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艾斯 劉亞軍
摘要:設計是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是調整人與社會、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重要手段。在社會發展的每個階段中都是存在經濟與文化、政治之間關系的變化。然而,經濟發展始終都是所有領域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因素,經濟發展促進了政治與文化的發展,同樣政治文化的發展也會反作用于經濟發展。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理念,同樣離不開經濟發展。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密不可分。本文從設計史的角度解纜,分析經濟對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經濟;設計;社會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6;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035-01
一、經濟發展推動設計的發展
縱觀整個社會的發展歷程,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設計進步很快的時期。例如:英國的工業革命時期,由于政治、經濟和文化急速發展,因此現代的設計在這個時期開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實際需求反映了市場經濟的水平。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物質的需求僅僅只是看重了商品的實用性并不會考慮商品的其他因素。到了改革開放之后,人們的思想開放程度逐漸提高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逐漸提高,同時社會經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最近這些年,大多數民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對物質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滿足商品的實用性而開始追求商品的藝術設計性。
設計本質的發展是現代設計的起源,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勞動力分工:其次,是改善制造過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每一次設計水平的進步和發展都體現在社會分工帶來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時候①。在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思想觀念也在大變革、大解放,這為設計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思考和發掘的空間,使得設計擁有充分的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在很大的程度上,經濟發展直接推動設計的進步與發展。
二、經濟制約了設計的發展同時促進新設計的發展
與此同時,經濟在發展設計的過程中,也制約了設計發展。沃爾特·格羅佩斯為發展設計教育,首次提議設立德國的設計學院——包豪斯,提出了設計要考慮經濟的問題②。一方面,經濟在設計方面起著制約作用。在當時的社會背景情況下,必須綜合考慮設計與市場結合后所產生的成本和預算,這時期把歐洲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但是1933年4月,巴豪斯大學被希特勒的納粹政府強行關閉了,此時停止了對德國現代主義的探索,致力于偽古典主義建筑樣式的發展,足以體現納粹的強權和獨裁③。例如,斯皮爾設計的齊普林會場、新元首宮等等。在同期的穆索里尼政府也是為了強調強權政府和軍國主義,廣泛的使用古典風格;而另一方面,在經濟支撐的條件下,生產力發展是以奢侈的偽古典主義為主,出現了極度奇特的建筑潮流。歐洲大陸在經過現代主義運動的探索以后面臨了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歐洲全部地區被推翻。這場戰爭造成了上千百萬人被流放在外。當各國經濟正面臨著萬頃危機的局勢,經濟蕭條不景氣制約了各國對權貴奢侈建筑的迷戀和追求,至此開始轉向了廉價、批量化生產住宅的建造。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各國建筑發展主要從現代功能性住宅出發。但設計的最終目的和歸著點主要是讓設計師們設計性價比高、大批量生產物美價廉并且滿足消費者需求和喜愛的生活產品。“這個時期“優良設計”是該有的產物,在受經濟的制約條件下,還是取得了極大的突破。在20世紀五十年代后,我們的意識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變了藝術、文學和其他人文科學的面貌。
總的說來,雖然經濟條件限制了設計風格的發展,但也刺激了設計,迎合大批量化的生產和消費,實現設計的最優化,設計為消費服務,使更多的“優良設計”的產品被設計改造,流傳于普通大眾。
三、設計反作用于經濟同時又推動了經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各國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環境,隨著各國經濟復蘇和發展,城市建設進程明顯加快④。設計的新訴求成了大資本家們追逐利潤最大化的新方法。美國著名設計師雷蒙特·羅維提出:最美的曲線是銷售上漲的曲線。也正好說明了設計反作用于經濟。當經過后現代設計的探討,進入了如今21世紀的當代設計,消費者對于傳統的單調的、枯燥無味的、缺乏個性和人情味的設計表示不滿,追求的是多元化的設計。因此,如何推動企業的發展都成了問題。在過去,設計師的職責只是制造產業鏈中擔任設計和美工的作用,不過是對品牌和產品外觀設計的再加工和美化,并不能達到產品銷售的最終目的。在商業設計發展的背景下,好的設計作品但賣不出去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如何升級產品,提升品牌形象,找到新的設計亮點,符合消費者心目中所期待的產品則成了當今時代的主流問題。
回顧蘋果iPhone系列手機發展歷程,自蘋果iPhonel代從2007年發布會至今已經走過了數個年頭,每一代的問世都有質的飛躍。2007年1月10日,在Mac World大會上蘋果公司首次發布了蘋果智能手機iPhonel代,從未踏入過通信領域的蘋果公司也能出屬于自己獨立品牌的手機。在當時通信領域還是諾基亞、三星、索尼等老牌的天下,有很多人都不看好初代的iPhone,一款不能更換電池、也沒有鍵盤就像一個視頻播放器的手機能有什么實用性存在?“Make Different”是蘋果公司早期的形象廣告語,蘋果手機獨創的自身設計而言,為新時代的智能手機產業領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新的理念,毫不夸張的說,是“設計成就了蘋果”。直至到目前,手機市場的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令人難以置信,蘋果手機卻一直堅持以設計為主導,注重簡約時尚的設計,保持實用性強,工業化的設計風格。全新的iPhone XS手機邊框設計取消了前幾代的弧線設計,變得更加棱角分明,在很大的程度上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主導了消費者的需求,面對手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蘋果手機成為了新時代世界只能手機行業的領頭羊,徹底改變了中國傳統的消費文化。蘋果產品從廣告到包裝再到成品,設計一絲不茍、態度兢兢業業、做工細膩精致,是當今信息時代完美的產物,詮釋著設計美學更多的內涵。
總之,設計能反作用于經濟從而刺激消費。早在20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盛行的“有計劃廢止制度”來發展經濟。面對現在復雜的消費環境和消費者永無止境的消費需求,設計面臨著超越實用價值的挑戰。譬如,屈臣氏蒸餾水瓶的外觀設計,不僅僅是外包裝長得好看,更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再如無印良品MUJI意代表沒有品牌的商品,是希望以自然、簡約的生活方式讓現代民眾選擇,去享受生活中每個設計的細節所具有的內涵和創意。
四、結語
上述案例都從設計史的角度論證了經濟對設計的影響,經濟發展不僅推動設計的發展,也制約了設計的發展,同時又促進了新的設計的發展。但是設計反作用于經濟又推動了經濟發展,說明設計不可能脫離經濟生活,設計一旦脫離經濟活動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總而言之,設計與經濟的發展是隨著經濟發展而日益密切的,在信息化時代化的今天二者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面對全球經濟背景的環境下,我們要提倡“經濟與設計結合”,使二者完美融合,讓設計更好的服務于經濟。
注釋:
①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②江濱,荊懿,金潞,設計經濟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③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④王受之.世界現代建筑史(第2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