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雷
摘要:壁畫技法與創作是表現壁畫藝術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公共藝術專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作為連接周圍環境和空間關系的主要途徑,是針對個別特定的環境和空間而設計的,從而讓藝術與空間相互依賴,相輔相成。壁畫技法與創作課程是公共藝術專業的必修課程,更是一門創作實踐課,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短期的壁畫技法與創作的課程中由理論更好的轉換到實踐過程中去。
關鍵詞:公共藝術;壁畫技法;創作
中圖分類號:J5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236-01
短期的壁畫技法與創作課程,以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部17級公共藝術專業為例,要求公共藝術專業三年級學生在短短的64課時內,系統的了解和掌握關于壁畫技法與創作的基本理論與與專業技法,同時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完成一幅創作作品。
如要達成課程的目標,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1)壁畫技法與創作的類型側重點。(2)課程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如何定課時量。(3)碎片化時間的利用。(4)課程作業的質量。(5)課程完成后如何保持學生的對此課程的興趣。(6)課程的總結。
在課程教學中,首先要在理念上意識到側重點在哪個部分,壁畫是公眾中的空間環境藝術,具有公共性和空間性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培養學生的側重點在創作這個部分,培養學生的空間造型能力,更加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立體空間的思維方式來理解課程中與之不同的觀察方法和學習方法,通過在教學中的觀摩,考察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現在的教學環境中,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合理的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針對壁畫技法與創作這門課程,有條件的情況下,需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在實地考察的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的知識面遠遠超過在課堂當中所學的知識,所以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會增加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對作品的創作能力,從而也會提高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效率。
在本課程中,對于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需要較好的制定課時量,在每個課時量中應該學到的知識,如壁畫技法與創作是64個課時量,按照課時的側重點,應主要將重點放在實踐操作能力上,那么在課時量設計上便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分為10與50個課時,4個課時的總結與評價。在每個課時的內容上,主要依據壁畫概述、壁畫構圖、壁畫造型、壁畫構思與設計、壁畫材料與工藝、壁畫創作與實踐等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教學,通過案例來將每個學習點講解透徹,通過完整及系統的理論知識的支撐,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接下來的實踐創作中保持創作興奮。
比如,在講解案例時,著重以創作者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含義,目的以及設計思想,以探究引導的方式引申出作品所涉及的主題、材料、構圖用意、工藝制作方面的內容。
在完成10個課時理論知識的學習后,學生將進入實踐階段,通過學生個人的喜愛類型,選出三至六幅作品進行臨摹,此時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得到了較大的發揮,學生可以一邊欣賞作品一邊通過臨摹的方式了解作品的內涵。課堂下,鼓勵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覽與臨摹作品,從中找尋對作品的理解。
臨摹完成之后就到了創作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實踐中主要的階段,臨摹與理論基礎都是需要靠創作得以體現出成效。所以在這個階段中,需要學生合理的收集所需要的素材,理解技法與創作之間的關系,在創作部分,學生應該主要側重于自己收集的素材中的元素,如何去利用素材中的元素是較為重要的,一幅創作最主要的是需要看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其次才是技法的體現,結合構圖、造型、材料與工藝讓創作更為完整及豐富。作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短期的課程中,完成一幅有思想內涵的作品才是教學的重要之處。在壁畫技法與創作課程中,學生對于課程中的材料知之甚少,所以在創作的初期就要給予學生較多的指導,比如在素材收集上面需要什么方法、如何在己收集到的素材上進行有利的篩選、如何運用素材、如何體現創作思想、如果使用綜合材料、了解什么樣的材料有利于創作、在創作當中如何將有限的材料進行創新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詳細的講解與長期有效的溝通。經過了前期的引導,才能讓創作更好的進行。
最后關于課程的總結與評估,教師應該要把重點放在學生與教師的之間,就是教師學會聆聽,聆聽學生的想法,通過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做一番講解,讓學生在講解的同時反思作品的不足,去發現需要完善的地方,從而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不足,并且通過此形式檢驗教學方法的預期成果與實際成果的一致性。
以上是筆者在壁畫技法與創作的課程教學實踐中對于教學方法的思考與總結,希望在教學生涯中能不斷的學習與進步,不斷的增加教學經驗。
作者簡介:胡蕾(1992-),女,湖北黃石人,助教,藝術碩士,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藝術與綜合材料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