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杰

[摘 要] 基于2005年及2015年蘇南地區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分析快速城鎮化地區土地利用時空變化特征,以期為區域未來土地利用規劃提供參考依據,減少因快速城鎮化所導致的人地矛盾問題,促進區域綠色協調發展。
[關鍵詞] 土地利用;時空變化;特征;蘇南地區
[中圖分類號] F30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0-102-2
蘇南地區作為我國城鎮化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是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區域。然而,近年來其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導致人地矛盾愈發突出、土地資源空間分配不均衡。因此,開展土地利用變化研究對于分析區域土地利用問題、明確區域發展趨勢,確定適宜于區域未來發展的土地利用規劃方案具有重要參考價值[1]。
1 研究區概況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蘇南地區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東靠上海,西連安徽,南接浙江,北依蘇中、蘇北,區位條件十分優越。蘇南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降水較為充沛;年降水總量大于1 000 mm,年際降水量變化率為12%~24%;每年6、7月,太平洋季風來襲,跨入梅雨季節,暴雨、強降雨頻發,在此期間降水總量約為250 mm。蘇南地區包括江蘇省南京、鎮江、常州、無錫和蘇州5個地級市。截至2018年,蘇南地區常住人口為3 365.74萬人,城鎮化率76.80%,區域生產總值53 956.76億元,進出口總額5 592.74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82%以上,外商投資153.59億元,占全國總額的11.40%,經濟發展態勢較好。“2019全國百強縣(市)”的前10名中蘇南地區占據6席。蘇南地區教育事業較為發達,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注重科教發展,其中南京市有“天下文樞”美稱,區域內有一百多所高等院校,科教力量較強。
1.2 研究方法
本文數據來源于資源環境數據云平臺(http://www.resdc.cn/Default.aspx),包括2005年和2015年兩期蘇南地區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坐標系轉化和重采樣工作[2]。同時,基于蘇南地區實際情況,將土地利用類型重劃分為耕地、林地、城鄉建設用地、其他用地和水域共5種地類[3],以開展本文研究。
2 蘇南地區土地利用時空變化特征
2.1 蘇南地區土地利用結構
2015年,蘇南地區耕地、林地、城鄉建設用地、其他用地和水域面積分別為1 398 260.25、195 329.25、622 246.5 、21 593.25 hm2和569 508.75 hm2,分別占區域總量的49.81%、6.96%、22.17%、0.77%和20.29%,各地類面積從大到小分別為耕地、城鄉建設用地、水域、林地和其他用地。
基于2005、2015年蘇南地區土地利用變化數據的對比分析,耕地、水域、城鄉建設用地在蘇南地區占比較大,2005年、2015年三種地類的總量分別占地區總量的92.32%、92.27%。2005—2015年,城鄉建設用地、其他用地呈明顯增長趨勢,城鄉建設用地超水域面積成為區域內部占比第二的地類,在此時間段內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耕地、林地、水域面積大幅度減少,其中耕地縮減較為明顯,嚴重危害了區域糧食安全。
2005—2015年,蘇南地區耕地縮減面積為150 063.75 hm2,主要是被城鄉建設用地占用,占其縮減總量的95.14%,也有少量的其他類型地類轉化為耕地;林地縮減面積為3 856.50 hm2,主要是被城鄉建設用地占用,占其縮減部分的93.26%,另有171 hm2耕地轉化為林地,區域退耕還林工程產生初步效果;城鄉建設用地增加面積為156 091.50 hm2,城鎮化進程使得建設用地占用增多;其他用地增加面積為5 213.25 hm2,增長主要來源于水域轉化的5 550.75 hm2土地,其他用地除轉化為城鄉建設用地外,另有146.25 hm2轉化為耕地,存在新開墾耕地的情況;水域縮減面積為6 147 hm2,主要被城鄉建設用地占用6 219 hm2,另有部分其他類型用地轉化為水域。由此可見,城鎮化進程中,蘇南地區城鄉建設用地的擴張均是以侵占耕地和其他類型生態用地(林地、其他用地、水域)為代價,以此維持蘇南地區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發展需求。對此,未來蘇南地區應限制區域過快的城鎮化發展,以保護區域內部的各類生態用地,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2.2 蘇南地區土地利用轉出率
為深入分析蘇南地區各地類的具體轉出情況,基于土地利用轉移數據進一步測算各地類的轉出率。土地利用類型轉出率是指研究期間內某土地利用類型轉變為其他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占該地類總面積的比例,公式如下:
式(1)中,Ti為i地類的轉出率,Tij為i地類轉化為j地類的數量,Lt0為初始年份i地類的面積,n為地類數。
通過計算得出2005—2015年蘇南地區耕地、林地、城鄉建設用地、其他用地和水域的轉出率,分別為9.88%、2.03%、0.26%、6.06%和2.32%,轉出率越大的地類越不穩定。因此,城鄉建設用地、林地、水域3種地類相對穩定,不易發生轉化;耕地和其他用地穩定性較低,容易轉化為其他地類。
2.3 蘇南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特點
蘇南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特點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①耕地、城鄉建設用地、水域在蘇南地區土地利用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2005—2015年期間,耕地、林地、水域總量減少,城鄉建設用地和其他用地總量增加;②2005—2015年,城鄉建設用地的擴張是以侵占耕地和其他生態用地為代價,以此來保持蘇南地區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其主要侵占土地類型為耕地;③2005—2015年,城鄉建設用地、林地、水域相對穩定,耕地和其他用地缺乏穩定性,易發生轉化。
3 結論與建議
2005—2015年,蘇南地區土地利用變化較為劇烈,耕地、林地、水域呈減少趨勢,城鄉建設用地和其他用地呈增加趨勢,城鄉建設用地數量的增加主要是侵占耕地資源以獲得發展空間。因此,綜合考慮蘇南地區未來應合理限制城鎮化發展速度,控制城鄉建設用地占用其他類型土地的現象,尤其是對耕地資源的占用;要科學合理維護耕地面積,保障區域糧食安全,促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4,5]。
參考文獻
[1]謝伏瞻.社會藍皮書:202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2]李少英,劉小平,黎夏,等.土地利用變化模擬模型及應用研究進展[J].遙感學報,2017(3):329-340.
[3]劉菁華,李偉峰,周偉奇,等.京津冀城市群景觀格局變化機制與預測[J].生態學報,2017(16):5324-5333.
[4]郭燕燕.基于CLUE-S模型的深圳市土地利用變化模擬[D].武漢:武漢大學,2017.
[5]吳婷.基于CLUE-S模型的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模擬[D].武漢:武漢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