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義
摘要:在藝術創作與表演過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創作與表演效果,獨特的舞臺設計是提高戲曲藝術表現力,增強表現效果的基礎,因此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舞臺美術設計和一般藝術形態美術設計不同,它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從審美價值、詮釋作品主題、營造劇作環境等等方面來說,其獨特性是顯而易見的。
關鍵詞:舞臺美術;設計;手法
中圖分類號:J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047-01
一、前言
舞臺美術設計是綜合性較強的一種藝術形態,它集表演、導演、作曲、服裝、舞臺、燈光、化妝、音響等于一體,要基于服務劇本的理念,將劇作思想與故事情節展現作為設計核心,進行獨特的設計構思,充分運用布景、服飾、燈光、道具等設計元素,使舞臺設計貼近劇本,貼近生活,彰顯生命和生活氣息,映襯劇本主題。
二、舞臺美術設計的作用和價值
舞臺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時候,為了擺脫對外部事物的逼真要求,戲劇家們經常會用采用不同的手法來表現一些事物,讓人們通過提煉、加工后的事物來感受舞臺的藝術性和表現力。因此,不同的表現手法也逐漸成為一種戲劇符號,并逐漸成為人們最喜聞樂見的一種舞臺語言元素。正因為如此,許多人都將這種語言元素視為創作者與受眾進行信息交換的媒介。
如在舞臺設計和表演中,在用到象征手法時,設計師和創作者經常要跨越具體的事物去發掘事物的對應關系和內在關聯,然后再借助明示、暗示、聯想等手段揭示它們的關系。不過,與舞臺創作不同的是,照顧到大多數觀眾的審美需求和審美水準,舞臺美術設計者經常會用具體的、普通的、簡潔明了的事物作為象征,很少會用含義不清、荒誕離奇的事物作為象征,以避免增加觀眾的理解難度。
簡而言之,借助相關的人和事暗示特指的人或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具有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等特點既是象征手法,雖然象征在論及人和事時用的是“言外之意”,但是它在事物關系架構上非常巧妙,它往往能比其他路徑更加直接地抵達事物的核心,因此,在藝術設計、文學創作、舞臺表演中,許多人都喜愛用象征手法來表達意見。舞臺藝術本身就具有象征的意味,因為它對人和事的再現主要是要靠象征、模仿來實現的。
如在舞臺劇《王子與乞丐》舞臺美術設計中,在王子的臥室中,設計師用一幅畫做布景,畫中是一個困在籠中的金絲雀。這個布景形象描述了王子錦衣玉食卻毫無自由、感受不到生活樂趣的苦悶生活。借助這個布景,觀眾可以切實感受王子的處境和情緒,在這里,舞臺設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舞臺美術設計中的象征手法
在舞臺美術設計中,人們同樣可以象征為載體,借助具象的事物或者抽象的事物去傳遞情感,營造氛圍,進而給觀眾帶來感官刺激和情感沖擊,抑或激發他們的想象和聯想,直至將他們帶入舞臺藝術世界。象征可以寄托各種不可名狀的情感,那些外在具有持續、一般、永恒意義的事物,都可以借助象征手法去表達,幾乎所有的美學現象和藝術現象都可以借助象征手法來表達和顯示,這也賦予了象征手法豐富的寓意和內涵。因此,在舞臺美術設計中,許多藝術家都以象征為實現手法,去渲染藝術事物,描述主題及客觀環境,去展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借助象征手法對有限無限的事物進行顯示,也成為舞臺美術設計師拓寬舞臺藝術空間的一個有效手段。象征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象征的一個重要特征。象征可指的事物非常多,非常廣,這也賦予了象征在藝術創作領域的廣闊空間。運用象征手法,戲劇創作者可以將作品深層的意境、情趣以特殊的結構形式、功能體系連接起來,還可以將一些事物用象征圖像表現出來,使觀眾根據自身經驗去開展回憶、聯想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動,去獲得獨特的感受。
象征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象征的一個重要特征。象征可指的事物非常多,非常廣,這也賦予了象征在藝術創作領域的廣闊空間。運用象征手法,戲劇創作者可以將作品深層的意境、情趣以特殊的結構形式、功能體系連接起來,還可以將一些事物用象征圖像表現出來,使觀眾根據自身經驗去開展回憶、聯想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動,去獲得獨特的感受。
運用不同表現手法是舞臺美術設計的一個工具,也是舞臺設計和創作的一個突破口,更是舞臺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臺美工要正視象征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作用和意義,并巧妙借助象征這一藝術手法去展示、烘托舞臺主題,以更好地服務于舞臺表演,增強舞臺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四、結語
總之,舞臺美術設計不刻意注重炫美,烘托氣氛,一切以作品主題的表現為基準,舞臺美術設計獨特性主要體現在較強的審美空間感,設計更加關注“寫意”,善于運用虛實相生的設計手法等,當然這就需要舞臺美術設計人員具有更高的美術設計與藝術表現素養。只有獨特的舞臺設計能給舞臺帶來鮮活的生命力,才能使舞臺景物具有更強的創造性與表現力,才更有利于將藝術精髓展現的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李征.淺談當代舞臺設計的表現手法[J].戲劇之家,2018 (22).
[2]馬巧元,淺談情感對電視舞臺美術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8 (019).
[3]劉艷.淺談戲劇性廣告的表現手法[J].當代經濟,2007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