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 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水污染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水資源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保護不夠重視,出現了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影響了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必須加強農村水污染治理,營造美麗、舒適、和諧的新農村。基于此,本文分析農村水污染現狀,探究造成農村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農村水污染防治對策。
[關鍵詞] 農村;水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0-97-2
隨著經濟及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越來越重視對水資源的保護。同時,我國政府部門出臺了很多水資源保護與治理的政策與方案,我國農村地區的水質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整體來看,我國農村水污染問題依然比較嚴重,需要制訂多元化防治措施,改善防治效果。
1 我國農村水污染現狀
在新時期,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水資源問題的治理力度。但是,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水資源污染現象仍比較嚴重。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農村地區約96%的村莊沒有污水處理系統和完善的排水設施,而隨著農村人口生活方式的改變,水污染處理設施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不利于美麗鄉村建設。由于我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相對比較落后,很多農村地區的飲用水來源直接為山泉水、河流或者井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逐漸改善,自來水在農村地區越來越普及,雖然農村地區飲用水的質量得到了改善,但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仍然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使得“黑水、臭水”等現象屢見不鮮,農村水資源的質量逐漸下降。相關數據顯示,我國80%的河流被污染,大約7億農村人口的飲用水中大腸桿菌超標,并且1.9億農村人口的飲用水中有害物質超標,農村水污染問題直接影響農村人口的生活質量。
另外,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工業、建筑、旅游等產業逐漸興起,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的設施設備不夠齊全,尤其是污水處理、水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的設施比較欠缺,因此導致臟水、污水隨意排放。甚至有些工廠在排污之前沒有進行污水處理,將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極大地增加了污水排放量。此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很多農業種植者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不合理,目前我國農村地區農藥年使用量約150萬t。其中只有1/3的農藥能被農作物吸收,而其他的則會進入水體,融入地下水,直接破壞了水體,對水資源造成巨大的污染。
2 導致我國農村水污染的原因
導致農村水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是村民生活污染、生產污染及工廠污染等。
首先,從村民生活污染角度來講,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民環保意識相對比較薄弱,由于長期以來生活習慣的影響,很多村民對水資源的保護缺少全面的認識,缺乏綠色、環保意識,除了生活用水任意排放外,很多農村地區水資源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同時,農村地區污染源頭相對較多,生活洗滌污水、化肥、農藥、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等都有可能造成水污染。加之政府部門對水資源的防治和保護宣傳與指導不到位,很多村民沒有認識到水資源保護和治理的重要性,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進一步加劇了水污染。
其次,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產品生產、加工等工廠、養殖場等相繼建立,不合理的排污加劇了水資源的污染程度。例如,氮、磷化合物任意排放,使得河流中的藻類物質迅速繁殖生長,給水污染治理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最后,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加速,一些城市企業逐漸開始向農村地區轉移,部分企業缺乏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有些污水處理沒有達到排放標準就排入河流。加之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因此進一步加劇了農村水資源污染。另外。部分工業污水中含有有毒有害氣體,會對農村地區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加大了農村水污染治理難度[1]。
3 我國農村水污染防治對策
3.1 加強宣傳
由于農村地區人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環保意識比較淡薄,存在很多不良的生活和生產習慣,因此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讓其了解水資源保護和治理的重要性,并引導村民自覺參與水資源的保護和治理,提升水污染防治效率。比如,政府部門應定期組織宣傳活動,如借助鄉村廣播等平臺,為村民講解生活污水排放和處理的具體措施,轉變村民錯誤的生活習慣;同時,可以在河流、湖泊、水源等區域張貼警示標志、標語、口號等,時刻提醒村民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或者可以將水污染防治的相關內容制作為小視頻、圖文等,利用新媒體平臺如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宣傳,讓更多的群體參與農村水污染防治。通過宣傳進一步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為構建美麗鄉村、綠色鄉村奠定基礎,全面踐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利用環保、綠色發展理念引領鄉村發展。
3.2 發展綠色農業
在新時期,綠色生產、綠色農業已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趨勢,通過綠色生產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化肥、農藥對土壤和水資源的污染,同時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因此,在農村水污染治理過程中,應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有效減輕水污染,實現農村經濟、生態、社會協調發展。
3.3 加強對鄉鎮企業的監督與治理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很多鄉鎮企業逐漸興起,雖然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但是其已成為引發農村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鄉鎮企業的監督與治理,對企業建設進行全面規劃和布局。例如,對于污染比較嚴重的工廠,不能建在臨近水源或者河流上游,應遠離河流、湖泊等,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對現有的高污染和高耗能的工廠進行升級改造,配置先進的污水處理設施,嚴格要求工廠將污水處理之后進行排放,對工廠污染源進行全面控制。另外,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對污水排放不合法的工廠進行嚴厲的打擊和懲處,責令其整頓和治理,確保污水處理能達到要求,營造出舒適、生態、綠色的農村環境。
3.4 因地制宜選用治理技術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農村地區有著不同的地貌結構和地質特征,同時農村地區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及水資源的污染源等均不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制訂適宜的治理方案,采用針對性的治理技術,提升農村水污染治理水平。比如,對于水資源比較豐富的農村地區,可以使用人工濕地、生態穩定塘等技術,在治理水污染的基礎上達到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的效果;對于水資源相對比較匱乏的農村地區,可以借助沼氣技術、污水處理技術等,發展循環農業,讓水資源能循環使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對于水資源總量適中的農村地區,可以對污染嚴重的水資源進行針對性治理,也可以通過土壤的自凈能力提升水質,達到治理效果。
3.5 建完善的治理體系
政府部門應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出臺農村污水處理相關的政策法規等,加大對水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同時引入企業和社會資金,打造一體化、多元化水污染治理體系,形成全民參與的治理模式,確保農村污水治理效果。與此同時,要對部分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協調經濟和生態之間的關系,全民監督農村地區水資源使用和處理情況,進一步完善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將其滲透到農村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的各個環節,全面提高農村污水處理效率,進而構建環保、生態、綠色、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
4 結語
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水污染治理已成為重要的問題之一。首先,要對農村水污染現狀及原因有清晰的認識,從村民的環保意識、生產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出發,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水污染治理,提高污水治理效率。其次,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村企業、工廠的監管力度,完善污水處理系統,防止污水隨意排入河流或者湖泊。最后,政府部門應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節水農業展,引導農民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實現經濟和生態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諶建宇,賴后偉.中國農村水污染防治實施過程的共性問題與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3):21-24.
[2]杜洋.農村水污染問題現狀的研究及解決對策的探討[J].黑龍江環境通報,2019(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