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
摘要:對經典或已存在的作品進行改編的傳統可謂是由來已久。從1907年開始,以曾孝谷、李叔同等中國留學生為首的春柳社在東京成立并演出《黑奴吁天錄》為標志,話劇,這一“舶來品”藝術形式在中國算是正式誕生了。之后,以任天知、王鐘聲等人為主的國內人士,在借鑒了春柳社的成功演出經驗后,緊接著春柳社的余力,嘗試于中國的土地上也開始正式制作和演出“話劇”這一門在當時看來頗為新型的舞臺藝術。可以說,自此之后,話劇才開始真正的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也正是從任天知、王鐘聲等先輩開始,改編,這一話劇創作的重要形式,也漸漸成為了中國話劇舞臺上的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改編;實事求是;失事求似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147-01
2019年6月26日晚7:30,由關瀛編劇、青年導演劉羿良執導的話劇《鴛鴦譜》在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上演。《鴛鴦譜》改編自“三言二拍”中《醒世恒言》第八卷的“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一節,講述了在一次陰差陽錯的婚配之下,三對青年男女打破世俗,堅守內心的愛情故事。演出后大獲成功,觀眾在觀劇后好評如潮。
關于小說如何改編、怎樣改編、遵照什么樣的原則改編成舞臺劇,很多的專家學者有著各自不同的觀點和討論。迄今為止,學術界都沒有一個所謂公認的改編原則立世。
1907年,以曾孝谷、李叔同為首的東京春柳社所排演的《黑奴吁天錄》的問世,這標志著中國話劇的正式誕生。而《黑奴吁天錄》本身作為一部由美國斯托夫人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而成的舞臺劇,其大獲成功的演出似乎在那時就對后世宣告了這樣一種態度——從今往后,中國話劇的舞臺上將不會缺乏小說改編的舞臺作品。
因此,許多專家學者就專門針對小說改編舞臺劇這一創作形式進行過深入討論和研究。而《鴛鴦譜》的改編,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是成功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按照了一種即“實事求是”,又“失事求似”的改變原則而實現的。
戲劇家郭沫若先生曾在歷史該如何改編成舞臺劇的討論中,總結出了非要‘‘實事求是”,但要“失事求似”的觀點。大意是指劇作家按照自己的創作立意和美學追求,借助古人的皮囊,吹進些劇作家自我的生命氣息。歷史變成歷史劇,小說改編成舞臺劇,大體類似,筆者認為郭沫若的歷史改編觀在小說改編舞臺劇這一創作行為上,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換句話講就是,一部由小說改編的舞臺劇,經過合法合理的途徑,可以部分改動原著情節,可以調整人物之間的關系,甚至可以改編人物的性格和行為,使得作品“失事”。但小說的精神內核不能被擅自改動,失去的“事”同樣要與原作的精神內核高度一致和統一。而在國話先鋒劇場上演的《鴛鴦譜》,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小說改變原則的教科書式的展示。
在話劇《鴛鴦譜》中,劇情上遵照的就是實事求是、尊重了原著精神內核的原則。然而在人物關系上,編導者可謂是做了一個不小的改動。在原著中,小說是通過展現了四家人之間的關系而向讀者展示的。這四家分別是劉家、孫家、裴家和徐家,而在改變中,編導者一共做了三處改動:(1)四家刪其一,將原著中戲份和功能性最少的徐家刪除,只保留了劉、孫、裴三家;(2)刪除徐家并沒有將其原著中微小的功能刪除,而是融入到了劉家當中,將徐家的子嗣改編呈劉家的女兒;(3)刪除了一個在小說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李都管。
為何說這三處改動是一種成功的改編嘗試呢?在筆者看來,人物關系的設置應該在舞臺上到底需要多復雜,這是一個值得詳細探討的學術理論問題,在這里不做過多贅述。但是,人物關系并不是越復雜約體現演出的水平,應該是一個公認的實踐行為。而在原著小說中,徐家的出現,只是為了讓原本會在后面落單的裴家公子不至于變成“孤家寡人”的一種設計,因此,將徐家刪除,并將其女兒變為劉家的小女兒這樣的設置,充分體現的正是一種小說進行舞臺改編的盡量“簡潔化”的創作行為。而關于第三點,李都管的刪除,可能是有讀過原著小說的觀眾在觀劇后,最為疑惑的一種創作行為。但是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改動也是充分合理的。
在原著中,李都管的作用,是為了讓劉孫兩家的“家丑”外揚,從而達到自己“報私仇”的目的,進而造成眾人打成一鍋粥,體現“高潮看統一性”這一目的的。然而,在現在的舞臺上,創作者將李都管的作用,移嫁到了當事人的主動承認上。我們知道,原著小說中的這個“亂點鴛鴦譜”的故事,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的是贊揚當時年輕的男女能夠沖破世俗,不受禮制羈絆,勇于追求自己所愛的行為,因此將李都管這一角色摒棄,反而將事件爆發的主動性移嫁到男女當事人身上,不僅更能夠將原著的精神內核著重呈現,同時還為本就作為一出喜劇的本劇增添不少高級的(主要指劉璞指桑罵槐的成全)笑料,這樣改編又何樂而不為?
因此,在筆者看來,小說改編成舞臺劇,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著精神內核,從而從現當代的思想文化出發,將失事求似的原著情節或人物關系進行改編,從而達到酒瓶裝新酒的藝術效果。《鴛鴦譜》的改編就很好的遵照了上述的改編原則,不失為一部成功的小說改編成舞臺劇的藝術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