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賓 茍月琴
【摘 ?要】目的:對白內障兒童采用術療,對比兩組治療后的臨床改善情況,對其療效予以分析。方法:經篩選我院患有白內障兒童病患70例(100只眼),均分兩組,經不同方法進行弱視治療。觀察治療后對兩組臨床視功能恢復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分析。結果:與對照組比,術后矯正視力效果明顯改善;并發癥包括纖維素性葡萄膜炎及后發障只數明顯下降。結論:適當合理術療方法及手術時機的選擇對兒童白內障提高術后視力,降低術后并發癥,重建雙眼單視功能,以防弱視和斜視的發生至關重要。兒童白內障術療能改善白內障療效較明顯,有效緩解了癥狀,臨床中具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兒童;白內障;治療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066-02
兒童白內障為兒童致盲最常見主要影響因素,因在兒童時期為眼球發育關鍵階段,一旦患有白內障對患兒的視力發育將產生嚴重影響。兒童白內障主要含先天性白內障、外傷性白內障,先天性白內障病因未明確,可能與妊娠感染等具有密切相關性,而外傷性白內障與兒童嬉鬧,家長監護不嚴相關。由于兒童處于眼球發育的關鍵時期,視光功能處于發育的關鍵階段,兒童白內障常引起感光剝奪及弱視。在臨床上白內障疾病對視力造成嚴重的影響,針對兒童群體其危害性更嚴重,若不能及時有效得到處理對兒童視力損傷不可逆轉。小兒內眼科兒童白內障術已為最常見術,為預防視功能發育異常,單眼或雙眼白內障嬰兒應在生出后17周內采用白內障摘除術。兒童白內障致全球范圍內,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占兒童盲主要原因。為防止產生剝奪性弱視,白內障兒童需盡早行白內障術。兒童白內障主要類型包括先天性、外傷性等,各類型又具備各自的特點,應區別對待。研究者有必要在臨床上對此病進行采取積極有效手段,臨床中主要常用手段為術療是唯一有效治療手段。隨國內目前眼科顯微術的成熟及器械更新,對兒童采取白內障摘除與人工晶體植入聯合能取得明顯效果。目前術療為兒童白內障唯一治療有效途徑,但術時間、術方式及能否一期植入人工晶體及術后視力矯正及視功能訓練均存在特殊性,且因兒童眼球結構特殊,較成年人比,會明顯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復雜性。在白內障術后常伴多種并發癥,目前病發率呈大幅增加趨勢雖多數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轉好,但多數因術后易患病發癥直接對患者術后的效果造成影響,目前階段白內障術后較常見并發癥之一。人工晶體植入術為患有白內障兒童提高光學康復機會,并對后期視功能的生長發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國內顯微術、微創術及人工晶狀體制造工藝的逐步改進,采用兒童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療,已作為一種主流方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可使兒童白內障病人達到屈光矯正、物象差縮小、改善視力等。需早期階段及時進行干預治療。本文對患者實施白內障術,進行探討分析療效,為及時采取控制手段奠定基礎,更進一步提高臨床對該病的認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5月間經篩選納入70例(100只眼)白內障病患兒,依臨床資料進行臨床診斷確診,經不同方法進行弱視治療。均分2組,其70例中男性40例58只眼,女性30例42只眼。所有病患均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詳細詢問病兒出生史、家族史、全身病史、用類固醇激素藥物史。經驗豐富兒科醫生對其進行全身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合并全身性病或綜合征。眼科醫生進行全面系統眼科方面檢查,明確患兒白內障診斷,詳細記錄病發年齡、白內障形態、眼部病癥。
1.2 治療方法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晶體度數選擇根據SRKI型公式計算的結果,達到正視的人工晶體屈光度后,2歲取其度數80%,3-4歲取其度數90%,5歲及5歲以上取其度數100%,人工晶體長度選擇12mm,鏡盤直徑5.5-6.0mm。根據病人年齡及配合程度的差異性,可選取表面麻醉、局麻或全麻方式。其術操作中切口主為上方鞏膜隧道切口,長度為3.3mm,與此同時在顆側透明角膜區域做一輔助性穿刺口。盡可能采環行撕囊,前囊因外傷致不完整,用囊針進行開罐式截囊。水分離核后用超聲乳化儀注吸頭吸凈全部皮質。待植入IOL時,用推入器使IOL植在囊袋內或睫狀溝,用適宜尼龍線將切口縫合。術畢后,再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術眼,敷貼眼罩。雙眼白內障者可同時用術療方案,但每只眼可單獨用一套術器械。
1.3 評價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緩解及并發癥發生情況予以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對兩組不同方式治療后所得數據采用SPSS 14.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比較。當計量資料以(
±s)示采用 t檢驗時;計數資料以率 (% )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 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療效
