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從草案內容來看對化妝品生產經營環節的追溯要求主要還是體現在索證索票、建立購進銷售記錄方面,從某種程度來說還停留在傳統追溯模式。化妝品生產經營主體基數龐大,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客觀事實會導致追溯體系出現斷鏈的現象不可避免,嚴法規范的同時也應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打好“補丁”,增加電子化追溯體系建設內容。對比新修訂《藥品管理法》中對藥品追溯體系的建設要求,建議對從三個方面進一步完善化妝品電子追溯體系:
一、強化對生產環節源頭的管控,設計化妝品的生產檢測終端系統,并利用該系統強化對生產企業的管理,將非法添加等違法違規行為“扼殺”在源頭。二、引進藥品的“追溯碼”模式,強制要求生產企業在化妝品最小銷售包裝上印刷“追溯碼”,并將該碼與國家藥監局的化妝品監管數據庫進行對接,建立快速查詢通道,使下游化妝品經營商及消費者在購買化妝品前,可以通過輕松掃碼掌握該化妝品的全面信息,堵住假冒山寨化妝品的流通渠道。三、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完備化妝品數據庫。加強地方監管數據與國家數據庫的對接,強化地方與地方之間數據的交換,將化妝品的生產、流通、使用信息都及時收集納入化妝品的信息系統,用容易保存和查詢的電子數據替代傳統耗時耗力的紙質材料,進一步減輕下游經營企業負擔,提升執法部門監管效能。(郭謙,民革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二支部黨員,歙縣市場監管局藥械化妝品監管科科長)
(責編 徐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