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兆野 王晨
摘要:如今是視覺傳播的新時代,攝影藝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我國歷史非常悠久,整個進程中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攝影素材。新時代的攝影藝術不僅是對生活的一種記錄,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審美的發展變化上。隨著時代的變化,視覺傳播下的攝影藝術需要不斷創新,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關鍵詞:視覺傳播時代;攝影藝術;創新發展
引言
在視覺傳播的時代,圖片、視頻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沖擊,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輿論走向,整個攝影藝術的根本屬性也通過作品展現出來。近年來由于自媒體時代的來臨,群眾對攝影藝術的關注度不斷升高,好作品的來源越來越廣泛。因此如何在視覺傳播的時代及時進行拍攝藝術的創新,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課題。
1、視覺傳播時代對攝影藝術發展的影響
1.1群眾的參與推動攝影藝術發展
由于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群眾可以更好地獲取前沿資訊,對于攝影的參與程度不斷提升,群眾已經逐漸從作品的欣賞者轉變為攝影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同時攝影藝術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充分利用社會群眾對攝影藝術的喜愛,及時進行藝術水平的提升,才能促進我國攝影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1.2視覺文化傳播增加了拍攝藝術的活力
在視覺傳播的時代背景下,攝影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對于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攝影藝術中體現出來的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利用攝影作品展現藝術家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藝術修養。攝影藝術的進一步傳播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同時也為大眾提供了更加開闊的舞臺。
2、視覺傳播時代為攝影藝術創新發展帶來的啟示
2.1攝影藝術與新型的學科相互結合
在視覺傳播的時代下,攝影藝術不僅僅體現出一種審美特性,同時也是一種傳播視覺文化的載體。全新的視覺傳播環境為攝影藝術的傳播方式帶來了較多的變化。整個攝影藝術的價值在記錄、語言、傳播以及審美層面都在發生變化。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進步,攝影藝術與各種獨特文化之間的溝通更加緊密。
攝影藝術與網絡技術的結合,成為當前新媒體的一部分,全新的技術和媒介以及攝影題材的多樣化,為人們的創新提供了平臺。整個數字技術的革新也影響著社會輿論的構成。人們通過繼承傳統的優秀文化,為創新提供動力。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應該保持絕對的自信,從而不斷增強人們的斗志和勇氣,為攝影藝術的創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數碼相機就相當于一個影像傳感器,將接收到的光學攝入轉換成電荷包,在中央處理器中作了信號處理后再轉存到各類存儲器中。在數碼相機上,對于光線的接收僅僅通過感光單元完成,其對于光線的色彩識別能力并不存在。色彩還原的過程就從傳統的成色劑顯彰變為在數字技術下,由計算機來處理。對拍攝圖像色彩效果的全還原過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攝影技術的色彩還原能力。
2.2攝影藝術與百姓日常生活的結合
目前,由于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攝影藝術的參與者逐漸增多,其中人們群眾借助網絡渠道,成為了更好地參與者,這種背景由于攝影者更好地把握群眾的需求,從而創作出更加優質的作品。攝影藝術在視覺傳播的時代下,應該用全新的視角向人們展示社會的真實面貌,并學會從群眾中及時汲取養分,關心社會熱點問題,善于挖掘全新的社會素材,將人文關懷貫徹到整個作品中。
攝影作品還需要記錄偉大的時代精神,通過及時弘揚社會正能量,結合自身的個性,形成自身的創新風格。攝影藝術作品應該緊跟時代步伐,通過不斷改進,讓內容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更貼近生活,積極捕捉當代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從而創造出具有感染力的優秀作品,在創新中不斷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力。
2.3攝影藝術應與市場發展相結合
攝影藝術的穩定和長遠發展,應該與健康的市場環境相結合。由于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審美也在發生變化,時尚理念和思想文化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需要做好創作內容的改變工作。攝影藝術家為了創作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需要做好攝影設備的更新工作。同時還應該形成藝術欣賞與藝術消費活動,從而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人民群眾的需求。因此,在構建符合市場規律的攝影藝術發展模式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產業鏈的規劃與健康發展工作。借助市場的作用,為我國攝影藝術的創新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及時為藝術創新工作增添活力。
3、視覺傳播時代下攝影藝術創新發展的措施
3.1緊跟國外的先進理念
在視覺傳播時代下,攝影已經從傳統的功能性作品轉變為具備時尚審美的藝術類作品,因此對于創作者而言,應該積極轉變觀念。由于我國的攝影相對于國外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同時在技術層面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在創新過程中應該把握時尚的發展方向,積極向國外學習。同時還應該及時更新自身的理論體系和拍攝理念,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素材特征進行創新,以貼近人們的生活為出發點,將時尚藝術與現實題材進行結合,從而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隨著我國的發展,我國的藝術作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跨國文化交流已經成為藝術發展的重要方向,相互之間的沖突與內部差異也逐漸顯現出來,因此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溝通,從而不斷發掘文化交流的人性寄托,主動建設和諧交流的平臺。充分利用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我國攝影藝術作品的國際影響力,從而不斷提升我國的知名度,促進攝影藝術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3.2建設我國特色化攝影藝術領域學術話語機制
作為一項重要的學術工作,建設我國特色的學術話語機制可以更好地闡述我國攝影藝術的特征,對于重新構造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提升創新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我國而言,向西方學習可以不斷增強我國的攝影經驗,但我國的實際情況與西方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照搬不能創作出發人深省的作品。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該以自身的文化特點為根基,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將視覺傳播時代下的時尚理念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提升我國攝影藝術作品的特色水平。
文化在傳承過程中還具有世界性,藝術創新也應該符合這一規律。我國的文化雖然和其他國家相對存在差異,但我國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攝影藝術創作者應該積極與國外的優秀創作者進行交流,讓西方國家能夠更好了解東方文化的魅力,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另一方面,在創新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中國話的表達,緊跟時代步伐,在繼承過程中進行創新,從而不斷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4、結語
綜上所述,視覺傳播時代下的攝影藝術需要以我國的時代發展為基礎,在傳承和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借助藝術作品展現我國的核心價值理念,從而推動我國精神文明、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紀洪林.宣傳片當中對延時攝影的運用及藝術表現分析[J].智庫時代,2019(40):243+250.
[2]?任偉強.新聞攝影中應運用攝影技巧與藝術手法[J].戲劇之家,2019(28):109+111.
[3]?丁魯豫.現代攝影藝術美學特點與表現形式[J].美術教育研究,2019(14):164-165.
作者簡介:程兆野,男,1999年10月出生,漢族,天津,天津工業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在讀。
王晨,男,1980年4月出生,天津工業大學教師,教授課程:攝影技術與藝術,廣告攝影,新聞攝影等攝影類課程。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