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摘要:土地規劃管理是指依據土地特性與經濟發展要求等要素,在時空上合理分配土地資源與有效組織土地利用的綜合技術措施[1]。土地規劃管理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城鄉建設有序展開的手段,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價值的前提,是依法行政的依據,是土地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發揮作用的舉措。在土地規劃管理中加強信息化建設,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進程。本文對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體系的建設和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土地工程;能力評價;現代信息;技術應用
引言
土地估價主要指的是估價土地價格,依據土地特征、估價目標以及市場情況等諸多方面進行總體性分析,而后選擇出最為有效的估價方式,來估價土地使用價格。能夠影響到土地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涵蓋個別因素,區域因素以及一般元素,因此在估價期間,務必需進行認真考慮與衡量,善于搜集相關數據與資料。對此,則可積極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將其重要作用發揮出來,以提高土地估價工作的開展質量。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土地估價中的應用必然性分析為出發點,著重探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土地估價中的應用策略。
1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土地規劃管理通過對土地資源的科學規劃與管理,在城鄉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紙質資料管理土地規劃的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需要。尤其當前“互聯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資源管理效率與規劃信息管理水平,以快速更新數據信息,滿足國土資源等工作展開的需要。建設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系統,能夠提高土地資源數據管理成效,同時降低土地規劃管理成本,更利于土地規劃管理工作順利展開。
2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各地均已在土地規劃管理上應用了信息化技術,在土地規劃管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地的土地規劃信息系統建設均暴露出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薄弱。部分地區的土地規劃信息系統建設起步較晚,且受資金、人才、技術等因素影響,導致土地規劃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3]。加之管理人員對土地規劃信息化管理的認識不夠全面,缺乏相關經驗與專業知識技能,嚴重阻礙了系統建設進程。二是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工期長且投入大,無法實現與規劃編制工作的同步展開,加之又同時涉及規劃布局與指標等要素,需要經過層層審批后確定,導致系統建設嚴重滯后于規劃編制發展。三是當前的土地規劃體系分為省市縣鄉村共五級,各級規劃定位、戰略目標存在較大差異,系統信息量、側重點也多有不同,且存在橫縱之間的復雜聯系。
3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土地估價中的應用策略
3.1開發方式
對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開發來說,主要有三種方式,其一,利用VB等編程語言,來開發系統軟件,該開發方式一般適合用在開發商品的平臺軟件之中,但卻對開發經費與科研水平有著不小的要求。其二,借助地理信息系統軟件,提供良好的開發工具,對此應針對真實情況,來進行科學開發,該方式在運用過程中,較為簡單便利,但也有著一定弊端,如移植性偏差,同時會受到開發工具的諸多限制,難以進行獨立運作。其三,借助地理信息系統工具軟件廠家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控件,對地理信息系統進行開發,作為組件型地理信息系統,該方式在運用期間并不需要刻意借助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語言,就能夠實現對地理信息系統的良好運用,且操作也較為便利,具備靈活性以及變通性等諸多特征,并且有利于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開發效率。
3.2土地資源數據管理
按照土地資源的管理需求問題,需要做好土地資源數據的針對性分析與總匯,再次工作期間3S技術的應用具備非常突出的優勢與價值。在國外,20世紀就有關于3S技術的土地資源調查管理案例,并借助3S技術可以實現數據的采集以及圖像的繪制,按照地區的土地資源全面性調查現狀,3S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顯著地提升整體工作效率,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清查的綜合水平。在清查工作期間,可以借助3S技術并附帶相關的數字圖像轉換技術,借助常規的手段方式可以將圖表數據轉變為數字化數據,并及時儲存在計算機當中,實現繪圖管理,組中掌握相應的真實、精細化的土地資源信息。為了更好地掌握土地資源清查的工作實際效果,需要做好不同數據的信息化轉變,借助相應的技術創新研制出更加可靠的3S技術系統,并在工作之前預先制定地理網格并作為數據總匯的基礎單元,針對已經清查的區域土地資源分布情況和土地資源數量、質量等信息進行檢查,同時也可以按照相應的數據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動態化預測。當前我國在這一方案的研究相對成熟,已經獲得了許多成效,目前已有3S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供準確的信息查詢與制圖功能,同時還可以實現對數據資源的分析、評價以及動態化的監測。
3.3建設要求
根據瑞昌市土地規劃信息系統的建設要求,一是為國土資源規劃編制與管理提供信息化平臺;二是由傳統內部管理系統逐步向開放式管理系統過渡優化;三將加強規劃編制與管理中難點問題的處理方法作為建設的研究重點;四是應當突顯系統操作的規范化與自動化等優勢特征。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不能盲目推進,應當切實圍繞信息化水平與管理現狀展開,按照規劃流程,結合最新地形與地籍數據,貫徹全面規劃與試點先行等戰略,迎合輔助決策與規劃編制等管理需求,合理建設信息化管理體系,以迎合信息時代發展態勢。
3.4土地資源規劃方案制定
土地規劃屬于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在以往的土地規劃管理工作中,其主要是以土地資源管理的模式為主,從而實現相關的土地規劃處理工作[3]。但是,在對土地資源調查之后發現,土地因為遭受許多因素的約束,導致地質條件存在改變的現象非常普遍,再加上土地規劃工作的滯后、遲滯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規劃方案并不是非常合理。
4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土地公信力評價和土地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已經成為技術規范的核心。在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已經建立了土地工程能力評價工作的堅實基礎和評價系統,發揮了土地工程信息處理、處理的優勢,客觀評價了現代土地評價的能力。形成了土地工程能力評價的新模式。有效地保證了土地工程的速度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揚.地理信息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研究[J].門窗,2019(24):278+281.
[2]李宗華,吳世德,孟成,馬藝文.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關鍵技術研究及信息平臺建設[J].中華建設,2019(12):122-124.
[3]葛秀歷.信息技術下的住房和土地管理的新思路[J].綠色環保建材,2019(09):85-86.
[4]劉洛,劉健美.地理信息技術在土地領域的應用與學習探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08):122-123.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鶴崗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