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平
2020年第16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意義,闡述了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不斷發展,并對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提出明確要求。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這篇重要講話,對于我們更加堅定地學習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更加科學地引領我國和各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根本研究方法,在批判和繼承人類社會經濟思想特別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基礎上創立的,它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我們黨歷來重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和運用,并將其作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注重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有力地指導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實踐。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創造性提出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革命中如何對待資本和土地的理論。新中國成立特別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的任務成為現實需要。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研究政治經濟學問題,有很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要推動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在《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講話》等重要文獻中,毛澤東同志提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理論,提出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協調發展等重要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時代特點,形成了許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成果。例如,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將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地位凸顯,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要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發展了經典作家關于未來社會發展階段劃分的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發展了政治經濟學關于所有制和經濟體制間關系的理論;農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屬性的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所有制和所有權的理論。
在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四方面拓展進行了深刻闡釋和明確要求。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我們在經濟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要堅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傳統政治經濟學以勞動者利益為中心的進一步發展。二是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在深刻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教訓和形勢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總結。五大發展理念與經典作家關于科技的作用、社會生產不同部類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世界市場和世界歷史、人和人的關系等理論是一脈相承的。三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已經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列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三項內容,是在基本制度層面對傳統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和發展。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展開。四是堅持改革開放基本國策。要善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對國內外經濟關系的前瞻性思考和要求,是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二、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精髓要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引領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理論化的、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也是我們推動經濟發展的科學指南。新時代進行經濟建設,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精髓要義。
一是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經濟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體現在經濟工作當中。要不斷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黨在發展形勢分析判斷、發展方針戰略制定、發展決策工作部署中的作用,確保經濟始終沿正確方向前進。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順應新時代人民群眾需求的不斷變化,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努力做到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三是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其目標在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特別重要的是要形成正確的政績考核體制機制,不簡單唯GDP論英雄,真正實現符合各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四是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和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宏觀調控、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作用。五是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并將繼續發生變化,要正確判斷和把握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適應發展階段和經濟形勢變化進行經濟調控,調控的思路和重點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相機選擇、動態調控。六是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一切從實際出發、直面問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特征。要善于發現問題,正確分析問題,有效解決問題,對于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形成相應的戰略部署。七是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推動經濟發展既需要正確的思想政策,也需要正確的工作策略方法。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堅持底線思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步一個腳印往前進。
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引領黑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黑龍江正處于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關鍵時期,面對國內外仍然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要深入領會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正確判斷和把握形勢、保持定力和毅力、積極應對變化,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更大作為推動龍江全面振興行穩致遠。
全面、客觀、辯證、積極把握我省經濟發展形勢和任務。面對仍然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較大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中央作出重要判斷:“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的問題凸顯和新發展格局演變過程中,我們要抓緊開展科學研究,從自身和全國兩個層面的實際出發,形成戰略判斷和相應工作部署,切實發揮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戰略作用,發揮好龍江在整個國家發展格局調整中的應有作用。
深入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要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將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關鍵是要形成科學的政績考核體制機制,將各級領導干部的動力引導到解決跟人民群眾關系最為密切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上來。我們一定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一定不能走遠超自身財力、過度舉債搞建設的路子,一定不能走只顧當前、寅吃卯糧的路子,要真正走出一條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發展道路。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基礎。要通過打好“三大攻堅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工業強省建設和“百千萬工程”等重要工作落實,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同時,構建起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經濟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為產業體系提供制度保障。
以改革為突破口不斷釋放發展動力活力。我省進入計劃經濟早,退出計劃經濟晚,市場活力不足和體制機制障礙是制約振興發展癥結所在。要推進國資國企和事業單位改革,推進龍煤、農墾、森工改革。大力支持非公經濟發展,支持和愛護外來企業成長。堅定不移地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為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講師)
責任編輯/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