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林

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取得這一偉大勝利,最根本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共同抗戰的實際領導者,是奪取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
一、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團結抗日的堅決維護者
要贏得抗戰勝利,首先要有戰勝日本軍國主義的必勝信心。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者,堅信人民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自始至終保持著抗戰到底的決心。“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立即發出了抗戰宣言,動員全民抗戰。“七七”事變后,毛澤東題詞:“保衛平津、保衛華北、保衛全國,同日本帝國主義堅決打到底,這是今日對日作戰的總方針。”1938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角,深刻剖析了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必然性,堅定了包括國民黨將士在內的全民族的抗戰信心。1939年6月,毛澤東針對國民黨的妥協投降傾向,在《反對投降主義》一文中提出:抗戰到底,打到鴨綠江邊,收復一切失地。
贏得抗戰勝利,關鍵在于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堅持以民族大義為重,向剛剛還在圍剿紅軍的國民黨主動伸出友誼之手,積極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七七”事變翌日,中共中央即向全國發出通電,呼吁全國同胞、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在整個抗戰時期,在處理國共兩黨關系上,中國共產黨都盡全力避免軍事沖突,避免與國民黨決裂。即使在國民黨政府實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反動政策之時;即使在山東國民黨軍殘殺八路軍團級以下干部400余人之時;即使在令人痛心的“皖南事變”之時,中國共產黨始終精心維護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二、中國共產黨是動員人民力量的積極組織者
中國共產黨人既是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忠實的愛國主義者。他們成長和奮斗于中華大地,傳承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他們深深相信動員起億萬中國人民的力量,就將筑起抗擊日寇的民族鋼鐵長城。全面抗戰之初,毛澤東就提出:“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是今天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只有這樣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打垮。只有統一戰線的策略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深入闡發了中國人民蘊含的巨大能量,強調弱國要不被消滅而且戰勝強國,就必須全民動員起來,進行人民戰爭。抗戰勝利前夕,中共七大提出:“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正是在人民戰爭的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堅持動員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廣泛開展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游擊戰,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三、中國共產黨是正確軍事戰略的切實踐行者
全面抗戰爆發時期,中國共產黨已經經歷了大革命和第一次國內革命的洗禮,尤其是在對敵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面對強敵的武裝斗爭經驗,我們的黨和紅軍已經日趨走向成熟。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正確分析敵我軍事情況,揚長避短地確定和實施了正確的軍事戰略。1937年12月,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總的戰略方針是持久戰,紅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在有利條件下打運動戰,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一部。在此戰略的指引下,全面抗戰初期,當國民黨的軍隊大步后撤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卻挺進敵后,開辟敵后戰場,逐步成為抗擊日寇的主力軍。1943年8月,毛澤東指出:“據今年七月統計,全部在華日軍三十六個師六十萬人,國民黨只抗擊二十五萬人,共產黨抗擊了三十五萬人。在華北、華中五十六萬偽軍,均為共產黨所抗擊,國民黨對之一槍不打”。
抗戰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戰略是有效消滅日軍的正確戰略。日軍開始時對八路軍、新四軍作戰時,按1:10進行戰斗配置,屢吃敗仗后改1:5配置,后再改為1:3甚至改為1:1配置。在正確的戰略思想指引下,我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發展到50萬人。
四、中國共產黨是勇于自我革命的堅強奮進者
在中華民族危機存亡的關鍵時刻,必須由時代的先鋒來引領抗日斗爭。中國共產黨為擔負起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加強黨的建設,挺起堅固的民族脊梁。1937年10月23日,毛澤東提出: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具有政治遠見、胸懷坦白、不謀私利、不怕困難、不是風頭主義者。1938年10月12日,毛澤東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強調全黨要普遍地深入地學習和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1939年10月,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提出: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強調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為提升全黨的思想理論水平,從1942年2月開始至1945年春季,全黨開展了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延安整風教育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分析問題,整風運動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成功克服了黨內的右傾投降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宗派主義等錯誤思潮,加強了黨風、學風、文風建設。到抗戰后期,我們黨已經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并作為引領全黨全民族奮勇前進,領導全民族取得抗戰勝利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不斷走向成熟,擔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民幸福的時代使命。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趙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