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鵬
【摘 ?要】目的:體會1.5T核磁動態增強以及乳腺擴散加權成像(DWI)對乳腺腫瘤定性診斷的價值。方法:擇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內的30例乳腺癌患者設為觀察組,選同期內30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設為對照組;均給予1.5T核磁動態增強以及DWI,分析掃描結果、ADC值以及各指標診斷判定結果。結果:乳腺癌患者時間-強度曲線主要以“Ⅲ型”最為多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時間-強度曲線主要以“Ⅰ型”最為多見,P<0.05。兩組ADC值相較,觀察組水平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在乳腺腫瘤定性診斷中開展1.5T磁共振動態增強聯合DWI效果顯著,可提高診斷準確率,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1.5T核磁動態增強;乳腺擴散加權成像;乳腺腫瘤;定性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044-02
近年來,在多因素的聯合推動下,乳腺癌成為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人
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乳腺癌臨床發病率呈攀升趨勢,已位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約有50萬女性死于乳腺癌,因此盡早確診并實施科學有效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1]。為進一步體會1.5T核磁動態增強以及DWI對乳腺腫瘤定性診斷的價值,特擇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內的3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展開研究,現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內的30例乳腺癌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年齡區間48.5-76歲,均值(62.15±11.48)歲。體質量區間58-75kg,均值(66.66±7.25)kg。選同期內30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年齡區間48.5-75歲,均值(61.73±11.47)歲。體質量區間58-76kg,均值(66.74±7.35)kg。用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資料,無顯著差異,統計學不成立(P>0.05)。
1.2方法
1.5T核磁動態增強:借助GE公司生產的1.5T磁共振掃描成像儀實施掃描;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雙臂自然懸垂,避免對乳房造成壓迫;叮囑其平靜呼吸。掃描時分別以橫斷位-STIR序列、FSE-T1WI序列、矢狀位-FSE、T2WI序列為主。
動態增強掃描:借助多通道、多期掃描兩側乳腺,注射造影劑速率0.3m L/s,延遲15s后增強掃描。
DWI掃描:采用SS-EPI序列,用脂肪抑制技術。采集所有數據并上傳工作站,借助專業軟件處理。
1.3統計學
SPSS22.0版本軟件進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質性檢驗方法,變量資料以“t”計算用(
±S)表示。定性數據用X2核實以(%)表達。各組數據服從方差相同的正態分布,P<0.05,顯著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時間-強度曲線掃描結果相較
2.2兩組DWI掃描結果相較
3. 討論
乳腺癌屬于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且臨床發病率、死亡率呈逐年攀升趨勢。經臨床研究證實,對乳腺癌患者,早診斷并開展對癥治療方案,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預后質量。
目前臨床多借助MRI技術對乳腺結構開展影像學檢查,而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完善,MRI動態增強掃描、DWI成像均已成為目前臨床掃描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序列。在評估病灶血流動力學參數時,通常借助時間-信號強度曲線作為重要指標,通過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可有效彌補影像學缺失數據,從而提高臨床診斷率。而在乳腺病灶強化因素中,病灶組織血管通透性和、間隙結構指標較為重要,在診斷乳腺疾病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此研究結果示:30例乳腺癌患者觀察組,時間-強度曲線Ⅰ型、Ⅱ型、Ⅲ型分別為0、6、24例,可見乳腺癌患者時間-強度曲線主要以“Ⅲ型”最為多見。一般而言,良性病變患者,時間-強度主要以“不強化或緩慢強化”為主,但惡性病變患者機體組織血管密度大,加之血管通透性較高,所以在發病早期,絕大多數乳腺癌患者,病情呈現快速強化趨勢[2]。
乳腺擴散加權成像技術是目前臨床唯一實現無創檢查活體的檢測方法,對組織含水量變化、ADC值進行檢測,可有效鑒別診斷疾病。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組織細胞密度高,而大分子物質具有明顯的吸附作用,可有效限制水分子擴散,因此ADC值會出現明顯的降低。此研究結果示:觀察組ADC值(1.00±0.12)10-3mm2·s-1,對照組(1.48±0.25)10-3mm2·s-1;P<0.05。
綜上所述,在乳腺腫瘤定性診斷中開展1.5T磁共振動態增強聯合DWI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玉萍,唐偉亮,李朋飛,等.1.5T磁共振動態增強聯合DWI對乳腺癌診斷價值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5):49-50.
[2] 朱憲增,唐芳勇.MRI動態增強與擴散加權成像在乳腺腫瘤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7,8(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