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
摘? 要:立足于應用型警務人才的培養目標,大多數公安院校采用了模擬法庭作為實踐教學的方式。隨著“以審判為中心”訴訟體制的確立,警察出庭作證制度的實施,打造符合公安院校特色的警察出庭作證模擬法庭實訓成為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分析公安院校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改革的必要性為基礎,總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公安院校模擬法庭教學改革所要達到的手段和目標。
關鍵詞:模擬法庭;警察出庭作證;改革目標
Abstract: Based on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ed police talents, many police colleges are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using moot courtsactively. The "trial-oriented" litigation system is already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be adapted to current litigation system,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using moot court in police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using moot courts in police colleges, it is essential to fin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come up with innovative methods to achieve the goal.
Keywords: moot courts; witness on the court; the goal of innovation
一、公安院校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警務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不少公安院校注重對模擬法庭的投入建設,模擬法庭也是公安類專業學生較為常用的法學實踐教學方式,在公安院校開展模擬法庭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模擬法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與建構主義的現代教育理念是吻合的。二是模擬法庭為學生整體訴訟觀的培養提供系統化的綜合訓練。公安院校的學警要打破“偵查中心主義”的藩籬,構建整體訴訟觀,模擬法庭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三是模擬法庭將學警的法學理論和公安職業能力相融合,既培養學生的法學思維,也通過實際操作增強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確定審判在整個訴訟程序中的核心地位是此次訴訟體制改革的關鍵所在,這將切實改變過去庭審“走過場”的問題, 實行庭審實質化是審判中心主義的核心要求,偵查機關搜集的各種證據都要在庭審的“聚光燈”之下接受檢驗,通過訴訟各方充分的舉證、質證,最后形成具有證明資格和證明力的“呈堂證供”。庭審實質化還要求法庭將偵查行為的合法性列為司法裁判的對象,偵查行為過程的合法性要接受一次嚴格的司法考驗。這種司法審查本身,將對民警產生壓力,迫使其在偵查活動中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因此審判中心訴訟制度的改革產生了對偵查的倒逼機制。在以往的刑事審判中,庭審主要依賴公訴方出示的書面證據,法院難以從這些書面證據中核實查明取證程序是否合法,比如犯罪嫌疑人的到案經過、訊問等情況。為了查清案件事實和查證偵查行為是否合法依規,將要求民警在特定的時候出庭作證。警察出庭作證制度實施之前,民警偵查取證之時很少考慮到后續的審判,在偵查取證階段沒有將庭審對證據的要求作為規范證據搜集的“指導思想”。需要出庭的警察大多都工作在偵查一線,由于職責分工不同,他們都是把如何抓獲犯罪嫌疑人,如何及時地破案,如何組織整理好案卷材料進行移送起訴來作為其工作的重心,對庭審程序的關注卻不多。從“默默無聞”到 “走向法庭”,這些變化對民警的辦案業務能力和出庭應訴能力都是一種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的民警要學會用證據說話、從容面對法庭審問,這是當前公安工作亟需解決的新問題。然而,自從我國警察出庭作證制度實施以來,就總體情況來看,出庭作證的效果并不理想,警察出庭作證的心理關、知識關、技巧關仍需攻克。
公安教育是公安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強化公安隊伍建設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因此公安教育改革必須以公安現實工作需要為導向。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對現有公安執法辦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也對公安教育中法學課程的調整創新帶來了新的思路。公安院校培養的預備警官必須契合當今訴訟制度改革對警察職業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背景下,公安院校打造區別與普通高等院校,符合公安特色和公安現實需要的警察出庭作證模擬法庭實訓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的學生對訴訟制度改革的要求從認識、了解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除了課堂講授之外,可以通過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充分達到學習效果。
