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三大財務報表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從不同的視角進行相關反映,對其所存在的內在關系做進一步的探究可促進使用者更為全面清晰地解讀財務報表。本文將以此展開討論,對三大財務報表的內在關系內涵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財務報表 四表一注 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0(a)--02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準則中規范的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同時現金流量表又有專門的第31號會計準則進行規范,第30號準則對財務報表列報的相關要求也適用于現金流量表,30號準則和31號準則對財務報表列報進行了基礎性和原則性規定,共同構成了財務報表列報的基本要求,準則同時強調,企業應當遵循其他會計準則中對特殊性科目或項目的列報要求。
財務報表是對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運營成果和資金流量的結構性及綜合性反映,通常一套完整的報表體系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報表附注,即“四表一注”,財務報表列報是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的,除了現金流量表以收付實現制編制外,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編制其他財務報表,權責發生制原則下,當某項目符合財務報表要素的定義和確認標準時,企業應當進行確認,并在報表中加以反映。
本文從最核心的三大主表入手研究,揭示三大主表之間的內在關系,以發現其相互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從單個報表來看,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截至一個靜態時點上的資產負債及權益狀況,利潤表是一個動態時點上的經營成果,而現金流量表則是企業運營過程中貨幣運行的一個過程體現,三張報表各守其責,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展示一個企業的全業務鏈運營狀況,共同反映一個企業完整的價值鏈結果。但是,此三個外表看似相對獨立的報表,卻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緊密關聯性,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反映,有著“我為你生、你為我而存在”的不可分割性。比如當一個企業以現銷方式向客戶銷售一批商品,在滿足收入確認條件時,企業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對應的商品成本,分錄為:
借: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這筆銷售實現的業務中,“銀行存款”會列報于資產負債表中的“流動資產”項目下,“營業收入”會列報于利潤表項下的“營業收入”中,現金流量表中,此筆業務列報于經營活動“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中,而結轉的商品成本,則分別列報在資產負債表流動資產項目下的“存貨”中作減少,營業成本列報于利潤表的“營業成本”中作扣除,而在現金流量表中,營業成本中付現部分的變動成本中涉及的材料、人工成本、制造費用等,依類列報在經營活動“購買商品、接受勞務”和“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資金項目中,通過上述一個銷售業務的案例過程展示,已將三大財務報表的內在關聯性體現得非常清晰,可以說,一個企業的任何一項業務的發生,最終都將歸集于這三個報表中的某個科目或某個項目之中,同時,不同經濟性質的業務,會匹配對應到相應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科目或項目上,如現金流量表中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利潤表中營業收入×(1+13%)+(應收賬款/票據期初余額-應收賬款/票據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末余額-預收賬款期初余額)-計提的應收款項壞賬準備期末余額”,這個關系公式將三個報表之間的內在關系更直接地表達出來,這對于財務人員編制財務報表有著極為重要的啟示與幫助,并能通過相關數據的關聯驗證,檢查出相關財務報表數據的準確性。
在一個公司的運營過程中,可以分為“經營活動”和“投籌資活動”,在經營活動中,可以進一步分類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經營活動”和“與經營活動相關的生產性投資活動”,在“投籌資活動”中,可以分為“籌資活動”與“金融市場的投資活動”。
30號會計準則將資產與負債分類為“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流動資產的劃分標準是預計在一個營業周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除此之外是非流動資產;而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的劃分類似于資產類。
一個企業除了正常的主營業務外,還會涉及金融性質的投資與籌資活動,如一個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不能滿足企業周轉使用時,需要臨時向金融機構或其他第三方進行融資,以滿足生產經營之需。同樣,當一個企業經營積累了較多資金,超出經營周轉所需時,為了避免資金閑置,會對多余部分閑置資金進行一些短期性的金融性投資,如購買國債、在二級股票市場進行短期股票買賣以賺取價差,這些都是企業的金融性投資行為。所以,既然企業存在這些業務,那么相應資產與負債也將涉及經營資產與金融資產、經營負債與金融負債,在資產負債構成中,如何區分經營資產與金融資產、經營負債與金融負債,筆者認為,金融資產通常具有下列特征:(1)不計利息的資產為經營性資產,否則為金融資產。(2)短期性以市場利率計息的票據為金融資產,無息為經營資產。(3)公允價值計量且隨時準備出售的短期權益性投資是金融資產,長期持有不以賺取價差為目的的權益性投資是經營性資產。(4)公允價值或攤余成本計量的短期債權類投資為金融資產。(5)短期性債權類投資產生的應收利息是金融資產,屬于金融資產的應收股利通常是短期權益類投資所產生的。(6)因會計準則與稅收政策不一致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屬于經營性資產。
