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瑜瑋



摘 要:本文以2009—2018年A股高新企業為樣本,運用OLS模型,研究了高新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結果顯示,高新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與企業創新績效呈顯著正相關,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越好,高新企業的創新績效就越好。在更換了研究變量定義指標和運用了工具變量法進行檢驗后,研究結論依然成立。這些研究結論能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企業社會責任與創新績效的關系,并對企業提高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 創新績效? 高新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0(a)--03
1 引言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蔓延,使社會各界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當然,也有企業在疫情中及時伸出援手,盡自己所能捐贈物資、回饋社會。根據4月15日中國社科院鐘洪武教授團隊發布的《企業抗擊疫情研究報告》,4061家企業捐贈了351.4億元。而作為高新行業之一的互聯網行業最為慷慨,捐贈了63.8億元。
疫情當前,企業社會責任更顯重要。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現有文獻主要圍繞財務績效、利益相關者理論、責任信息披露(張兆國等,2013;張兆國等,2009;張曉盈等,2017)等問題展開,鮮有人對企業創新績效進行實證研究。因此,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在企業創新績效方面還有著很大的空白和發展研究空間,使高新企業看到社會責任的投入能夠為其帶來貨真價實的收益十分有必要。
針對此,本文研究了A股高新企業社會責任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數據結果顯示,高新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與企業創新績效呈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越好,高新企業的創新績效就越好。社會責任的履行,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將有限的資源轉換為自身創新成果,解決高新企業的核心問題。因此,企業應該重視社會責任的履行,以獲取更好的社會資源和經營績效。
本文的論述主要彌補了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在創新績效這一方面的空白;用潤靈環球企業社會責任評級來衡量企業的CSR履行情況,比一般的作者自己設定標準來計算衡量CSR的方法更加全面、更有說服力。此外,從高新企業的視角切入探究了企業社會責任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豐富了學界在此方面的研究。
2 文獻綜述
順著時間線來梳理,企業社會責任最早是由Sheldon(2014)于1924年提出,他認為企業應該將對社會其他群體的社會責任與對消費者的責任聯系起來。社會責任在最初并未引起人們和學者的注意,Carroll(1999)指出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人們常用的仍是“商人的社會責任”一詞,而非“企業社會責任”。但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一些企業忽略對社會責任的履行,造成了許多如污染物排放、偷稅漏稅、壓榨職工等社會問題。20世紀中葉以來,政府和企業都開始對社會性問題給予重視。法國政府于1977年以政府法令要求職工人數超過300人的企業必須編制社會資產負債表,隨后美國政府也就企業社會責任作出了許多要求(山東財政學院,1996)。
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各國發起“社會責任運動”,最后通過了一系列的社會責任守則和標準,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997年由社會責任國際(SAI)制定的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劉瑛華,2006)。
2001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安然公司出現了巨額假賬問題。安然公司的失敗說明了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考慮到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才能更好地讓公司發展下去(張兆國等,2009)。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社會上出現的一系列類似于安然事件的問題,學者們對CSR的討論和研究進一步增多。各國也陸續地開始強制一些大型企業進行社會責任披露,再后來,也有企業主動進行社會責任的披露(李正等,2007)。
近年來,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逐漸占據人們的視野,各大城市開始開發和打造自己的高新區,并為大量的互聯網企業、醫藥制造企業等提供辦公場地。黨的十九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就一直在強調“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詞,這更強調了企業要增強自己的創新績效,提高資源的轉化率。因此,研究高新企業的社會責任對其創新績效的作用非常重要。
李文茜等(2017)發現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通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來提升其技術創新產出轉化為企業競爭力的效率,間接地說明了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但其用每股社會貢獻值來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方法僅僅從非常少的領域去衡量企業的CSR履行情況,缺乏客觀性。除此之外,李文茜等(2018)在后期的研究中還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技術創新具有倒U型的影響。康益敏等(2020)研究發現醫藥企業社會責任對其創新績效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顏愛民等(2020)通過對413名員工進行調查后發現,外部企業社會責任能激發員工創新行為;工作使命感、道德認同感是外部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員工創新行為的重要中介機制。
3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工具型利益相關者理論指出,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是一種典型的利益相關者導向行為,能幫助企業從其利益相關者處獲取資源并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李文茜等,2017)。因此,良好的CSR履行情況能夠幫助高新技術企業從其利益相關者處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術,進而提高企業創新績效。
除此以外,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也屬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福利是對員工努力付出的補償(陳學彬,2005),這種福利的激勵會認可員工的工作,使之產生成就感,進而使員工更想要努力地工作,提高創新績效。