二、公安院?,F行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存在的不足
1. “架空式”誤區。公安院校的法學教育由于長期以來深受“以偵查為中心”訴訟制度的影響,形成了“重偵查、輕訴訟”的現象。公安類專業學生的法學教育普遍重視偵查環節的實訓內容操作,比如模擬現場勘查、模擬訊問等,而對模擬法庭缺乏重視,認為只是對庭審流程的一般了解,對公安類專業學生的用處不大,完全可以通過播放庭審視頻達到教學效果。隨著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縱深推進,民警出席法庭提供證言證詞將是一種常態化現象。因此,在實訓教學方式上,學生僅掌握偵查技能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掌握偵查后的起訴審判知識,出庭作證應訴、參辯的常識和技巧,清楚整個審判的流程,樹立整體訴訟觀。
2. “表演型”誤區?,F行公安院校模擬法庭的開展重在表演和角色的演繹,重視庭審流程而忽視警察所演繹的角色業務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提升。目前公安院校的模擬法庭大多體現為表演形式,學生們只注重劇本的講述和行為的模仿。而訴訟體制改革要求的警察出庭作證,考驗的是民警出庭的心理素質、口頭表達能力和面對辯護律師質證時的臨場應變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仿真的情景實踐才能鍛煉出來,僅通過劇本的演繹難以達到實訓效果。
3. “滯后性”誤區。訴訟體制格局的變革對現有公安執法辦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公安院校的實踐教學并沒有按照訴訟制度改革的要求進行調整和創新,這就一定程度弱化了實踐教學與公安實務的結合度。公安院?,F行模擬法庭的實踐教學普遍重在促使學生初步掌握庭審的基本程序,而與當前訴訟制度改革要求密切相關的一些內容,如非法證據排除程序、以及非法證據排除程序下的警察出庭應訴等內容沒有得到體現和重點訓練。刑事警察以前的主要工作是收集證據和抓獲犯罪嫌疑人,絕大多數民警對法庭程序很陌生,更不要說參與庭審,對證據的收集等問題接受質詢。實踐也表明,警察在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和出庭作證程序中的表現不佳,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有待提高,所以通過模擬法庭,讓學警提前在課堂實訓中進行磨練,無論是專業能力還是意識培養等方面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為今后個人的工作更加從容淡定,游刃有余,為提高整個公安隊伍專業人才素質夯下堅實基礎。
總而言之,公安院?,F行模擬法庭的實訓教學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沒有緊扣公安職業特色,更沒有體現當前公安工作的現實需要,亟需進行改革。
三、公安院校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改革的目標
模擬法庭教學訓練是實現理論知識和法務實踐相結合的有機方式,學生通過模擬法庭,圍繞真實案例進行法律檢索、法律研判,夯基固本,能在模擬法庭仿真的情景中通過擔當不同的法律角色,全方面開展法律實踐,更直觀、深刻地了解訴訟法律程序、庭審技巧、職業道德等。警察出庭作證制度客觀上要求警察具備扎實的法律基礎、完備的知識結構、過硬的業務素質和充分的審前準備、靈活的應變能力、規范的語言能力、良好的職業形象等。因此,公安院校模擬法庭實踐教學除了實現常規目標之外,更需要圍繞職業目標展開實踐教學改革。
(一)打基礎、懂法律
打基礎、懂法律是開展模擬法庭教學改革的基礎目標,重點構建起學生法治思維、綜合理論能力等知識結構。不管是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還是審判中心主義訴訟制度改革的要求,出庭作證將會是警察日?;墓ぷ鲀热葜?,今后警察出庭作證將會日益增多,當前實踐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警察出庭作證時表現出對現有的法律法規不熟悉、不了解,甚至連基本的法律術語也無法表述。而基于警察執法者的身份,社會公眾對其法律素質要求自然會有更高的期待。知法是執法的前提,熟悉與公安業務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直接反映警察執法水平,也進而影響警察出庭的效果,警察需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證明自己偵查取證行為的合法性。對于公安院校的學生而言,首先要了解刑法,比如對犯罪構成的把握和理解,這直接影響對被告人行為的定性,從而決定偵查取證、證據收集的方向和細節;其次通過刑事訴訟法學習庭審的流程、證人的訟權利義務和警察出庭作證的三種身份等內容;同時還要熟悉刑事證據學的關于證據認定、收集、審查判斷的知識。除了相關法律,還要熟悉與公安刑事執法工作密切相關的法規、規章,如《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刑事技術鑒定規則》等。比如,“非法證據排除程序中的警察出庭作證——郭某等4人販賣毒品案”的模擬法庭實戰演練,學生首先需要從刑法的角度了解販賣毒品罪的犯罪構成,按照犯罪構成收集相應證據并對相關物證進行鑒定等偵查取證工作,從案情介紹中“查獲毒品1858.9克,冰毒19.2克,神仙水296.3克”,學生需要判斷出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處的刑罰,該案是否符合刑事訴訟法中“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的規定;其次,學生需要掌握這一證據載體在技術、規范等方面的程序和細節,通過了解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確定該案警察出庭作證的身份類型,熟知刑事審判的流程;再次,充分利用刑事證據學的知識學習非法證據排除程序中證明責任的承擔、本案中證明取證合法性的方式等有關內容。學生只有有機地將刑事法學知識銜接起來,才能形成刑事一體化的法學思維,開闊思路,為出庭奠定法律功底。
(二)知流程、練重點
