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吃水果時發現壞了一部分,經常會把壞的地方削掉,剩下好的部分仍然正常吃。事實上,這種由自身霉變引起腐爛的水果,即使將霉變部分切除也是不能吃的,只要肉眼能看到霉變的水果,就意味著有很多病菌已在水果內繁殖生長。水果一旦長霉菌,各種微生物,特別是各種真菌會在腐爛的水果中加快繁殖,并在繁殖過程中產生各種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又不斷從腐爛的部分通過水果的水分滲透,導致整顆水果被污染,所以剩下那些看似未腐爛的、完好的果肉其實也已經被細菌、真菌侵染,只是用肉眼看不到而已。

哪種情況下壞掉的水果是還能吃的呢?如果水果壞掉的地方是外傷,是在運輸過程中所造成的磕碰傷,在短時間內食用是沒有問題的。另外就是凍傷的水果,可能會因為低溫表面變色或者有傷口,凍傷的水果只要把有傷口的部分削掉是可以吃的。雖然這些都可以正常食用,但是要在短時間內盡快食用。
無糖飲料火了,畢竟這些無糖、低糖飲料能讓眾多管不住嘴又怕發胖的人,在享受喝冰鎮甜飲料過足嘴癮的同時,心里又少了很多“罪惡感”。不過無糖飲料真的如人們心目中所想的那么完美嗎?
無糖飲料中的糖指的是游離糖,包括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但很多無糖飲料不僅甜,而且比很多有糖飲料還甜,這是因為添加了非糖類的甜味劑,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代糖”。甜味劑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像我們常見的各類糖醇、甜菊糖等都屬于天然甜味劑,阿斯巴甜、紐甜、糖精、甜蜜素等都屬于人工甜味劑。除了糖醇類的甜味劑,一般甜味劑通常甜度很高,是蔗糖的200至500倍,有的高達2000倍,用量很少就能夠達到與糖一樣的甜度。而且其在腸道中被吸收的速度要比單雙糖緩慢,所以引起人體代謝的變化不是特別大。甜味劑參與到人體代謝中產生的熱量實在是太微乎其微了,因此也可以視為零熱量。
正是因為零熱量,讓很多人覺得把含糖飲料換成無糖飲料,有利于控制熱量從而實現減肥目的。其實,所有甜味劑的原理都是在欺騙大腦,大腦接收到甜味信號后,卻發現血糖沒有上升,反而會增加對真糖的渴望,這樣可能不利于減重。
電腦手機等含有電子屏幕的產品,其光源中所含藍光成分較多,特別是波長為400nm—450nm的有害藍光,其波長較短、穿透性較強,可以直接穿透人眼的正常組織到達視網膜,易對視網膜的色素上皮細胞和感光細胞造成損傷。

藍光過濾功能對視力真的有保護作用嗎?其原理又是什么呢?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具有藍光過濾功能的手機大多可將有害藍光的比例減小,并減輕其對眼睛造成的近視疲勞狀態,從而減少對眼睛的危害。目前主要是應用兩種技術,第一種是在基材中加入防藍光因子,對有害藍光進行吸收,以達到阻隔的目的;第二種技術是利用反射原理,在手機屏幕中加入反射膜,藍光在到達界面之后可以被自然反射掉。然而,由于藍色屬于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種基本顏色之一,所以藍光對于電子屏幕顯示非常重要。將有害藍光盡可能過濾掉,而其他波段的藍光還要保留下來,這樣才能保證在維持正常色彩的情況下,把藍光對人眼的損害降到最低。
(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