就是明證。另一個是存量股票的估值會逐步向下修復。因為投資者經過這些年市場的洗禮更趨理性,加上資金的增長跟不上市值的增長,只能犧牲老股來保新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除了少數核心資產股票,大部分上市公司特別是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將會慢慢下沉。從這個意義上看,投資者不要再寄希望于調控新股發行來刺激市場,更不要用過去的歷史高價來預測大部分存量股票價格的上升空間。
二是市場交易環境的規范正在加強。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各項工作的不斷落實,上市公司的治理體系會越來越完善。隨著全面注冊制的推行,市場交易機制將會全面接軌統一,近幾個月創業板、科創板因為交易制度優勢吸引資金的狀況肯定會改變。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擴大開放,投資者結構會發生變化,境外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它們在帶來資金的同時,更帶來投資理念的變化,特別是價值投資理念、長期投資理念會逐步成為主流。隨著監管的不斷強化與法治化,一些困擾上市公司的突出問題和退出機制問題都會得到有效解決,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各類投資者等相關主體的違法成本會越來越高。顯然,這些因素聚合到一起,就會讓我們的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市場化的交易環境會越來越完善,依靠資金優勢、信息優勢、交易制度缺陷賺錢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炒小、炒差、炒概念的號召力也會越來越弱。理性投資,靠本事賺錢才是今后的出路。
三是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對資本市場交易各方而言,信息與信息如何披露都非常重要,信披質量是衡量上市公司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影響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是反映中介機構信譽的主要環節。那么作為投資者,如何關注分析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呢?這里面首先要看上市公司在信息內容的提供上是不是真實、完整、充分披露,這是基礎,如果信息不真實、不完整、不充分,一切投資決策都是錯誤的。其次要看在時間上是否及時披露、公平披露,不能有內幕信息出現,不然,晚知道信息的投資者就會成為早知道信息投資者的韭菜。再次要看信息披露的方式上是不是合法、規范,如果不按規范程序、指定發布平臺公布信息,而是非正常、非主流方式發布信息,其結果就可能導致有些關鍵核心信息在投資者中有知悉范圍、時間差、內容多少的差異,最終會影響到投資行為。所以,投資者今后在對待上市公司信息的問題上一定要多一個心眼、多一分謹慎、多一分審視,多問幾個真實、完整、合法、合規等方面的問題,只要感覺有懷疑,就不宜匆忙決策,寧愿錯過,不要做錯。
四是選股對投資效果的影響正在超過選時。現在我們的A股有4000多只股票,市值近80萬億,居全球第二,在指數編制權重沒有根本調整的前提下,投資者看指數炒股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一方面,西方資本市場經驗告訴我們,齊漲共跌是股市成立初期、規模不大的時候運行特征,成熟的股市大多數時候是結構性行情,牛市也是結構性牛市,少數股票一飛沖天,大部分股票表現平平,即便出現指數牛市,也是少數指數權重股的盛宴,大多數股票僅僅只是陪襯。另一方面,從近幾年A股的運行情況來看,指數雖然漲幅不大,但一批優質個股可以說是漲幅非常可觀,翻倍甚至幾倍都不罕見,可謂不是牛市勝過牛市,結構性行情明顯。中外資本市場的實踐說明,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走向成熟,選股比選時重要。因為選股是價值投資,任何時候都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只輸時間不輸錢。選時是趨勢投機,指數震蕩徘徊時,結構性行情時,很難有確定性的盈利機會。由此,今后投資者可能更要淡化指數、精選個股了。
五是提升選股能力正在成為投資者最大的課題。股票多了,選股難了,問題來了,那就是如何提升我們的選股能力?其一,行業未來要認清。買股票就是買未來,一定要到那些反映時代、社會與生活需求變遷方向,處于行業生命周期成長階段、有廣闊市場空間的新興行業中去尋找,多找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非周期性行業、朝陽行業、新興產業、產業鏈上游、價值鏈高端、進入門檻壁壘高的行業企業。其二,個股基本面要厘清。買股票就是買企業,一定要選主營業務突出的行業龍頭或細分龍頭,選毛利率高的穩定的行業企業,選有核心技術或市場壟斷的品牌,選概念多、賣點多、故事多的行業企業,選有優秀管理團隊的企業。其三,估值分析要算清。買股票就是要買價格低估的,在選定行業之后,可以通過對比市盈率與市凈率、對比業績與股價、對比同一板塊同一概念,尋找價格低估有安全邊際的、漲幅落后有補漲潛力的。其四,信息研判要搞清。買股票就是買確定性。炒股要跟著政策走,注意從國家政策中找紅利;財報是本“故事書”,注意從年報、中報、季報中挖富礦;公開信息有玄機,注意從各類臨時公告、媒體報道里面覓真金。還有一點,就是從大家最熟悉的產品、最日常的生活中去感知了解看得懂、看得明白的企業中去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