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祖英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001-01
面肌痙攣屬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病與多發病,對患者的生活、身心健康等均產生不良危害。多數醫院門診等通過針灸治療面肌痙攣,那么,面肌痙攣可以用針灸治愈嗎?首先需要了解面肌痙攣的概念、病因、病機等,從而針對性的選擇針灸方法實現治愈的效果。下面簡單就面肌痙攣與針灸予以介紹。
1、面肌痙攣的概念
面肌痙攣又可稱作面積抽搐,英文縮寫為HFS,指的是一側面部出現不自主抽動,無規律,且表現為陣發性,伴隨精神緊張、疲勞等加重。早期癥狀表現為眼瞼跳動,但由于人們日常生活中有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因而多被忽視。一段時間后病情演變為面肌痙攣,可能牽連嘴角、頸部。一般來講,面肌痙攣可根據病因分為原發性面肌痙攣與繼發性面肌痙攣。前者靜止狀態時同樣會病發,痙攣時間可為數分鐘或十幾分鐘,會逐漸緩解,不受控。而繼發性面肌痙攣多為面癱后遺癥,多發于患者抬眉、眨眼等動作后。
2、面肌痙攣的病因病機
臨床醫學對面肌痙攣的病因尚未徹底明確,普遍認為與血管壓迫、占位病變、面癱遺留炎癥等因素相關。中醫將面肌痙攣定性為“痙證”、“筋急”范疇,即因筋脈失養、氣血失和所致,認為飲食不節、吸煙酗酒、過食、熬夜等均可能引起面肌痙攣。發病機理可分為三方面原因(1)肝血虛。中醫理論指出虛則動風,而血虛容易造成眼部、面部失潤引起抽動。(2)肝氣失疏。一旦肝氣郁結轉化為內火,火旺則會引發風動。(3)嗜食肥甘。當患者缺少運動鍛煉,體內痰氣瘀滯,遇風則易引起面肌痙攣。
3、治療方法
3.1單針療法
單針療法即是僅采用一種針法對面部肌肉痙攣癥狀進行治療,整個過程中不配合其它針法,其中應用的針法包括電針、火針、懸針、埋針。
電針是將傳統針刺治療與現代電刺激療法向結合,遵循中醫理論中“平肝熄風”的止痙方式,在選穴時通常以翳風、風池為主穴,加上合谷,如患者同時伴有眼瞼抽動,則還需添加太陽穴、四白穴;如存在面頰抽搐的情況,則添加顴髂、迎香兩穴;如存在口角不自主抽動,則配合地倉、頰車兩穴,所選擇的穴位均為面部肌肉痙攣側。在針灸針刺入后,在尾端連接電療儀,要求通過電流量需控制在小強度反腐為內,以高頻、斷續的方式通電,每次電療時間應控制在30min以內,每天僅可開展1次治療,以免出現通電過度損害面部神經的情況。該治療方式優勢在于借助電信號對神經產生刺激,加快神經組織的自我修復速度,快速緩解痙攣癥狀。
火針則是在傳統針灸技術上改進而來,既具備針刺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溫熱經絡的作用,對于面肌痙攣伴有寒證、風證的患者更加對癥。治療時以太陽、攢竹、顴髂和地倉為主穴,如患者具有風寒阻絡指證,則需配合風池、外關兩穴;如患者具有肝風內動指證,則需配合太溪、太沖兩穴;如患者具有氣血兩虛指證,則需配合足三里、三陰交。主穴針刺治療時,需選擇直徑為0.3mm的毫針,使用酒精燈對毫針尖端進行加熱,待肉眼看到針尖變紅后,迅速將毫針刺入相應穴位中,入針深度必須在5mm以上,要求做到“即刺即出”,也就是說不將毫針留于穴內。配穴則采用傳統針刺治療方式,留針30min左右。火針治療優勢在于利用熱傳導的效果溫補經絡,促進皮下血液循環,使神經可以得到更多的營養物質,加快其修復速度。
懸針俗稱為“掛針”,也就是入而不深,選擇28號毫針由垂直于面部皮膚的方向刺入病灶區域內,進入2分至3分即停,并將剩余針身留于皮膚以外并懸掛,根據具體病灶范圍選擇入針數量,但兩針之間需間隔至少半寸距離。如選擇百會穴針刺,入針深度為1寸,留針至少40min,且留針階段需在不提插的情況下捻轉。懸針法具有通血活絡的作用,對肌膚和神經產生的刺激相對較小,不會造成面部局部肌肉過度興奮的情況。
埋針是施針后“得氣”的體現,在刺入皮下后需認為固定相應的時間,形成對患處長時間的弱刺激,使肌膚經絡得以濡養,屬于較為溫和的針灸方法。針刺前需先使用濃度為70%的酒精對毫針尖端進行消毒,待酒精揮發完全后刺入相應穴位內,并使用醫用膠布對剩余真身進行固定,每次埋針時間以2d至3d為準,其中夏季多汗時可兩天一更換。埋針后該處皮膚不可沾水,以降低皮膚刺激,且在治療時叮囑患者不能有過大的面部活動,以免損傷皮下組織。
3.2復針療法
復針療法就是運用至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針療法所形成的綜合治療方案。
止痙穴配合巨刺遠取法是以止痙穴針刺為主,同時配合巨刺和遠取兩種針灸方法。其中止痙穴為傳統針刺療法,選擇毫針以垂直方向直刺止痙穴,入針深度為15mm至20mm,以瀉法針刺。巨刺法則以與患側相對穴位針刺為原則,遠取法則以“上病下取”為原則,即通過針刺足三里、陽陵泉等下肢穴位,配合其它穴位調理面部神經,具有遠期復發率低的特點。
還可選擇四關穴針刺配合電針療法、梅花針刺綜合療法等,以患者病癥為基礎,選擇多種療法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臨床治療效率,從而減輕患者因面部肌肉痙攣導致的病痛和影響,如條件允許還可采取梅花針刺配合小火罐的方式。
總而言之,面肌痙攣屬于進行性、慢性神經肌肉疾病之一,通過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可獲得良好的效果,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病癥表現,減輕痛苦,及早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