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靈 劉琴琴 李玲
【摘 ?要】目的:研究在基層醫院心臟支架術前術后應用心理干預的作用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8年12月成立導管室以來至2020年3月收治行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84例作為分析對象,采用雙盲法將其分為常規組42例、干預組42例。其中常規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行心理干預。對比二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護理效果。結果:干預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常規組生活質量低于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基層醫院心臟支架術前術后應用心理干預效果較好,在臨床護理中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基層醫院;心臟支架;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041-02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血管阻塞、狹窄,致使心肌缺氧、缺血,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心臟支架術是臨床治療處理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急性血管閉塞最為有效的方式[1]。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但多數患者手術前后易產生負性情緒與焦慮心理。有研究表明,患者在脫離親屬的陌生環境里接受治療護理容易產生焦慮、緊張情緒,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了心率、血壓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從而對患者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2]。我院服務對象為縣級以下的患者,95%為鄉村老百姓,文化層次低,健康知識缺乏,對疾病認知嚴重不足,尤其來到醫院面臨做心臟支架手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需要醫護人員給予充分心理干預,鼓勵患者及家屬配合手術治療,延長生命質量。本研究旨在研究基層醫院心臟支架術前術后應用心理干預的作用效果,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為2018年12月-2020年3月間我院開設導管室以來收治的84例行心臟支架手術患者,選用雙盲法將其分為常規組42例和干預組42例。本次實驗研究中常規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為40~76(59.86±2.81)周歲。干預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為41~77(61.23±2.35)周歲。入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入院常規疾病宣教、手術配合要點、用藥指導、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干預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①術前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熱情迎接患者,主動與患者溝通,特別是我院面對的是90%的苗族患者,大部分不懂漢語,溝通障礙。本組特別請科室能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表達的醫護人員進行一對一溝通服務,消除患者焦慮、恐懼、陌生感,以精神飽滿的態度為患者開展護理服務,主動為患者講解醫院環境、規章制度,解答患者相關疑問,通過鼓勵、積極、安慰的話語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傾訴,提升患者信任感與親切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入院產生的緊張、焦慮和恐懼心理。護理人員還為患者詳細講解手術相關操作目的,告知患者手術流程、方式方法、手術用藥等,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積極應對手術。②術中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安撫陪伴患者,在不影響手術操作的情況下,通過聊天、手勢鼓勵等方式給予患者鼓勵,加強安慰性溝通,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手術過程中產生的焦慮、緊張情緒。③術后心理護理:手術結束后應告知患者手術情況,為患者講解治療成功案例,多為患者傳輸對術后恢復有利的相關信息。由于術后較易產生相關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安撫患者,高度重視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耐心傾聽患者主訴,保證語調溫柔,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減輕患者壓力,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護理效果進行對比觀察。在患者術后第三天使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分數越高證明生活質量越好。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社會、精神、心理、生理四個方面。護理效果使用我院自制量表進行評價,主要包括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患者用藥依從性、患者對治療護理的滿意度等,有效為分值>30分,顯效為分值16-30分,無效為分值<16分,分值越高證明護理效果越好。總護理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
1.4數據處理
本次實驗研究將84例行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中,其中使用(
±S)進行生活質量情況計量資料對比,用t進行結果檢驗;用[n(%)]進行護理效果計數資料對比,用X2進行結果檢驗,如P<0.05數據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組間患者護理效果分析
兩組分別實施不同護理路徑后,干預組護理效果具體數據為:有效11例(26.19)、顯效30例(71.42)、無效1例(2.38)、總有效率97.61%;常規組護理效果具體數據為:有效9例(21.42)、顯效27例(64.28)、無效6例(14.28)、總有效率85.71%。干預組總有效率(97.61%)相較于常規組(85.71%)明顯更高,予以統計學檢驗,X2=3.8961,P=0.0483,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存在統計學分析意義。
2.2組間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分析
干預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詳細數據為:社會(11.67±3.27)、精神(11.75±1.11)、心理(13.26±2.45)、生理(15.38±3.15)。常規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詳細數據為:社會(10.13±3.12)、精神(11.02±1.08)、心理(12.01±2.03)、生理(12.96±2.35)。常規組生活質量情況相較于干預組明顯更低,予以統計學檢驗,社會t=2.2082,P=0.0300、精神t=3.0547,P=0.0030、心理t=2.5460,P=0.0128、生理t=3.9906,P=0.0001。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存在統計學分析意義。
3討論
病情較為嚴重的冠心病患者無法通過藥物控制病情,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為患者安裝心臟支架進行介入治療[3]。現階段我國醫療衛生技術事業不斷完善與發展,臨床廣泛應用心臟支架等手術介入方式治療冠心病[4]。心臟支架植入術主要是利用心導管技術疏通阻塞、狹窄的血管腔,達到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目的,心臟支架手術具有療效顯著、創傷較小等特點,但多數患者因對手術了解不足,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情緒、心理波動較大,對患者治療效果具有不利影響[5]。
為心臟支架手術患者實施相應心理干預對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院心理干預主要是在患者傳統護理基礎上用易于溝通的少數民族語言,加強對患者情緒、心理等方面的干預,保證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在進行操作前詳細為患者解釋,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從容面對手術,消除患者不安、焦慮等負性情緒,為患者講解介入手術相關知識,降低患者恐慌心理,使患者以正確態度面對疾病,以提升療效[6]。本次研究表明,對兩組行心臟支架手術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后,干預組總有效率(97.61%)相較于常規組(85.71%)明顯更高,常規組生活質量情況相較于干預組明顯更低,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基層醫院心臟支架術前術后應用心理干預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 林夢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護理[J].飲食保健,2019,51(01):183.
[2] 羅燕華.劉少玲.李薇.郭舜奇.菜志雄 ?心理干預對焦慮癥的CCU患者心肌耗氧量影響的探討[J],中國護理學雜志.2008,10(27):1027-1028.
[3] 孫增艷.冠心病心臟支架綜合護理對心臟功能復常產生的影響評價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5):294-295.
[4] 閆俊文.護理干預在促進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臟支架患者心臟功能恢復中的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7):129-130.
[5] 曹楊.冠心病心臟支架患者心臟功能恢復中的護理干預及其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2):34+36.
[6] 柯巖美,趙泐,王麗娜.綜合護理對冠心病心臟支架患者心臟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