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克 馬艷麗
摘 要:在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期帶來的大學生思潮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構建好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體系,對于高校提升就業率、就業質量、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擴大社會影響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不注重全程化,或不注重全員化,又或是兩者均不重視,導致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本文根據實際調研情況,分析其中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構建高校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體系的對策與建議,這也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高校就業工作順利開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就業指導? 全程化 全員化? 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0(a)--03
在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就業指導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構建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體系,對于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多數高校因為各種原因在就業教育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又好又快地就業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擬以筆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學為例,結合部分實際調研數據,分析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體系的現狀、原因及對策。
1 當前高校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體系的現狀
1.1 畢業生獲取就業指導的師資、課時、內容較少
一般,就業教育包括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簡歷制作、求職技能技巧等,這是一個完整、系統的教學體系,且貫穿學生學習生涯全過程。然而當前高校對畢業生進行專業系統的就業教育與指導一般僅限于由輔導員進行指導,且很少納入必修課范疇,學時與內容都遠遠不夠。本文就此問題針對西南科技大學畢業生設計調查問卷,本次調查覆蓋了本科和研究生各年級共550人,回收有效問卷386份。
由圖1可知,在學生接受過的就業教育與指導中,輔導員參與的最多,再是專業教師,最后是創業導師/校友;班主任參與較少,學校書記、校長參與最少。此外,有2%的學生從未接受過就業教育與指導。由圖2可知,學生接受就業教育與指導的各階段中,本科階段大一年級接受的最多,研究生階段研一年級接受的最多,且各階段的就業教育與指導覆蓋數量呈現逐段遞減的趨勢。上述數據說明學校在畢業生就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重視不夠,參與度不高,投入不夠。
1.2 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意識不強烈
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中,開篇就有“生涯覺醒”,意思就是學生要有主動進行生涯規劃意識,這就要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積極思考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規劃。而實際情況是很多學生在大學階段渾渾噩噩,懵懵懂懂,缺乏主動學習并進行生涯規劃的意識。根據調查顯示,約有63%的學生做過職業生涯規劃,本科階段大一年級接受的最多,研究生階段研一年級接受的最多,且各階段的就業教育與指導覆蓋數量呈現逐段遞減的趨勢。可見約有37%的學生依然沒有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且生涯規劃之后也沒有持續按照規劃目標持續在學業、綜合能力發展方面持續努力。
1.3 學生接受就業教育的內容分布不合理
通常情況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學內容包括:認知自我和社會、科學決策方法、確立生涯目標;了解職場與職位、掌握簡歷寫作方法、學習面試成功經驗、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初入職場的心態調整、角色定位、合理規劃、價值實現,學習如何獲得幸福人生。且這一系列內容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開展,不能孤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教學。
而據調查顯示,在學生接受過的就業教育與指導中,接觸最多的是專業技能,其次是職業生涯規劃,然后是學習方法;接受最少的是就業技巧方面的教育與指導(圖3)。在學生接受過的就業技巧方面的教育與指導中,就業形勢與政策、簡歷制作、面試技巧排在前三位(圖4)。這說明高校對畢業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并沒有完全按照這個內容體系貫穿學生四年學習生涯,并且各部分教學內容權重分配不夠科學合理。
2 當前高校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當前很多學校將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提上日程,然而多數沒有落到實處。一般學生就業指導就是屬于輔導員、班主任的職責,簡單地劃分到學生日常教育管理門類,沒有將大學生就業指導納入教學中的一環,沒有納入必修課,沒有專業教師參與或者參與很少,學校職能部門,如后勤、團委、保衛等部門聯動協同作用更是很少體現。
2.2 對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投入不夠
一般說來,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應該包括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以及求職技能指導(包括簡歷制作、求職面試技巧、職場禮儀等),需要組建專門的教學研究團隊進行長期培訓,在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要因時而化,因時而新,因時而異,達到與時俱進。而很多高校對這一環節不夠重視,不是人手配置不夠,就是資金配套不到位,或是課時量安排有限,導致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3 全員全程參與就業的意識缺乏
一方面,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全員全程參與就業指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就業質量也是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與全員全程參與就業指導休戚相關。尤其是教學環節中的專業任課教師,其在課堂上結合專業、行業情況對學生進行就業方向、就業意識、就業技能的指導意義重大,不僅需要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還要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當前就業形勢、前景、需要的知識技能儲備等。這樣的教學效果才能與社會需求接軌,畢業生更受用人單位歡迎,更加有益于就業質量的提升。如圖1數據所示,當前很多高校在這方面全員參與不夠。另一方面,高校對學生就業指導的全程化不夠。一般說來,多數學校是開學時對學生進行一些生涯規劃的教育,或者是“大四指導”,臨陣磨槍,對學生進行一些求職技能技巧方面的指導和培訓,而此時學生思想上沒有做好由一名學生轉向社會人、職場人的轉變,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儲備不足,也缺乏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在求職、實習過程中顯得稚嫩、懵懂,給用人單位的印象大打折扣,進而影響了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3 構建高校全員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的措施