兩組療效見表1,從數據可知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6%;治療組通過計算改善總有效率達到94%,與對照組比總有效率提高了18%。知治療組臨床改善程度明顯較對照組好且差異性較大( P<0.05)。2.2比較視力恢復效果
從結果可知,治療組的視力恢復至92%,對照組操作過程視力恢復70%,與對照組比改善明顯,兩者間呈顯著性(P<0.05)。
2.3 并發癥
可知,兒術后兩組均有不同程度的前部葡萄膜炎癥反應, 多數為房閃(+) ~(+ + + ) , 前房浮游物(+) ~( + + +) ,如下為比較明顯者。與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相比,治療組術后出現并發癥呈有所降低,組間差別不大。
3. 討論
兒童白內障主要指的是在兒童期罹患白內障,若不能及時有效治療會對兒童視力有不可逆轉損害甚致盲。兒童白內障時視網膜不能得到充分光刺激,視覺系統正常發育受影響,造成了形覺剝奪性弱視。嬰幼兒在2歲以內為視覺發育關鍵階段,白內障視力不僅嚴重受損,同時破壞固視反射發生形覺剝奪性弱視及眼球震顫。雙眼先天性白內障術若推遲因固視功能發育不良,易眼球震顫,主要因早期低視力缺乏雙眼視鍛煉,視覺中樞部位缺乏刺激。近來兒童白內障術技術在不斷成熟,術并發癥為影響術后視力恢復主因之一。我國的兒童白內障病發率呈大幅上升態勢,在全世界范圍內屬兒童白內障高發區,為兒童致嚴重視力障礙及失明的主要原因。兒童本身為一特殊群體,致殘時間長對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兒童白內障需盡早及時治療,與此同時兒童白內障在術中、術后易出現各并發癥,均需積極得到處理。兒童白內障主要含先天性白內障、外傷性白內障均為兒童致盲最常見一種病,先天性白內障病因未明確,可能與妊娠感染等密切相關,外傷性白內障與兒童嬉鬧、家長監護不嚴相關。兒童眼球正處于生理發育階段,其低鞏膜硬度,前囊膜彈性大,玻璃體壓力大,加重眼內炎性反應,瞳孔不易散大等致白內障操作難度大。同時屈光態隨年齡變化,若想術后獲取良好視功能,需比成人白內障更具挑戰性。因晶狀體皮質需散于前房引發晶狀體皮質過敏性眼內炎或皮質堵塞房前角,致青光眼。術中顯示囊膜破裂時與前房玻璃體切割術聯用有效避免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發癥。術后并發癥因兒童眼球血眼屏障的發育不全、組織呈高反應及外傷與術刺激虹膜,前部葡萄膜反應性炎癥為術后最常有并發癥之一。
近階段對兒童白內障手術時機選擇有新認識,術方法采取以晶狀體再生的微創術,為一種新方式,及時預防、診斷及處理兒童白內障術后并發癥也是關鍵。兒童白內障使兒童終生視力受損,眼運動功能障礙及常規性視覺相關工作能力降低首要因素,視功能重建需及時術干預、積極處理并發癥及光學矯正和遮蓋治療。
目前兒童白內障及弱視兒童為兒童致盲的一種主因。近來國內外兒童人工晶體植入術已得到開展,目前兒童白內障及弱視已為兒童致盲主因。白內障主因晶狀體皮質渾濁使晶體狀不同部位屈光力差異不同,需及時有效治療,否則可能致患者失明。因此,日常生活患者困擾。預防及治療進行工作作為目前臨床中研究重點。采取有效治療手段對此病進行積極治療。因此亟需進一步制定較為完善的治療方案作為關鍵。隨顯微術的不斷提高及高質量人工晶體使用,術后明顯提高改善效果,降低并發癥。兒童白內障有效把握術時機對預后較重要,視力佳為產生融合與立體視覺必備條件,應用人工晶體提高術后視力恢復,達到屈光矯正,物象差。兒童白內障對視覺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單純術療只能解決兒童視覺功能,把握術時機植入合適人工晶體,及時選擇適宜手段處理術后并發癥、視覺訓練,視功能得到及時改善。兒童白內障選擇術療方法及選擇術療時機對視力的及時恢復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損傷后若過早手術,其術后將會加重炎癥刺激反應,增多并發癥;若晚術可能增大形覺剝奪性弱視、廢用性斜視幾率。因此,及時采用合理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及其他對癥手段,消退或穩定后炎癥反應應盡早再做術療,多數選傷后若損傷程度較輕可選一期植入人工晶體。因此兒童白內障術時機根據眼部、晶狀體損傷程度及外傷后與前房炎癥性反應密切相關。晶狀體皮質溢入前房或皮質膨脹易引發繼發性青光眼或接觸角膜者宜及早術療,
國內外近來兒童IOL植入術已得到大量開展,為兒童白內障摘除術屈光矯正首選模式,能有效防治術后弱視及其他并發癥,大幅增加脫盲率及脫殘率,其為兒童白內障摘除術屈光矯治最佳途徑預防術后弱視及其他并發癥是關鍵。選擇兒童白內障術法與時機選擇:對視力恢復具有一定重要性。傷后若過早行手術,加重術后炎癥反應,增多并發癥幾率等等。
本文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已明顯提高,視力恢復療效佳以及并發癥發生率下降,組間存在差異大,顯著意義(P<0.05);結果表明應用術療治療臨床療效確切,有效控制臨床癥狀,為臨床提供理想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 陳志敏,韓惠芳,范貴云,等.兒童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后雙眼視功能恢復情況的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1,19(12): 937.
[2] 馬建霞,任艷竹.兒童白內障人工晶狀體術后弱視治療的臨床觀察[J].眼科研究,2006,24(5):545.
[3] 王向華,李秋明,鄭廣瑛.兒童外傷性自內障手術后影響視力恢復的原因分析[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7,29(6)406.
[4] 丁正華,嚴宏,王建偉.后發性白內障的發病機制和藥物防治的研究現狀及背景[J].國際眼科雜志,2006,6(2)412.
[5] 云波,施玉英,柴潔.兒童外傷性白內障手術特點及療效分析[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3,25(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