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雯軒 任婕



摘 要:本文通過對2018年我國共31個省市截面數據計量模型的構建,研究發現我國博物館內館藏藏品的文化價值、政策環境、創新創意技術環境對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較為顯著的影響。為促進該產業的成熟發展,需充分挖掘館藏文物的文化價值,打造精品IP,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培養和引進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通過整合區域博物館優勢資源,促進協調發展。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 產業價值鏈? 區域整合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0(a)--04
1 引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是依托博物館內藏品的內在文化價值,利用新技術、新要素、新方法將其所蘊含的文化符號進行轉化,以創意的內容、創新的形式賦予博物館內歷史悠久的藏品新的“生命力”,同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應運而生的一種新興產業。
2016年,國務院在其頒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強調:“要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深入挖掘文物資源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支持和引導企事業單位通過市場方式讓文物活起來。” [1]2019年11月,在第二屆長江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簽訂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館文創聯盟協議,共同促進長三角地區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注重進行優勢互補,強調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區域聯合[2]。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依托博物館文物的深厚文化內涵,與民眾的審美文化心理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易于受到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博物館文物創意衍生品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有利于提高民眾對博物館以及文物的關注度,提升人民群眾的歷史文化素養,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向世界展示我國的文明大國形象。
2 經濟理論依據
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指出:“價值鏈是企業為客戶等利益集團創造價值所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稱。每一個企業都是用來進行設計、生產、營銷和交貨等過程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種相互分離活動的集合,所有這些活動都可以用價值鏈表現出來。” [3]
博物館內館藏文物的文化價值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得以提升,是文化增值的體現。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價值創造和增值的過程主要在產權市場、要素市場、銷售市場中體現[4]。館藏文物具有絕對的不可替代性,在產權市場中,具有極高的知識產權價值,是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文化資源;在要素市場中,主要是利用新技術、新思路將博物館館內藏品的文化符號進行轉化,通過產權授權,用創意的內容及創新的形式賦予館內藏品新的價值,并進行生產制造;在銷售市場中,主要體現在利用營銷手段,將博物館文化產品向其目標人群進行推廣,促進價值消費,最終使得博物館內藏品文化價值能夠得以增值。
本文將綜合考慮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價值增值過程中的內外部環境,對影響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顯著性因素進行分析,基于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模型構建影響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因素的計量模型。
3 數據來源
本文從國家統計局的官網上,選取了2018年包含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共31個省市截面數據,通過利用Eviews軟件構建計量模型,實證分析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4 計量模型設計
依據研究設計和目的,本文選取以下研究變量:
4.1 被解釋變量
各地區博物館收入(Yi)。考慮到我國31個省市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收入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2018年包含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的共31個省市博物館收入,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的官網,由于僅找到了2018年全國的博物館收入情況,本文最終得到的博物館收入數據是通過對這31個省市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占比進行加權獲得。
4.2 解釋變量
(1)各地區博物館文物藏品(X1i)。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依托博物館內藏品的內在價值,博物館內文物藏品是其文化資源。
(2)各地區博物館就業人員(X2i)。博物館內就業人員衡量了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勞動力投入,屬于人力資本范疇,博物館就業人員知識水平與專業素養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該地區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3)各地區博物館機構數(X3i)。線下的博物館文創商品店大多在博物館內部或周圍,博物館機構數反映了該地區博物館設施建設。
(4)各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i)。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表明其對于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產品的消費能力越強。
(5)各地區博物館參觀人次(X5i)。博物館參觀者是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主要目標消費群體,博物館的人流量越大,說明該地區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潛在消費者越多。
(6)各地區地方財政文化傳媒支出(X6i)。反映了國家對于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是區域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助燃劑。
(7)各地區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項(X7i)。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注重將博物館內藏品的文化符號運用新模式、新要素進行轉化,是復制而又不只是復制的過程,注重創意的內容和創新的形式,各地區的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項反映了當地的技術環境,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項越多,說明該地區的創意創新型人才越多,地區創意競爭力越大。
該模型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內、外部環境的角度分析影響因素,內部影響因素主要考慮到博物館內館藏藏品的文化資源、博物館內的人力資本投入、博物館的設施建設;外部影響因素主要考慮到居民的文化素養(用博物館參觀人次來反映)、政策環境(用地方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來衡量)、創新創意技術環境(用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來反映)。
5 模型估計、檢驗、修正和預測