3.1 關于構建全員化就業指導體系的措施
一是高校要成立校院兩級就業領導機構。學校應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就業工作副校長(副書記)為副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如就業指導中心、教務處、學生工作部、團委、研究生院、保衛處、后勤處等)、學院負責人為成員的校級就業領導機構。同時各個二級學院應成立以院長(書記)為組長,副院長(副書記)為副組長,各科室主任、教研室主任、輔導員為成員的學院二級就業機構領導小組。通過校院兩級機構,把學校從上到下相關人員都納入就業工作體系,從制度上規定各級機構、人員的工作職責,形成人人關心就業、人人參與就業的良好工作機制和氛圍,這也是對全員育人的最好體現和詮釋。以西南科技大學為例,自成立了校院兩級就業領導機構以來,明確了各級單位的職責,教務部門負責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規劃和管理;團委、學工部負責開展“模擬應聘”等第二課堂活動;就業指導中心則組織專業講師團針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就業技巧等進行專題巡回宣講;學院專業教師主動參與拓展就業市場、推薦畢業生。形成了全員關心就業、全員參與就業的良好局面,近5年始終保持著就業率在90%以上的良好態勢。
二是高校要樹立質量工程意識,全員參與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高校的畢業生,就如企業的產品,其銷路如何,社會品牌效益如何,關鍵取決于產品質量。大學畢業生的質量就在于在校期間的人才培養質量,主要體現在思想素質教育、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不是由學校說了算,而是由市場說了算,具體來說就是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評價。因此高校要提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得從源頭也就是人才培養質量抓起。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學校的校領導、職能部門、后勤保障部門、二級學院。要形成全員參與,全員聯動,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融合,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這才是最根本最基礎的就業指導體系,也是就業指導的核心和前提。
三是高校要“走出去、請進來”,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就業工作,不僅是高校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因此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體系要善于整合各方資源,主動外出學習,同時要把各類先進經驗和做法“請進來”“引進來”。首先要積極調研,了解兄弟高校的先進做法,取長補短。比如在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方面,要緊跟時代步伐,主動學習,貼近社會,貼近學生。這就要求高校多學習,多調研,多借鑒;其次要與各地人社局、人才市場、就業局等部門加強聯系和溝通。這些部門常設有就業指導機構,也有培訓任務和指標。通過邀請人社局、人才市場、就業局的專家來校講座、參與課程規劃建設、指導學生就業創業(在就業創業政策方面,他們有絕對的發言權)、或者爭取培訓機會,對于提升高校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能力、水平、眼界等都是很好的機會。其次要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系。高校就業指導的一項重要目的,就是讓畢業生了解、熟悉現代大型企業的運行和管理模式,便于與這些企業的HR達成一致,產生共鳴,進而獲取共事的機會。“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聯系用人單位來校,不僅能推薦學生就業,還能邀請其經驗豐富的HR、人力資源總監等專家免費為學生做就業指導講座,也能與校內的就業指導教師交流,互相促進。
3.2 關于構建全程化就業指導體系的措施
高校要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植入作為第一課堂的人才培養方案并貫穿大學生涯始終。在此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分階段實施。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增大對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人力財力投入,逐步實施:針對大一新生,就業指導應著重進行就業形勢的認知、職業生涯認識和規劃教育;針對大二學生,應讓他們對涉及就業方面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本專業發展的趨勢和前景,了解專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針對大三學生,應著重職業定向指導,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確定職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計劃;針對大四學生,重點應圍繞就業形勢、就業的政策、方針的宣傳和擇業技巧的指導來進行。包括如何應對挑戰、信息的收集與篩選、擇業的步驟與技巧、擇業誤區的避免等,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大學生積極進行創業實踐。
3.3 就業指導體系的全程化與全員化的有機統一
在高校就業指導中,全程化與全員化是有機統一的,互相作用的。不能片面強調全程化,也不能片面強調全員化,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協同發展,既注重就業指導體系的全程化,又要注重就業指導體現的全員化,這樣才能產生最優效果。長期堅持,持續改進,相信對于高校而言,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學生就業率、就業質量,都將不無裨益。
4 結語
總之,建立健全高校全員全程化就業指導體系,是做好高校就業工作的重要保證,也是今后一段時間高校就業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也能進一步解決高校學生就業難、社會企業招工難的尷尬局面,有利于提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緩解當前嚴峻的社會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黨宇琦.全程化全員化就業指導的思考與實踐[J].成功:中下,2010(08).
董瑞.關于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的思考[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04).
余敢才.從就業文化視域看高校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9(07).
龔克.張昌健.信息化環境下大學生職業信仰教育理論及實踐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7(06).
黃炎培.職業指導號介紹語[J].教育與職業,2019(15).
李春紅.職業指導體系的構建新法探索[J].鄂州大學學報,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