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會在企業中營造一種倫理氛圍,這種倫理環境會激發員工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行為(顏愛民等,2020)。Pandey和Gupta(2008)也指出,關懷和支持的氣氛能使員工處于自由的工作環境,從而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FU Fei和ZHAO Yinghuan(2017)也通過實證研究驗證了這一觀點。
基于上述理論,提出假設:高新技術企業CSR履行與企業創新績效正相關,CSR履行情況越好,企業的財務績效就會表現得更好。
4 實證設計
4.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9—2018年《潤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的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并根據國家統計局2002年頒布的《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選取了6類高新技術行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
企業社會責任評級得分來自《潤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該得分由社會責任第三方民間專業機構潤靈環球度量,采用MCT評級報告體系,分別有整體性評價M值,內容型評價C值和技術性評價T值,涵蓋15個一級指標和63個二級指標;另外設行業性評價i值,為不同行業設定相應的評判指標。其他數據均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
本文對觀測值進行了如下處理:剔除變量數據缺失的觀測值;為減少離群值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了前后1%的winsorise處理。初始樣本1960個,剔除了432個,得到剔除后樣本1528個;再對樣本進行winsorise處理,得到最終樣本1528個。
4.2 模型設計與變量定義
本文研究設計回歸模型如下:
被解釋變量innovai,t代表創新績效,CSRi,t代表企業社會責任,如表1所示。
5 實證結果與分析
5.1 描述性統計
表2顯示了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初步觀察,被解釋變量innova和解釋變量CSR的標準差比上平均值所得的變異系數都很小,說明數值的離散程度小。再觀察兩者的中位數與平均值之間的差距可以發現,中位數和平均值非常接近,基本服從正態分布的對稱性特點。
5.2 CSR履行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本研究控制了年份、行業變量。為了避免異方差的影響對于所有多變量分析都基于穩健標準誤報告其統計檢驗結果和顯著性水平。四列數值從左到右依次代表控制了年份、行業和控制變量;只控制了年份和行業;只控制了控制變量和行業;只控制了控制變量和年份的回歸結果。
初步證實,高新企業中CSR的履行對企業創新績效存在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如表3所示。
經方差膨脹因子(VIF)檢驗,所有變量的多重共線性水平都不超過10,可以初步判定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6 穩健性檢驗
本文的穩健性檢驗有如下兩方面(限于篇幅未列示實證結果):(1)分別使用企業當年專利申請數和企業當年發明授權數代替企業當年專利申請中至今授權總數,再進行回歸,結果顯示,CSR對企業創新績效在1%的水平下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證實結論穩健。(2)構建工具變量,再進行回歸。考慮到內生性的問題,構建工具變量進行2SLS回歸。本文的工具變量是根據同一行業、同一地區企業社會責任評級得分計算的均值。最終回歸結果依然在1%的水平下顯著,得到了非常穩健的結果。接著又進行了弱工具變量檢驗,得出第一階段回歸的F值大于10,因此忽略弱工具變量問題。
7 結語
本文以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觀測值,基于高新企業的角度來研究了高新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高新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能夠對企業創新績效產生顯著促進作用。隨著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提升,高新企業創新績效也隨之提升。
當前,新冠疫情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我國正處于扶貧攻堅的最后沖刺階段,如何更優地運用社會資源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既符合社會和廣大利益相關者的需要,也是對自身發展的長遠投資,更符合了十九大以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建議國家在政策上要引導高新企業來履行社會責任,向企業灌輸履行社會責任所帶來的正面思想作用,使企業在回饋社會的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經營效率,提升社會的資源轉化率。
參考文獻
李正,向銳.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界定、計量方法和現狀研究[J].會計研究,2007(07).
劉瑛華.從SA8000看國際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對我國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6(06).
李文茜,賈興平,廖永海,等.多視角整合下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8(02).
山東財政學院,山東經濟學院.中西企業會計比較研究[J].會計研究,1996(06).
張兆國,劉曉霞,張慶.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管理變革——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J].會計研究,2009(03).
陳學彬.中國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機制分析[J].金融研究,2005(07).
李文茜,劉益.技術創新、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競爭力——基于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7(01).
康益敏,朱先奇,李雪蓮.企業社會責任對醫藥企業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動態能力的中介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11).
顏愛民,龔紫,謝菊蘭.外部企業社會責任對員工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
Carroll,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ion[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3.
Gallego-Alvarez I,Prado-Lorenzo J M, Garcia-Sanchez I.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 A re-source-based theory[J].Management Decision,2011,10.
PANDEY A,GUPTA R K.A perspective of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4.
FU Fei,ZHAO Yinghuan.Empirical stud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employee innovative behavior——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terprise capability[J].Technoeconomics & Management Research.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