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B區塊西部沙河街組為A油田非主力油層,由于早期地質認識的不足,申報探明儲量偏低。應用VSP測井技術重新落實構造,發現其是被四條斷層包圍內部被一條小斷層復雜化的鼻狀構造,比原來單一鼻狀構造更加復雜,而且含油面積發生變化。通過分層儲量復算,儲量翻番,增加探明地質儲量35.00×104t,為后期二次開發奠定物資基礎。
關鍵詞:構造;沙河街組;VSP測井;儲量復算
1 區塊概況
B區塊西部沙河街組構造上位于A油田北端,斷層下降盤,屬于扇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油藏埋深-2504~-2630m,平均孔隙度17.0%,平均滲透率193.0×10-3μm2,屬中孔中滲儲層。原油密度0.844g/cm3,地層條件下脫氣原油粘度為16.5mPa·s,原始地層壓力24.9MPa。沙三段油藏類型為具氣頂和邊底水的地層超覆油藏,沙一段屬邊水層狀油藏。上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5.00×104t,由于開采程度低,適合水平井二次開發,因此需要重新落實地質特征,進行儲量復算。
2綜合地質研究
2.1構造斷裂特征
準確的速度能把地震反射和地質層位聯系起來,能提高地震解釋成果的準確性和儲層描述的精度[1-2],零偏VSP測井獲取的時深關系就能準確標定層位。今年在部署區利用C211-21井共完成了4個VSP觀測系統,并利用C211-21井零偏VSP測井,提取準確的速度參數,精細標定地震、地質層位,為地震解釋提供了可靠基礎資料。通過地震解釋,部署區沙河街組是被四條斷層包圍內部被一條小斷層復雜化的鼻狀構造,東緩西陡;構造軸向為北西向,構造高點在C201-20附近,為2504m,構造幅度為126m,構造面積為0.9km2(圖1)。
2.2儲層特征
通過目的層測井解釋和錄井資料分析,沙三段巖性以砂礫巖為主,一般厚25~50m,平均孔隙度16.4%,平均滲透率147.4×10-3μm2,屬中孔中滲儲層。沙一段巖性以細沙巖為主,一般厚3~6m,平均孔隙度17.6%,平均滲透率238.6×10-3μm2,屬中孔中滲儲層。
2.3油水分布及油藏特征
沙三段油層受構造和巖性控制,在C井最厚,向低部位分岔變薄至尖滅,一般厚20-40m,是具氣頂和邊底水的地層超覆油藏。沙一段油層受構造和巖性控制,平面發育穩定,在中部發育較厚,向兩側變薄,一般厚度3-6米,油水界面-2630m,屬邊水層狀油藏。
2.4儲量復算
沙三段油層碾平有效厚度為20.0m,含油面積0.20km2,沙一段油層碾平有效厚度為4.0m,含油面積0.60km2。各項計算參數選取依據充分,經容積法復算,沙三段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為45.00×104t,沙一段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為25.00×104t,沙河街組石油地質儲量共計70.00×104t,上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5.00×104t,相比增加35.00×104t。
3 結論
(1)B區塊西部沙河街組雖然含油面積小,屬于非主力產層和產區,但是由于油層厚度大,開采程度低,屬于“小而肥”區塊,特別適合水平井開發。早期由于井資料有限,地質認識不足,在開發后期應該重視基礎地質研究,弄醒區塊資源潛力。
(2)VSP測井技術不僅能提供準確的地層速度,為地質和地震搭建橋梁,也能發現井間斷層,能有效幫助三維地震層位標定和地震解釋,準確落實構造斷裂特征。
參考文獻:
[1]李慶忠.巖性油氣藏地震勘探若干問題的討論(Ⅱ)——關于垂向分辨率的認識[J].巖性油氣藏,2008,20(3 ):1~5.
[2]馬玉歌.復雜斷塊精細構造解釋技術與應用——以大蘆家地區為例[J].油氣地球物理,2010,8(2 ):41~43.
作者簡介:
楊行軍(1982-),男,2006年畢業于長江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工程師,長期從事勘探開發地質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