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起源于對現實的模仿,幾乎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有藝術家為了逼真的展現客觀現實而努力,攝影術的發明更使這種努力達到巔峰,那么,攝影的“真實性”是絕對的嗎?
關鍵詞:攝影;真實與表象
中圖分類號:J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114-01
20世紀以來,技術的發展也影響著攝影藝術的發展,一部分攝影家延續歐洲“畫意攝影”的傳統,對自然風景進行理想主義的表現。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斯蒂芬·肖爾沒有延續老路,而是將鏡頭轉向城市和色彩,在《不尋常之地》中,他在城市景觀里尋找攝影新的可能。1973-1979年,他用大畫幅相機拍攝了一系列美國城市風景,公路邊的廣告牌、城市里的街道都在肖爾的畫面中被精確的組織著。斯蒂芬·肖爾的作品是攝影史上的重要轉變,意味著攝影這門藝術進入了“現代”。他認為,相機最容易拍攝到被攝物的表象,而表象是通往真相的橋梁,因此,他不是在拍攝偶然遇到的任何普通街道和加油站,而是要拍攝具有美國當時真正文化特色的街道和加油站,這些街景已經隨著美國的城鎮化而消失,而他在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拍攝的作品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表象和特征。斯蒂芬·肖爾的作品極為精煉耐看,他對色彩的掌控和對節奏的把握接受了時間的考驗。他的作品注重色彩、線條、透視的構成關系,用他獨有的方式映照著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景象。
斯蒂芬·肖爾從平凡的日常事物和場景出發,尋找畫面中有趣的顏色、形狀、構圖之間的微妙關系,開拓了新彩色攝影的另一條路。
同樣引起了我的關注的是另一位藝術家托馬斯·魯夫《底紋》系列作品,作為杜塞爾多夫藝術學派的其中一位藝術家,他用大畫幅相機拍攝的客觀冷靜的肖像非常經典且被人熟知。如果說托馬斯·魯夫早期的攝影探索仍是采用傳統類型和手法,那么在進入21世紀之后,他己基本上不用相機到現實世界中去拍攝,而是挪用網絡中的現成圖像,用技術手段重構新的影像,來制作傳統相機和暗房無法產生的圖像。他在2001年開始創作《底紋》系列作品,他把各種鮮艷的色彩以虛幻融合的方式表現在畫面上,并使用日本漫畫制作軟件Comic Studio建立多個圖層填充畫面,且圖層之間相互復制,來做出一張張虛擬圖像。虛擬圖像打亂了主觀與客觀、真實與虛構的關系。
在20多年間,托馬斯·魯夫的攝影作品反映了一種攝影生產的可能性——不再依賴印刷技術。在他的作品中,照片總是首先作為數據出現,再被轉移到影像機制中,最終成為被看見、被凝視的一個物件。魯夫是從模仿老師貝歇夫婦所采用的“類型學”的方法開始創作的,但他認識到,貝歇夫婦的方法在他們創作的年代是前衛的,而他需要找尋當下的創作方法,才能具有“當代性”。他開始研究攝影媒介的本質,探索各種不同攝影類型來研究攝影的特性以及自相矛盾之處,進而利用這些特性和矛盾來摸索攝影媒介繼續發展的可能性。托馬斯·魯夫將攝影恢復到一個機器所見或機器生成的客觀狀態,以這種減法的觀念反觀世人對圖像的濫用,他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攝影這種藝術形式的不斷追問。
張奕滿是一位來自新加坡的當代藝術家,他的作品介于圖像、行為表演、裝置、情景等多種形式的中間地帶。文本是他創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像講故事一樣向我們提出自己的疑問。張奕滿的創作常常蘊含豐富的典故,無論是《天方夜譚》、《等待戈多》這樣的經典作品,還是《憨豆先生》、《跑步雞》之類的流行文化,他都能從觀看和閱讀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很多在我們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張奕滿的手中都能與其作品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海峽時報》中觸及了我們生活中自相矛盾的各種價值觀,這些矛盾一直影響著張奕滿的創作。張奕滿從新加坡官方日報《海峽時報》中剪輯圖片和文字,把它們一層層的在書面上堆疊。通過使用這些在網絡上被廣泛的傳播、討論和質疑的圖片,張奕滿用自己的方式引發我們思考真實與表象之間的區別。
從斯蒂芬·肖爾、托馬斯·魯夫到張奕滿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媒介的發展歷程以及不同藝術家對于真實和表象是如何理解與呈現的。
從技術方面來看,斯蒂芬·肖爾使用大畫幅彩色膠片相對傳統的方式來進行創作到托馬斯·魯夫利用網上現有圖像進行創作再到張奕滿結合彩色照片與文字拼貼、堆疊的方式來進行創作,他們在攝影術發展的不同階段表達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以及探索了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和藝術媒介的可能性。
從觀念上來看,斯蒂芬·肖爾摒棄了傳統的黑白攝影,記錄了隨著城鎮化而消失的美國街景,憑著對色彩和構圖的精準把握,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真實與表象;托馬斯·魯夫運用網絡上現成圖像進行創作,通過這種觀念性創作的方式,表達了他重視圖像和真實,重視理念的表達,至于圖像是不是自己拍攝,怎樣拍攝都已經變得不重要了;張奕滿用現有文字的堆疊結合彩色照片的創作給我們敘述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時至今日,隨著技術的發展,當今藝術作品的欣賞者可以參與到藝術家的創作中去,與作品產生積極的互動,在公眾影響著藝術作品生成的同時,藝術作品也在啟示著公眾: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表象?
作者簡介:馮夢錦(1995-),女,遼寧葫蘆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攝影專業,研究方向:影像的跨媒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