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華

堅持對外開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貫穿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至第三卷之中,前后承接,構成有機統一的整體。《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獨立設置成第七專題,生動記錄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不同時期關于對外開放的探索軌跡,總結了對外開放理論創新的主要內容,提出了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具體戰略部署,涵蓋形勢研判、經驗總結、目標任務、實現路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外開放重要論述對新時代推進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多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為什么要堅持擴大對外開放
堅持擴大開放,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堅持擴大開放,是置身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精準研判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基礎上的大國擔當。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堅持擴大開放,是抓住重大歷史機遇,提升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舉措,彰顯中國經濟韌性的強大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堅持擴大開放,是統籌兼顧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種規則的戰略選擇。我們的目標是“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堅持擴大開放,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是發展的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
二、堅持什么樣的對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源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同時又匯集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成果。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至三卷,清晰可見“對外開放”形成了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完整、邏輯縝密的理論框架體系,是兼具科學性與時代性的我國對外開放理論與實踐的頂層設計,指導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走向深入。
關于“開放”在范圍、領域、層次等方面的內涵界定。“十三五”期間的開放是全面開放、深度開放,是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開放,是對內、對外同步雙向的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堅持開放的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各方。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要打開大門搞建設,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動。各國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經濟,實現共商、共建、共享”“中國將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中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全領域的。”
關于“改革開放道路”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開放的目的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思想,振奮了民心,提升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凸顯出鮮明的人民立場。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勝利實現既定戰略目標,就要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關于“全面開放新格局”目標。《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收錄了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時的談話要點,他提出了“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觀點。第二卷收錄了2012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第三卷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和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觀點。從以上闡述發生的時間脈絡可以看出,我國對外開放工作的目標定位是一個認知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是順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對國內發展戰略不斷調整的過程,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發展脈絡中的重要一環和重要內容。
關于“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實現路徑。“全面開放新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治國理政方針理念。實現路徑重點在“全面”和“新”兩個關鍵點。這兩個關鍵點都是指發生了變化,“全面”是范圍從廣度、深度、層次上發生改變,“新”是重點、手段、方式上發生改變。要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點,國內市場內循環和國際市場外循環并重,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包括擴大開放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保護外資合法權益,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拓展對外貿易多元化,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健全促進對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推動建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完善涉外經貿法律和規則體系。”
關于“中國對全球開放市場”的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中國將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中國將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
三、落實“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目標任務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要始終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學有效果做有成果,要原汁原味學、有的放矢學、帶著問題學,學以致用,真正做好黑龍江對外開放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調研時談到制約東北地區發展的四個方面短板,其中之一是開放合作短板。對黑龍江而言,破除開放合作短板,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是龍江人必須完成的時代答卷。
加快建設中國(黑龍江)自貿區。2019年8月26日,國家新設包括黑龍江在內的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首次在沿邊地區設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新格局。黑龍江黑河、綏芬河、東寧三個跨境經濟合作試驗區片區對俄邊境地理位置突出,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通道和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注重與俄羅斯遠東的戰略合作,向歐洲腹地延伸,推進與北美、歐洲、東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從管理體制、產業結構、物流樞紐以及人才管理等方面出發,探討自貿試驗區建設新途徑,進而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展開加速助力。
加快打造哈爾濱新區經濟增長極。新區區位條件優越、科技和產業基礎比較雄厚、生態環境優良、對俄合作歷史悠久、戰略地位較高。新形勢下,哈爾濱新區建設作為振興東北的重要突破口,是我省探索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新路徑,為促進黑龍江經濟發展和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應建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全方位打造對俄合作平臺,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民生短板,堅持優化營商環境。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強調,要高標準推進哈爾濱新區建設,培育壯大跨境電子商務、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斷點堵點,在穩住外貿基本盤上做好承接。
扎實推進龍粵、哈深對口合作。2019年我省引進省外投資中,廣東省投資179.78億元,位列全國對黑龍江投資第二位,僅次于北京市。應利用好兩省兩市在資源配置上的互鑒性,合作推動實現南北均衡、東西協調發展的生產力總布局,利用兩省兩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上的梯度差異,合作發揮廣東高梯度地區產業和要素對黑龍江和哈爾濱市的帶動作用,雙方在合作中相互借鑒、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謀發展。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