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成
摘要:二人轉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唱功”是二人轉藝術感染觀眾的主要手段。藝人常講:“千言萬語,以唱當先。”在演唱中特別講究按字行腔,字正腔圓,吐字清晰,發音準確,字重腔輕,“字為主,腔為賓”,是戲曲藝術中對“咬字吐字”基本功的要求尤為突出的劇種之一,并且在二人轉藝術表現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二人轉;咬字吐字;聲腔聲調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152-01
一、前言
在一切聲樂藝術中,音樂融化著語言,而語言又融化著音樂,它們之間密不可分,緊緊接合在一起。二人轉音樂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唱功講究,是我國曲藝中獨具特色的藝術形態,屬于說唱藝術的一種,在二人轉唱功中“咬吐字”成為二人轉演唱技巧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功。
二、二人轉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吐字清晰是一切聲樂藝術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它同其他聲樂演唱技巧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聲樂藝術之可貴,就在于它能直接通過清晰美妙的語言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他易與聽者的內在感情發生直接的交流。因此,“字”是唱功中的基礎,在教學和學習中,只有注意氣息、聲音與語音的結合,才能發揮聲樂藝術特殊的審美功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達到感人的藝術效果。
二人轉表演中,演唱的咬字吐字技巧運用,反映出二人轉“咬字吐字”的語言特色,從而使人們領略到二人轉土鄉土色的藝術風格,反映出東北方言的語言特色和黑土文化的時代特征。
唱的最高境界是強調在字的咬、吐、走、收四方面發揮作用:(1)咬主要是在演唱時每個字有“咬上進”的感覺。要求咬的有力、干凈、清楚、咬的有彈性,講究字重腔輕。(2)吐,就是之掌握噴口功夫,使每個字有“吐得出”的效果。吐要有沖力,爆發力。吐字著力于唇、齒、舌三個部位。(3)走,是之掌握定位和運字功夫,使每個字游走起來的感覺意念,要有張開喉嚨和咽壁定位的能力,口腔要開合迅速,要使韻母唱在氣流上,以氣托聲,使聲音伸、縮、強、弱地走動。(4)收,使指演唱的歸韻功夫,使每個字收尾準確,到家。吐字指的是字腹到字尾過程中的口力,在傳統唱法中,對咬字吐字的要求非常嚴格,講究。無論是戲曲、曲藝、民歌都強調字音純正,不輕飄,不倒字,口齒清晰。李青山老師說:“字不清,唱白扔”。又說:“吐字不清如同鈍刀殺人”,可見咬字吐字之重要。
二人轉這個地方小戲全靠以唱詞為主的語言來敘述故事,語言的基礎是唱詞,由一串串又組織的唱詞,組成一句句有意義的話,而一句句有意義的話又由一個個字來承當。如何掌握好咬字吐字,而首先要求掌握字的正確讀音。
三、二人轉演唱中咬字吐字與聲腔聲調的變化
在演唱中不但要準確掌握音素的正確讀音,還要特別注意“四聲”。它不僅是用來區別詞義,而且,由于聲調的抑揚,能夠增強語音的韻律感和音樂性,平仄交錯,抑揚有致,以便于在譜曲與行腔中拖腔拉音。如果四聲唱不準,就會出現倒字現象。“倒字”,就是指唱腔曲調的高低與字音的四聲不吻合,也就是字的聲調與腔的旋律沒能夠和諧統一。也就是說,既要準確地表現字的聲調,還要使唱腔流暢,自然應該包括字的聲調表現的準確程度。二人轉中字的聲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曲譜確定的,曲作者根據歌詞的字調變化曲譜。如果處理不妥,自然在演唱中會影響詞義。而演唱者如果了解了“四聲”的高低升降變化,可以把字的語勢表現得更加清楚,使字音更加清晰、準確,這樣才能把二人轉的地方風味唱得更加濃郁。
因此,好的二人轉演員都具有朗誦道白的基本功,這樣才能使表演更加完整,以適應更多方面的表演要求。二人轉這一地方戲曲劇種的聲調基本遵循普通話“四聲”的實際調值的發音。
四、二人轉咬字吐字與聲母、韻母、聲調的關系
在實際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過程是既要掌握字音的局部結構特點,又要掌握字音整體的運字行腔的方法。不同的字音有不同的結構成分,這樣每個字的發音在口腔中的器官運動方式必然有所不同,只有掌握了字音結構的特點與規律,才能在歌唱時通過辨字審音準確完善地依字行腔,做到出字、引長、收聲、歸韻和諧適度,情真意切。
所謂“依字行腔”,就是依照字音的結構去唱歌。字是腔的基礎,也可以說“說”是“唱”的依據,二氣轉有一戲決說“字是骨頭,睦是肉”,就表明字是腔的骨架,腔是字的肌肉。在字與腔的結合中,光有“骨頭”,沒有“肉”不行,那樣就缺乏了歌唱性,成了“曲念曲”;而光有“肉”沒有“骨頭”也不行那樣就成了音包字,指聽聲音吟轉,卻不知所唱所云,所以講究“以字度腔”。實際上,依字行腔就是要達到“聲中無字,字中有聲”的藝術效果,是字的語音與腔的樂音有機的融合為一體,才可能圓滿地完成依字行腔的創造。
參考文獻:
[1]高茹.二人轉唱功研究[D].長春:吉林戲曲學校,1982.
[2]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4.
[3]靳蕾,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二人轉曲牌集成[J].藝術研究叢刊,198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