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
【摘 ?要】新生兒肺炎是一種嚴重影響新生兒健康的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嚴重者可導致新生兒死亡。目前,新生兒肺炎主要通過X線進行診斷,但隨著超聲檢查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生兒肺炎予以超聲檢查逐漸普及。本文主要探討超聲檢查在新生兒肺炎診斷及治療過程中的普及應用現狀。
【關鍵詞】新生兒;肺炎;超聲檢查;普及;應用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023-01
1. 新生兒肺炎的診斷現狀
新生兒肺炎主要由感染因素導致,其發病率高,造成新生兒病死率的主要因素。目前醫學領域,通過患者病史、體征、CT及X線進行診斷新生兒肺炎。但新生兒時期使用射線檢查可能會增加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及身體發育異常,而且檢查時需要予以鎮靜方可進行檢查。另外,當肺實變范圍小于1.0cm時,X線檢查往往不能準確診斷。盡管診斷肺炎金標準是CT檢查,但其輻射量大于X線檢查,不能成為診斷新生兒肺炎的首選診斷方法。超聲檢查無輻射,操作簡單、安全、無創、價格低廉。然而,以往認為超聲不適合診斷肺部疾病,因為胸廓骨閉塞,肺內氣體量大。隨著超聲檢查技術和該儀器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肺部疾病診斷應用超聲檢查也越來越多。超聲檢查已經成為新生兒肺炎診斷的重要檢查方法,主要是因為新生兒胸壁較薄,胸圍較小,比較利于超聲檢查。
2. 新生兒肺炎的超聲征象
目前,醫學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總結了正常新生兒肺超聲的特點如下:①胸膜線是胸膜和肺表面之間所構成的回聲反射,其厚度<0.5mm,位于兩肋骨之間,超聲檢查下呈光滑且規則線狀高回聲,當胸膜線隨著肺的移動而相互水平移動時,超聲所見的圖片稱為肺滑;②A線是胸膜和肺界面間聲阻抗差多次反射的水平偽影,位于胸膜線下方,二者間相隔距離相等,一般有3條以上,呈現“沙灘征”。超聲顯示一系列平行于胸膜線的線性高回聲。③z線是起源于胸膜線的“離星尾”的標志,它太短而不能迅速阻塞A線,近場衰減,末端變薄;④超聲波遇到肺泡氣液界面反射產生的偽影即是B線,超聲顯示下胸膜線是起始處,與胸膜線垂直,放射至肺部深處,正常新生兒肺部超聲檢查下未見B線,B線往往出現在正常新生兒出生后24- 36h。因為新生兒支氣管較小,新生兒肺炎病理改變主要是肺泡內的炎癥沿支氣管滲出和擴散,所以容易堵塞。本病的超聲結果與成人和兒童基本一致,但由于不同階段肺炎的發展和進展,超聲表現也存在差異。
3. 超聲在新生兒肺炎中的普及應用
3.1超聲應用在診斷中
臨床上常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進行診斷,以發熱、發紺、咳嗽、氣促及肺部濕音為主要臨床癥狀,但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表現不同于其他肺炎,新生兒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氣促、吐奶及吐白沫等,可視為新生兒肺炎,但不能確診,缺乏有效且安全的輔助檢查手段。新生兒或者小兒胸腔體積小,因此可以應用肺部超聲檢查。炎癥變性,尤其是肺實變,容易到達胸膜,是肺超聲診斷的明顯優勢。Pereda等學者通過Meta臨床資料分析得出結果,超聲診斷兒童肺炎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因此,超聲是診斷小兒肺炎的一種有效方法。肺實變是小兒肺炎病理狀態也是超聲診斷肺炎的重要依據,有研究表明,肺實變予以超聲診斷時,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當存在肺實變現象時,超聲診斷肺實變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均優于X線,另外,特異性和靈敏性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會升高,若肺實質范圍大于1CM時,靈敏性升高不明顯,特異性升高較明顯。肺炎合并胸腔積液的有待進一步提升其靈感性和特異性。
3.2超聲輔助檢查在隨診治療中的普及
治療新生兒肺炎中,門診患兒很少應用超聲隨診,其中超聲輔助檢查隨診多普遍應用在住院患兒治療中。首先超聲具有無創、無輻射等優點,只有通過反復觀察才能比較得出準確診斷,患兒家屬可在一旁陪護,減少鎮靜劑的使用等優勢。可以在治療后3至5天后進行復查,觀察患兒超聲檢查結果并結合臨床表現,判定治療是否有效,可作為治療手段的判定療效指標。治療手段無效:即治療前后超聲征象無變化或比治療前還要嚴重,提示治療手段需要改變。動態超聲隨診治療可以觀察其治療是否有效,從而增加臨床安全價值。對46例患兒治療前后及出院后的肺部超聲征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和觀察。發現治療前后肺超聲征象發生明顯變化,前者肺超聲征象表現為局部胸膜線異常、A線消失,存在一些肺實變的患兒(小范圍);治療后患兒肺超聲征象較前者明顯改善;出院肺超聲征象基本恢復正常,僅存在可見部分B線,進一步說明該治療方案治療效果確切。
4. 超聲在新生兒肺炎診斷中的缺點和展望
目前,盡管新生兒肺炎超聲檢查未廣泛普及應用,但部分新生兒肺部疾病(肺不張、呼吸窘迫綜合征及氣胸)已應用超聲檢查輔助診斷。作為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超聲診斷作為肺炎診斷的重要依據具有重要意義。超聲檢查手段作為輔助臨床診斷新生兒肺炎有一定的臨床優勢,可以在各級醫院推廣使用輔助診斷。曾有文獻報道,超聲檢查診斷小兒肺炎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經過短期的培訓,專業的兒科醫生在診斷兒童肺炎方面可以取得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結果,進一步證明了該輔助檢查操作簡便且可行。但超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受氣體影響,未觸及胸膜或局限于門部的小病變可出現假陰性;此外,由于肩胛骨和鎖骨兩種骨性組織及心臟的阻擋,適當部位的病變可能被忽略。目前小兒肺炎超聲診斷的文獻較多,而新生兒肺炎超聲診斷的文獻較少。因此,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明確超聲診斷在新生兒肺炎和小兒肺炎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作為輔助臨床診斷新生兒肺部疾病不斷推廣應用,說明超聲診斷技術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雖然目前臨床診療指南中尚未提及超聲檢查可廣泛應用于新生兒肺炎臨床診斷,但隨著超聲檢查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不斷深入的臨床研究,新生兒肺炎予以超聲檢查作為輔助臨床診斷將會成為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