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揚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地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安全、健康和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而作為非常重要的特種設備來說同樣也是如此。如今,特種設備已經廣泛地應用在了我國的眾多行業和領域之中,同時數量和規模也在不斷地增加之中,隨之特種設備各類事故也頻頻發生。本文也就針對于特種設備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關鍵詞:特種設備;事故分析;預防措施
引言
特種設備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設備,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基礎性設備,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不僅是重要的基礎性設備,也是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就會使國家和人民的財產甚至人民群眾的生命遭受重大損失。 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我國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率還是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提高特種設備安全水平依然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仍需要我們不斷的多方位的分析總結發生安全事故的各種原因從而制定出一系列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不斷提高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水平。
一、特種設備事故原因分析
近年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對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維修、改造、檢驗、使用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檢的基本制度,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管工作走上規范化的道路。但安全形勢不容樂觀,設各類事故時有發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據本人實際工作所接觸和了解到的情況,從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狀況和設備本身質量狀況分析原因如下。
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在對設備進行操作時出現了違規作業,導致設備出現故障,從而產生了安全事故[1]。
通常來說,生產企業應編制有特種設備操作規定,要求作業人員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并嚴格管理。同時,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須按規定培訓、取證,持證上崗。出現人員違規作業的情況,說明企業在特種設備監管方面的比較薄弱,甚至部分企業都沒有監管,最終也就導致了整體的操作呈現亂套的情況。部分企業在選擇作業人員時可能也會因為經濟收益的影響而選擇了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知識的人員,這類工作人員通常也無法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往往也會為了自身地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安全問題,不按規程作業,從而導致發生安全事故。
部分企業對于采購的特種設備沒有嚴格按照標準規范來進行檢查驗收,設備本身存在安全隱患。
通常來說,企業在選購特種設備的時候應選擇質量有保障的產品,并通過一系列嚴格的檢查和驗收,只有符合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的設備才能夠投入到實際的使用過程中。但是部分的企業偏重經濟利益,在采購時片面追求低價,忽視質量。雖然從短期看節省了資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經濟收益,但是對于特種設備的質量就無法有效地保障[2],留下了安全隱患。
特種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應按規范進行監督、管理和維護,及時發現和妥善處理安全隱患,保持特種設備的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
上述情況在一些小型的特種設備中,或者是一些中小型企業中時有發生。
二、預防特種設備事故的措施
(一)加強管理,形成有效監督
為了有效地對特種設備事故進行預防,相關企業和操作單位首先應當加強自身對于特種設備的使用管理,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建立健全特種設備管理規定、操作規定、檢查維修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
在特種設備使用的過程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地監督管理。通常來說,特種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有常發和多發故障的癥狀,相應工作人員應當提前進行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夠在一旦發生就及時處理。
并且對于操作人員也應當進行崗前的培訓、考核和管理[3],持證上崗。對于一些安全意識薄弱并且專業素質比較低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供定期的培訓和考核,在招入新的操作人員也應當提高門檻,對于專業知識薄弱的工作人員也應當進行一定地淘汰,從而提高了整個行業的標準和門檻。
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還應當針對各種事故比較多發的特種設備進行重點管理,加強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加大隱患排查的力度,建立重點監管的對象,從而將事故發生的可能率降至最低。
除了企業自身需要對特種設備加強管理和監督之外,相應的政府部門和機關單位也應當積極地行使管理職能,發揮自身的作用來幫助企業進行特種設備管理。政府部門可設置相應的管理部門,定期的抽查企業中特種設備的使用情況,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立即進行更換,并且對企業開出相應的罰單,通過這樣的作用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對于特種設備管理的重視。并且各個檢測單位也需要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監察和監管體系,通過檢驗來提早發現特種設備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以此來有效地提高特種設備的安全性。如圖1所示。
(二)不斷加強和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
特種設備投入實際的使用之后,相應的使用主體和責任負責人就應當是企業,因此企業對于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是起著直接的重要作用。本著“誰受益、誰擔責”的原則,企業也應當在實際使用特種設備的過程中落實良好的安全責任,將特種設備的安全作為企業的重中之重進行管理[4]。同時各個監管部門也應當對特種設備的現場使用進行管理,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的設備管理進行檢查,大部分特種設備安全事故都是發生在這種企業中。對于企業安全的負責人也應當提供免費的培訓工作,這樣才能夠提高管理人對于整體企業的安全管理意識和責任制度。企業管理人員在經過了一定的培訓和提高之中,才能夠對特種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和控制,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把握設備的安全常識。最后則是需要運用相應的行政許可和行業監管等功能來建立有效地政府激勵政策,對于特種設備使用良好的企業可以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撥款,從而幫助其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