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0月,楊開慧烈士犧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到上海避難。不久,毛岸龍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身為牧師的中共地下黨員董健吾收養。黨組織考慮到他們的安全問題,一直沒有讓他們進學校讀書。1936年,組織考慮不能再耽誤他們的學業,準備尋找機會,送他們兄弟出國讀書……
暗托少帥送毛氏兄弟出國
1936年上半年,張學良請來到西安的董健吾吃飯,董健吾發現張學良面有不悅之色,飯也吃得很少,忙問是什么原因。原來張學良有一對十分喜愛的明代花瓶,趙四小姐不慎打碎了一個,他很心疼。
于是董健吾買了一套宋代彩瓷,給張學良送去,張學良夫婦一見愛不釋手,非以重金買下不可。董健吾卻堅辭不受。
后來張學良聽說董健吾要回上海,設家宴為之餞別。席間,張問董有何要求,董說:“副座能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我愿足矣!”張點頭稱是。他又問,有沒有私人要求?原來,他還在為饋贈古玩一事感到不安。董健吾見張學良如此誠意,也就提出要求說:“我有三個小學生,兩個是我撫養的革命子弟,一個是我的兒子,如蒙照顧,望能送他們赴蘇聯讀書,以備日后為國效勞。”張學良面露笑容,答應照辦。
出資10萬法郎兌現承諾
董健吾回到上海不久,一天早上,突然接到張學良的老部下李杜的電話,告知張學良已到上海。張學良此次是來南京開會的,會后他輕車簡從來到上海,主要是看望老朋友李杜。李杜當時一直要求去蘇聯,招集流落在遠東一帶的舊部,回東北繼續抗日。張學良來訪的目的,一是設法幫助他盡快出國,二是請他把董健吾托付的三個孩子帶往蘇聯。李杜痛快地答應了張學良的請求。
張學良又說:“三個孩子的出國費用由我負責。”隨即他將一張10萬法郎的支票給了董健吾,要他盡快把孩子送到李杜家中,迅速作好出國的準備。
上海地下黨研究后,決定派在上海赤色工會工作的楊承芳和李杜一起出國,一路上負責護送三個孩子。
幾經輾轉終到蘇聯
1936年7月初,李杜化名王元華,通過各種關系辦妥了出國手續,帶著三個“兒子”,登上了法國郵輪“康脫羅梭”號,于8月初到達法國馬賽。
抵法后,他們立即到蘇聯駐法領事館辦理簽證,誰知卻遭到了拒絕。原來李杜等人的行動被日本情報人員偵知,日本向蘇聯提出了抗議。李杜等人在巴黎滯留了好幾個月,三個孩子抓緊時間學習外文。后楊承芳找到《救國時報》(中共在巴黎出版的報紙)編輯部,請他們設法通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說毛澤東的兩個孩子已經到了巴黎,請蘇聯政府早發簽證。不久,蘇聯駐法領事館送來通知,同意毛氏兄弟入境,并送來簽證,但不準董壽祺(董健吾之子)和李杜等人入境。這時,國內發生了西安事變,李杜等人無心在國外逗留,只好返回了上海。
毛岸英和毛岸青被送往蘇聯駐法領事館,在那里他們見到了親自來巴黎接他們的康生。1937年初,康生護送毛氏兄弟來到莫斯科,隨即進入西郊的莫尼諾爾第二國際兒童院。(摘自《文匯報》 桑貴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