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
摘 要:新疆少數民族的服飾是少數民族人民生活中處處可見、實用性極強的民間手工藝品。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新疆少數民族服裝傳統圖案產生興趣,有利于這項非遺的傳承。人們在原有的技術上對印花布進行創新設計,以便傳統工藝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新疆少數民族印花布藝人對骨架、層級、紋樣、配色四個基本要素進行嚴格的把控,設計出精美的印花布圖案并利用特有的技術控制印花效果,最后根據實際效果對印花圖案進行修改,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布料。服飾的工藝特色要和現代化服飾、文創產品等進行融合,慢慢地融入現代服飾及其他商品,讓這項傳統手工技藝在新時代開花結果。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現代服裝設計;刺繡紋樣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哈薩克刺繡產品工藝質量標準體系構建研究”(18XJJC760002)研究成果。
一、新疆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
(一)服飾特點
20世紀80年代以前,新疆少數民族服飾一直以手工織造為主。改革開放之后,機械織造的面料開始應用于傳統服飾,而手工紡織和印染的印花布則成為新疆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代表,成為新疆少數民族百姓饋贈親朋好友的高貴禮品。新疆少數民族服飾款式多樣,不同年齡和不同節氣都有獨特的服飾。新疆少數民族服裝與各類具有民族特色的飾品搭配,展現了新疆少數民族特有的民族服飾風格。
(二)文藝特點
新疆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喜歡歌唱、跳舞的民族,唱歌成為新疆少數民族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代代相傳。新疆少數民族歌曲分為抒情歌和敘事歌,不僅能夠展現新疆少數民族風俗文化,還能用于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歌唱的場合不同,演唱時所用的嗓音也有所不同。新疆少數民族除了在刺繡紋樣方面具有較為完善的文化體系外,舞蹈也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三)民俗特點
新疆少數民族每年的各種民俗活動多達上百次,其中包括民族統一節日活動,也包括不同區域自己舉辦的風俗慶典。
二、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意義
我國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保留下來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不斷發展。我國歷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國長期的發展中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文化,這些文化是聯系人們之間情感的紐帶。中國傳統民間技藝的傳承有助于民族文化的振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具有一定的意義。現代的人們不愿意去學習一項并不能給自己提高經濟收益的手藝,一些需要口口相傳的文化遺產隨著傳承人的離世而消失。雖然我國注重文化遺產保護,但是那些沒有被發掘的文化則避免不了消失。在歷史進程中,大量文化遺產被破壞,種種原因導致一些寶貴的文物流失到國外,這給文化遺產的保護帶來嚴重的阻礙。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的沉淀,要想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就需要全國人民共同努力。
(一)有助于實施非遺保護
加強對少數民族民歌的傳承有助于民族文化的振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少數民族民歌藝術源于傳統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傳統民族文化復興的重要內容。少數民族民歌是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少數民族對民歌的傳承,同時也是延續此民族的繁榮。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認可民族文化的同時對其進行傳承,國家倡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只有對民族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有助于保持我國少數民族民歌的獨特性
少數民族民歌根植于傳統文化,是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個民族之間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紐帶。我國擁有多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民歌,刺繡紋樣風格和特色各異,進而使得我國的少數民族民歌多元化特征顯著。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刺繡紋樣文化交流活動日趨頻繁,給少數民族民歌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因此需要更加透徹地理解少數民族民歌,區分和把握各少數民族民歌的文化異同以及價值沖突,有效維護我國少數民族民歌的獨特性,促進我國少數民族民歌在世界范圍內的交流與發展。
(三)有助于當代刺繡紋樣的創作和發展
少數民族民歌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刺繡紋樣在歷史發展中也占據重要的位置,同時可以反映民族繁榮發展的景象。現代社會,少數民族民歌的學習者較少,其對民歌的含義也掌握得并不全面。在歷史的某一階段,部分少數民族民歌代表了時代的呼聲,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在民間廣為流傳,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人們的意識形態。少數民族民歌不像流行刺繡紋樣,容易被人們接受,但是利用少數民族民歌創作出流行刺繡紋樣則具有獨特的意義。少數民族民歌具有積極的意義,展現少數民族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獨特的風俗。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刺繡紋樣,這樣的差異給刺繡紋樣創作帶來了幫助,將民歌和流行刺繡紋樣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豐富當代刺繡紋樣的創作和發展。
三、新疆少數民族刺繡
新疆少數民族刺繡匯聚了新疆少數民族人民的智慧,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發明、積累、傳承的一種手工技藝。新疆少數民族刺繡與普通刺繡的區別:新疆少數民族刺繡是用駱駝線、牛筋線等在羊毛氈、皮靴等硬面料上進行刺繡;從刺繡的針法上看,新疆少數民族婦女刺繡時所用的頂針與普通刺繡所用的頂針不同;新疆少數民族的刺繡藝術以凝重質樸取勝,其大面積的貼花方法、粗獷勻稱的針法、鮮明的色彩對比,給人以飽滿充實之感。新疆少數民族刺繡以樸素的風格、鮮明的色彩、活潑的針法、明快的線條、精細而粗獷的繡工為特色。選擇不同的面料,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刺繡,展現作者的性格和情操。新疆少數民族刺繡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四、新疆少數民族刺繡表現方法
(一)夸張的手法
新疆少數民族的刺繡,為了加強裝飾效果,常常用夸張的手法來突出裝飾。如繡雙駝或牛、羊時抓住其特點,對特點進行放大或者夸張處理,忽略不具特點的部位,整體看起來粗獷,同時采用卷草紋美化裝飾。在色彩方面大量運用夸張的手法,在不顯突兀的情況下進行夸張的處理,在各個部分運用夸張的手法,對行為、樣式進行夸張處理,從視覺上突出駱駝、牛、羊的形象,對他們的特征進行表現,讓人們感受到新疆少數民族特色,感受獨特的美感。
(二)對比的手法
要想刺繡的層次明顯,就要運用對比的手法。在刺繡中,需要有大小、多少、方圓、曲直、疏密、虛實、粗細等對比,用另一方襯托出想要表達的特點,如紅花綠葉,需要用特點差別較大的兩種花來展現主花和次花。新疆少數民族人民在刺繡中喜歡運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效果,在色彩方面也大量運用對比的手法,提高顯色指數,整體運用對比,區分主次,這樣的處理讓人感到對比強烈而不刺激。
(三)添加的手法
刺繡中常常運用添加的方法,繡花常用花中套花、葉中套花的手法,常見的許多鳥形和馬形荷包內又用各種花卉美化。
五、結語
設計師以獨具韻味的新疆少數民族刺繡圖案為靈感,在充分遵循傳統圖案的審美特征、構成法則的基礎上,通過服裝、服飾等載體挖掘圖案背后承載的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文化價值。新疆少數民族刺繡在傳承方面取得不少成就,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針。在傳承過程中,進一步加強新疆少數民族刺繡傳承創新,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刺繡與現代生活相融相通。在新媒體時代,新疆少數民族刺繡不斷傳承發展,開拓創新,規范運作,盡力開創新疆少數民族刺繡傳承創新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方東.新疆維吾爾族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8(7):187-188.
[2]楊怡晨.淺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服裝設計的結合[J].新絲路(下旬),2016(11):216.
[3]李克兢,喻崢人.淺析多元文化影響下的現代服裝設計[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7-19.
[4]帥昕.國畫中留白手法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啟示[J].人文天下,2016(18):89-90.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