用OLS法估計樣本的回歸方程,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由式(2)可知,為0.9363,說明該模型有較高的擬合優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同時又因為F=63.9962>,可以得到回歸方程顯著的結論,也即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線性影響是顯著的。
,變量X6、X7在1%水平下顯著,變量X1、X2、X3、X4、X5前參數估計值未能通過t檢驗,而且X2的參數符號的經濟意義也不合理,故認為解釋變量間存在多重共線性。
LnX1、LnX2、LnX3、LnX4、LnX5、LnX6、LnX7的相關系數如表4所示。表中數據顯示,LnX2、LnX3、LnX5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同時,LnX5與LnX7間的相關性較高。
分別作LnY關于LnX1、LnX2、LnX3、LnX4、LnX5、LnX6、LnX7的回歸,發現LnY關于LnX7的回歸具有最大的可決系數:
可見,在該模型中創新創意技術環境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最大,與經驗相符,因此選擇該一元回歸模型為初始的回歸模型。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變量X1,模型的提高,且參數符號合理,變量也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1%的t檢驗;
第二步,在此基礎上,引入變量X2,模型的有所下降,雖然參數的符號合理,但是變量X2甚至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為40%的t檢驗;
第三步,去掉變量X2,引入變量X3,模型的仍只有變量X1,變量X7時高,同時變量X3甚至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為40%的t檢驗;
第四步至第五步,去掉變量X3,同理分別引入變量X4,變量X5,兩變量均未通過顯著性水平為50%的t檢驗;
第六步,引入變量X6,模型的比只有X1,X7時有所提高,且X6的參數符號與經濟意義相符,并以20%的顯著性水平通過了t檢驗。
在第六步所得模型的基礎上,再嘗試引入單個的X2,X3,X4,X5,或者引入其任意線性組合,均未達到以X1,X6,X7為解釋變量的回歸效果[5]。因此最終的函數應以Y=f(X1,X6,X7)為最優,擬合結果如下。
由表6可得,當顯著性水平α為2.5%時,,,故而接受同方差性的假設,說明該模型不存在異方差性。
當n=31,k=3,α=0.05時,查表可得DL=1.30,DU=1.57,又因為0 利用科克倫-奧科特迭代法加入AR(1)進行修正后,此時D.W.=2.0851,DU 故而最終修正后的模型為: 該模型回歸系數的經濟意義是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當各地區博物館文物藏品數量每提高1%,博物館收入將提高0.0905%;當各地區地方財政文化傳媒支出每提高1%,博物館收入將提高0.2859%;當各地區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項每提高1%,博物館收入將提高0.4995%。 6 結語 從模型的結果可知,各地區博物館文物藏品、各地區地方財政文化傳媒支出、各地區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項對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顯著性影響,對應其所代表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即文化資源、政策支持、技術環境。博物館內藏品的文化內涵越豐富,地方政府的相關支持政策越完善,產業內創新創意型人才越多,相關產業的設計與制造技術越成熟,就越能促進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該模型選用2018年各地區博物館收入來衡量2018年各地區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情況,被解釋變量各地區博物館收入的數據整理過程較為粗糙,且博物館收入來源有很多方面,比如門票銷售收入等,用博物館收入來衡量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具有片面性,有失偏頗。 此外,除了以上列舉的與博物館密切相關影響因素外,互聯網的普及度、數字化與媒體的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各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就業人數、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占全部消費的比例等因素也可能會對各地區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情況產生影響。但作為一個重要的考察方面,該模型的構建仍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相關行業從業者提供一些啟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因此,本文有以下相關建議: 一是充分挖掘館藏文物的文化價值,打造精品IP。博物館內收藏的文物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底蘊。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提與基礎就是挖掘出博物館內藏品自身所蘊含的文化符號,突破博物館體制機制的約束,使消費者了解所購買的文創產品背后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此基礎上打造精品IP,詳細講解藏品背后的故事,拉近大眾與文物之間的距離感是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應有之義。IP的打造無法一蹴而就,需要系列精品的持續推出打造品牌形象。植根博物館文物的歷史文化內涵來創造出既能傳承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又能體現時代特色的文創產品,才是博物館文創IP建設的長久之道。 二是注重加強培養和引進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一樣,作為知識密集型的產業,核心要素是創造力。通過培養和引進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專業人才有助于促進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各地方博物館應加大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力度,注重從國內外引入相關人才并積極汲取相關產業建設經驗,為博物館文創產業建設添磚加瓦。可與相關高校合作,共同培養博物館文創產業人才,利用定期開展的各類級別的文化創意大賽,推動人才的集聚與專業能力的提升,為推動地方博物館乃至我國博物館整體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智力基礎。 三是整合區域博物館優勢資源,促進協調發展。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因素的影響以及各省市內自身所設博物館機構規模大小的約束,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總體上呈現東高西低的格局。相比綜合性、規模較大的博物館,中小型博物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因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和自身規模差異,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部分中小型博物館存在自身特色不鮮明、館藏文物缺乏知名度、博物館地處偏僻等現實困境,既沒有充分的文化資源,也沒有足夠的資本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各地方博物館需要正視區域發展的差異性,中小型博物館積極向大型地方博物館求取博物館文創產業建設經驗,爭取人才引進和產業知識交流,整合區域資源,形成優勢互補,打造區域間文化創意資源共享、內容聯動、機制相互促進的一體化格局,共同推動區域內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協調發展,助力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全行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17[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08/content_5050721.htm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08/content_5050721.htm,2016. 南京博物院文創部.共繪文創同心圓——南博亮相第二屆長三角文博會[EB].https://mp.weixin.qq.com/s/bxYwKa5G7ldHfT4MCv8wOg,2019. 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王秀偉.文化授權:文化產業價值鏈與生產經營機制的創新[J].學術論壇,2017,40(06). 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