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安 劉華
摘要:對于舞臺表演來說,其需要表演者內在的能力跟外在的儀器設備完美配合,彼此協調才能取得良好的舞臺表演效果。而外在儀器設備最常見,最重要的就是舞臺音響跟舞臺裝置。音響能夠大幅度地調動觀眾的聽覺,利用音響來引導舞者掌控舞蹈的節奏跟律動,渲染舞蹈表演的現場氣氛,讓整個舞蹈變得自然流暢,提升舞臺表演的感染力。而舞臺裝置可以賦予舞臺多樣化的功能,滿足舞者的動作需求,舞蹈詮釋需求,還可以豐富人物的造型跟形象。例如旋轉的舞臺可以讓觀眾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欣賞舞蹈,豐富的舞蹈服飾以及多變的燈光可以讓舞臺更華麗,更具表現力,更貼合舞蹈的中心思想。本文從音響效果跟舞臺裝置兩個方面來研究舞臺藝術層次的提升。
關鍵詞:舞臺音響;舞臺裝置;藝術層次
中圖分類號:TN91 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087-01
在舞臺表演中,舞臺音響設備跟舞臺裝置分別賦予了舞蹈歌聲與畫面,兩者共同存在,營造出獨特的舞臺意境,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舞臺音響跟舞臺裝置是舞臺表演者的左膀右臂,有了這兩者的存在,舞臺的藝術形象會更具形象生動,活靈活現。因此,開展音響效果與舞臺裝置對舞臺藝術層次的研究是意義重大的,其能夠推動舞臺表演的發展,豐富舞臺表演的藝術形象,為表演和劇情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舞臺音響提高舞臺藝術層次的方案
1.利用舞臺音響營造完美的舞臺氛圍。眾所周知,聲音的傳播是有距離的,觀眾離生源相隔很遠,其聽到的聲音就越小,越模糊,但是通過音響跟喇叭,可以放大舞臺表演者的聲音,讓聲音充斥舞臺場地的每一個角落,帶給觀眾良好的觀看體驗。此外,舞臺音響還具有美化舞臺表演者聲音的功效,聲卡便是為了彌補演唱者的聲音缺陷而被設計出來的,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修補甚至美化表演者的音色、音調,彌補表演者實力跟技巧不足的缺陷,因此使用舞臺影響,能夠放大跟美化聲音,從而提升舞臺藝術的表現層次。
2.舞臺音響能夠強化舞臺藝術表現的虛實效果。舞臺音響在某些時候以旁白的形式存在,這樣可以加深觀眾對劇情跟人物的理解,了解表演者內心的活動;舞臺音響在某些時候會以背景音樂的形式存在,其時而激昂,時而悲哀,時而優雅,時而恐怖,這些聲音渲染、烘托出了各式各樣的氣氛,全面調動人的感官,讓觀眾全身心地投入舞臺表演者,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由此可知,舞臺音響能夠模擬一種比較真實的藝術效果,其能夠通過聲音直觀、實際地沖擊人的心靈,也可以借由聲音來引人思考,讓觀眾在舞臺音響營造的意境中自主感悟。由此可知,舞臺音響可以提升舞臺藝術表現的虛實效果。
二、舞臺裝置提高舞臺藝術層次的方案
1.利用舞臺裝置來豐富舞臺的功能。很多舞臺表演是比較復雜的,其可能要求舞臺具有上升、下降、旋轉等功能,例如舞臺表演要求舞者“從天而降”地登場,要求舞臺呈現出玄奇魔幻的效果,所以要求舞臺如夢似幻,實時變動等。這樣的功能既能夠滿足表演需求,讓舞臺表演能夠更真實地詮釋,還可以滿足觀眾多元化的觀看需求。因此舞臺裝置能讓舞臺表演者在動作上突破自我,做到很多不可能的事,讓舞臺變得絢麗多彩,玄奇瑰麗。
2.利用舞臺裝置塑造生動的舞臺形象。舞臺裝置能夠讓賦予舞臺表演獨特的時代風采跟地方特色,深度還原舞臺故事的表演背景,營造出風格鮮明的意境,從而調動舞臺表演者的情緒,提高舞臺表演的張力跟表現力。例如,舞者的苗族服飾,舞臺背后的苗族習俗畫面能夠讓觀眾一眼就知道舞蹈屬于民族舞,其風格是怎樣的,舞蹈要詮釋什么,讓舞臺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更加生動。
四、舞臺音響與舞臺裝置提升舞臺藝術表現層次的策略
第一,提高舞臺音響跟裝置設計人員的藝術素養。現代舞臺音響跟舞臺裝置的設計要跟舞臺表演的內核與思想高度貼近,這要求相關設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設計能力,對舞臺表演有全面深刻的認知,然后根據這種認知確定舞臺表演的造型、風格跟內容。所以,設計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才可將設計構思、表演內容、文化傳達、表演目的、表演背景等多種要素綜合到一起,實現要素之間的平衡,提升舞臺藝術表現層次。
第二,豐富舞臺音響和裝置人員的生活經歷。藝術來源于生活,設計人員只有具備豐富的舞臺經驗跟社會生活體驗,才能清楚了解藝術的內涵與實質,才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思想,才能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設計重點放在舞臺風格、舞臺造型以及舞臺效果的表現上,從而提升舞臺表演的藝術魅力。
四、結語
由上可知,舞臺音響跟舞臺裝置是決定舞臺表演效果的關鍵因素,為了提升舞臺表演的層次,相關藝術工作者要積極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多多積累生活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豐富自己的設計思想,讓舞臺表演既具備外在美麗,更具備精神內涵。
參考文獻:
[1]溫林,試論如何利用舞臺音響提升舞臺藝術層次[J].音樂時空,2014 (01).
[2]王天成.淺析舞臺燈光音響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2014(03).
[3]張海連.舞臺音響創新論[J].戲劇之家,201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