同樣,經營負債與金融負債的區分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通常,以支付利息為代價的負債是金融負債。(2)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超過一年及一年以上的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為金融負債。(3)以公允利率計算利息的短期應付票據為金融負債,不計算利息為經營負債。(4)應付股利通常歸為金融負債。(5)應付利息是金融負債。(6)遞延所得稅負債屬于經營負債。通過對資產負債的區別分類后,以下分別從六個方面將資產負債中的科目或項目與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中的相關項目進行關聯論述,以幫助我們在日常實務工作中能夠靈活運用。
1 流動性經營資產與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聯關系
短期經營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此處專指經營活動產生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合同資產、預付賬款、存貨、其他應收款、持有待售資產、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資產。這些科目匹配對應到利潤表經營損益項目中,主要有營業收入(含主營和其他業務)、投資收益、其他收益、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又匹配對應到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中,即銷售商品收到的、提供勞務收到的、收到的相關稅費返還和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2 金融資產與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聯關系
金融資產通常包括銀行存款(此處專指非經營活動產生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資產、債權投資、其他債權工具投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應收利息、應收股利。這些科目匹配對應到利潤表金融損益項目中,主要有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匯兌收益、信用減值損失。又匹配對應到現金流量表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項目中,主要有發行債券收到的、取得借款收到的、吸收投資收到的和其他籌資活動收到的現金。
3 長期經營資產與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聯關系
非流動性經營資產通常包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開發支出、商譽、遞延所得稅資產。這些科目匹配對應到利潤表經營損益項目中的投資收益、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又匹配對應到現金流量表投資活動項目中,主要有收回投資收到的、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處置固定資產收到的、處置無形資產收到的、投資所支付的、購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購買無形資產所支付的及收到或支付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4 流動經營負債與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聯關系
主營業務產生的經營性流動負債主要指合同負債、應交稅費、持有待售負債、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預收賬款,這些科目匹配對應到利潤表經營損益項目中,主要有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稅金及附加、資產減值損失、所得稅費用、營業外支出。又匹配應對到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項目中,主要包括購買商品支付的、接受勞務支付的、支付給職工的、為職工支付的、支付的各項稅費及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5 金融負債與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聯關系
金融負債主要指計息性短期借款、帶息應付票據、交易性金融負債、計息性長期借款、金融負債產生的應付利息、應付債券、應付股利和長期應付款。匹配對應到利潤表的金融損益項目中,主要有財務費用、匯兌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信用減值損失、營業外支出。與現金流量表中的籌資活動相關,匹配對應的項目有償還債務支付的、支付利息支付的、分配股利支付的及支付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
6 經營性長期負債與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聯關系
主營業務產生的經營性長期負債主要是指遞延收益、專項應付款、預計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其他經營性非流動負債。這些科目匹配對應到利潤表經營損益項目中,主要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所得稅費用、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其匹配到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項目中,即購買商品支付的、接受勞務支付的、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7 結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是一個財務人員應有的職業素養,本文通過對經營資產、金融資產、經營負債、金融負債的論述,把每一個分類中涉及的科目或項目,對應到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相應的項目中。通過匹配對應,不難發現,每一筆業務的發生,通過會計語言的記錄,最終會進行分門類別的統計與歸類,使其各居其位,共同構建一個科學嚴謹的報表體系,從不同角度展示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
參考文獻
劉錦萍.試析準則修訂對三大合并財務報表的重大影響[J].現代國企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