知流程、練重點是開展模擬法庭教學改革的核心目標,重點構建起學生程序意識、證據意識等能力結構。按照職責分工的不同,需要出庭作證的民警幾乎都工作在偵查一線,其工作重心都在于如何收集證據和及時破案,并形成案卷材料移送起訴,對案件進入法院審理階段之后的程序關注不多,缺乏研究,對庭審過程中相應的程序規定及實際操作知之甚少,導致缺乏基本的訴訟知識和出庭應訴技巧?!爸鞒獭表椖吭O計應涵蓋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評議等庭審程序,通過設計完整庭審流程使學生全面了解掌握庭審程序,加深對審判活動的基本認識??梢栽陂_展模擬法庭之前,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有條件的可通過現場觀摩庭審的方式,使學生對庭審流程有一個初始認識?!熬氈攸c”即公安院校模擬法庭教學要體現重點,體現公安教育的特色?,F行訴訟制度改革要求民警在特定的情況下出庭作證,因此實訓設計的重點應該是圍繞警察出庭應訴能力來展開。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警基于三種身份出庭作證:一是普通警察證人,就其執行職務時目擊犯罪的情況向法庭陳述;二是案件偵查人員,就被告人的到案經過、偵查取證的程序和細節等問題等進行說明;三是有警察身份的鑒定人員,將鑒定依據、鑒定過程、鑒定結果等問題向法庭作陳述。因此,可以根據警察出庭的身份設定和情形,設計不同類型的實戰案例來開展模擬法庭。學生通過“知流程+練重點”的實訓方案,將會切身感受到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下偵查工作在法庭上面臨的挑戰,體驗法庭審判對偵查工作的倒逼機制,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程序意識和證據意識,為其將來公安工作執法規范化、精準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一體化、有合作
一體化、有合作是開展模擬法庭教學改革的高級目標,重點構建起學生整體訴訟觀、綜合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與合作能力等素質結構。民警的辦案偵查程序包含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和訊問、辨認、搜查、查封扣押、鑒定等偵查措施。這就必然導致可能因為扣押、搜查手續出現瑕疵,警察應當出庭作證;也可能涉及物證的提取,檢材的保管、送檢程序有異議,警察應當出庭作證。如何通過模擬法庭的演練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法庭審判對偵查工作的檢驗和監督,筆者建議實行一體化實訓模式。以廣西警察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偵查學專業設有《偵查措施與策略》《犯罪現場勘驗》等課程,模擬法庭的實訓可以與該類課程的實訓進行對接和合作,形成體現完整訴訟流程的偵查取證、審查起訴、法庭審判一體化的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模式[1];刑事技術學專業開設了《法醫檢驗技術》等課程,模擬法庭實訓與該類課程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可以形成警察作為鑒定人出庭作證的實戰演練;我院的公安類專業都開設了《警務技能與戰術》等課程,可將模擬法庭與警務技能戰術課程的實訓聯合起來,將現場抓捕與證據收集相結合,可以形成警察出庭向法庭講述犯罪嫌疑人到案經過的實戰演練。此外,我院是集公安專業和非公安專業為一體的學校,因此模擬法庭的實訓也可以聯合不同專業的學生根據自身學科背景和特色展開模擬法庭實訓,例如,可由偵查系的學生扮演偵查人員,由法學系的學生扮演公訴人員和辯護人員,鑒定人員則由刑事技術專業的學生來扮演。推行一體化、合作化的模擬法庭實訓模式,既實現了不同學科教師的團隊化教學,以及不同專業背景學生間的相互交流,也能使模擬法庭更具針對性,體現不同專業學生的現實需要,培養學生的整體訴訟觀。
(四)有形象、懂應變
有形象、懂應變是開展模擬法庭教學改革的深度目標,重點培養學生出庭語言能力、心理抗壓能力、警察職業禮儀等個體素質。即通過模擬法庭既要培養學生出庭應訴的法律功底和專業能力,還需要兼顧心理疏導、語言組織、用語規范和警察禮儀的培訓。要讓一個長期從事現場抓捕或技術鑒定的公安民警,甚至是一名擅長發問的審訊人員在法庭上接受公訴人、辯護人以及法官的詢問,將其所參與的偵查或鑒定過程以語言表述的方式加以呈現,并不是件簡單的事[2]。面對能言善辯的職業律師,缺乏出庭經驗的民警如何面對一場力量懸殊的“法庭較量”?警察自我認識的定位是代表國家行使偵查權,傳統觀念認為,警察在刑事執法過程中處于“主導”的地位,法庭上,出庭警察應當接受當事人、訴訟參與人和法庭的發問,甚至要接受來自于被告人的詢問甚至對質,往往難以進行角色和心理上的轉變。同時,警察出庭作證的站姿、坐姿、肢體語言,是否有克制禮讓的姿態,是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也會直接影響在場人員甚至公眾對其職業素養和證詞的看法。實踐表明,缺乏出庭培訓的民警在法庭上面對辯護律師的詢問,庭審表現不佳,回答問題時仍用“不知道”“不清楚”“不肯定”或者模棱兩可、表述不明的用語來回答;出庭如果著裝不整,不注重禮儀規范,氣勢威嚴減弱,就無法體現警察職業的威嚴。因此,除了出庭的專業能力,通過模擬法庭培養學警出庭的心理素質、法庭用語規范、警察禮儀不容忽視,而這方面的內容,又是公安院校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最容易忽視的。以我院為例,可以依托警察臨戰心理行為訓練中心開展相關心理咨詢和臨戰抗壓應變能力的訓練,可以吸收具有中文及警察禮儀學科背景的教師加入教學隊伍中,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團隊,加強對學生出庭心理素質、用語規范和職業素養的培訓。
參考文獻:
[1]謝波.公安院校刑事法學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5(03):67.
[2]劉暉.辦案民警:出庭作證,你準備好了嗎?[N].人民公安報,2013-11-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