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群
[摘 要] 現階段,在甘蔗生產過程中面臨成本上升、生產效率低、勞動力不足等多種情況,而將機械化生產手段應用于甘蔗生產中,能在較大程度上改善甘蔗生產中存在的不足,提升甘蔗生產質量。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甘蔗機械化生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甘蔗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科技
[中圖分類號] S566.1;S233.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0-114-2
1 甘蔗機械化生產優勢
1.1 提高生產效率
提高生產效率是機械生產的主要優勢。相比傳統的生產模式,部分機械作用范圍較廣,一臺機械能承擔傳統人工作業中幾個人甚至于幾十個、幾百個人的工作量,工作效率較高,可大大縮短工期。例如,廣東省湛江市單個收割機可以收割6.67 hm2土地,8個收割機同時作業相當于4 000名勞力同時作業。
1.2 節約成本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化程度在不斷提升,機械的應用質量也更高。相比人工而言,機械生產可利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大量節約甘蔗生產中各個環節所需時間,減少甘蔗生產的成本消耗。
1.3 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
現階段,甘蔗生產多集中在農村地區,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人口外出務工,造成甘蔗生產過程中招工困難。另外,甘蔗的成熟時間與部分農作物的成熟時間一致,多數勞動力將精力集中在自家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沒有多余精力參與甘蔗生產活動。而機械的使用能代替大量的人工勞作,降低甘蔗生產對于人工的需求量,從而在較大程度上緩解甘蔗生產中勞動力不足的現象。
2 甘蔗生產存在的問題
2.1 招工難,人工成本不斷提升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而多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選擇提高人工費的方式吸引更多勞動力投入生產活動,人工成本逐年提升。例如,從湛江農墾區的人工成本數據來看,2005—2006年人工成本約為25元/t,而2010—2011年人工成本已經提高至60元/t。因為農村現存的勞動力較少,部分甘蔗生產地將人工費提升至80~90元/t時,才能滿足甘蔗生產的實際需求[1]。從農村勞動力的實際情況來看,以往農村有大量的勞動力,可以滿足甘蔗生產的實際需求,而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自身存留的勞動力較少。而且從甘蔗生產招工情況來看,近些年普遍應招的人員平均年齡在不斷提升,年輕勞動力逐漸流失。農村自身存留勞動力的缺失在較大程度上造成甘蔗生產招工難。
2.2 農資價格不斷上升,銷售價格沒有明顯變化
近年來,在甘蔗生產過程中存在較為常見的一種情況是農資產品的價格不斷上升,而甘蔗生產銷售價格沒有明顯變化,造成甘蔗生產活動收益降低。對比2011年與2010年的數據發現,多數農資產品的價格呈上漲趨勢,磷肥從680元/t上漲至780元/t,尿素從2 040元/t上漲到2 300元/t等。但在地理環境等方面的限制下,甘蔗產量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而相比于農資產品價格的上升,甘蔗生產產品的收購價格沒有明顯的變化。這種情況造成現階段甘蔗生產經濟效益不斷下滑。
2.3 勞動力減少,承保能力過載
早些年我國農村勞動力數量與甘蔗種植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打工。從事甘蔗生產活動的人員不斷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單個勞動力所承包的甘蔗種植面積增多,加大相關人員的勞動量,甚至已經超過工作人員的承受量。這就造成工作人員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甘蔗種植活動,出現廣種薄收情況。
3 甘蔗機械化生產存在的問題
多數生產者對于甘蔗生產的認識程度較高,而對于機械化生產的認識程度不足,造成甘蔗機械化生產過程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
第一,種苗選擇不符合要求。不同于人工可以根據種苗的實際情況進行種植,采用機械進行種植時是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種苗種植。這就造成部分質量不過關、不符合要求的種苗難以正常進行種植,影響排種質量。
第二,管理不到位情況較為常見。種植完成后需要利用機械進行后期的除草、施肥等一系列作業。受機械自身特點的影響,其難以根據種苗的實際生長情況開展相關作業,造成蓋土不符合要求、種芽不整齊、機械收獲甘蔗損失率較高等,影響甘蔗機械化生產效果。
第三,多數甘蔗生產人員學歷較低且缺乏相關的機械管理知識,造成其對甘蔗生產機械的應用管理水平較低,難以充分發揮甘蔗機械的應用效果。
4 加快甘蔗機械化生產的措施
4.1 提升機械與人工生產的融合度
機械與人工在甘蔗生產過程中各有各的優勢,兩者相輔相成,能大大提升甘蔗生產質量[2]。例如,多數情況下進行甘蔗大面積生產,因此依靠人工進行田間巡查工作量大,也難以從整體上對甘蔗生產情況進行判斷。對此,可以將機械與人工相結合,利用機械化手段如利用無人機等對甘蔗整體生長情況進行巡查,輔助管理人員了解甘蔗生產的整體情況,而對于部分難以巡查的部分,則派遣專人進行檢查。將人工巡查與機械巡查相結合,一方面能降低巡查工作所需消耗的時間與精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提升巡查的全面性與準確性,提升巡查質量。
4.2 加大扶持力度
各縣(市、區)要利用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補助政策,采取獎勵、貸款貼息的辦法,創新辦法措施,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購買大中型甘蔗機械。同時,要做好農機購置補貼、深松整地補助、社會化服務試點等工作,讓農戶享受紅利和購買更多新機械。另外,政府可以安排相關的技術人員,對于購買機械設備的人員提供一系列的機械使用輔導,幫助其更快、更高效地掌握機械使用方法,提升甘蔗機械化生產質量。
4.3 強化示范基地建設
遵循試點先行、示范帶動、社會化服務的規律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各縣(市、區)建設3~5個示范基地,力爭一兩年內打造一批可學習借鑒的全程機械化樣板,以典型引路,由點及面,整體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
4.4 重視科技創新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甘蔗機械化生產設備得到了不斷改進。各地可采取資金扶持、技術支持、多方協作的形式,支持農機生產企業研制推廣先進適用、效率高、質量好、科技含量高的甘蔗機械。農機生產企業要加強與農戶溝通互動,探索農機與農藝結合模式,提升機械設備系統能力,夯實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基礎。
4.5 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
各地聯合農業部門、農機局等建設甘蔗生產機械化區域服務中心,加大農機化服務力度,實施甘蔗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以解決甘蔗機械維修保養、零配件供應、作業服務和人員培訓等問題,減少農民購置和使用農機的后顧之憂,提升農機應用質量,進而整體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質量。
5 結語
現階段,甘蔗生產過程中面臨勞動力缺失、農資價格上漲等多種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甘蔗產量和品質。將機械應用于甘蔗生產中是現階段甘蔗生產改革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黃正茂.大力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J].新農民,2019(3):9.
[2]操戈,鄧衛哲.海南加快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19(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