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朝

【摘 ?要】目的:在腦出血患者診斷中應用MRI磁敏感加權成像,并分析其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98例腦出血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應用MRI 常規序列掃描;觀察組49例,應用MRI 磁敏感加權成像掃描。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病灶檢出率、陽性檢出率均為100%,對照組患者的病灶檢出率為87.30%,陽性檢出率為77.55%,差異明顯(P<0.05)。結論:MRI磁敏感加權成像診斷腦出血的檢出率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出血;MRI;磁敏感加權成像
【中圖分類號】R445.2;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074-01
腦出血在所有腦卒中中占比約為20%~30%,急性期患者的病死率可達到30%~40%,目前,一般認為腦出血發病與腦血管病變相關,例如高血脂、高血壓、血管老化等,多為情緒激動、突然用力時發病,早期死亡率較高。磁敏感加權成像是一種對比增強成像技術,以往主要用于腦內小靜脈檢查,隨著高場磁共振儀的應用,其臨床應用范圍也得到了擴張。本文將在腦出血患者診斷中應用MRI磁敏感加權成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98例腦出血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49例,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齡43~84歲,平均(57.69±4.02)歲。對照組49例,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齡44~85歲,平均(58.78±4.33)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MRI 常規序列掃描,觀察組患者應用MRI 磁敏感加權成像掃描。使用儀器為美國GE MRI 掃描儀,型號為OPTIMA MR360 1.5T,頭頸聯合線圈,參數設置:3D SPGR 序列,回波時間 (TE) 45?ms,Act 重復時間 (TR)67?ms,FiaOV 183 mm× 230 mm,flip anglel 5°,層厚 2mm,矩陣 256×203,層數 50,掃描時間6分15s,SENSE 因子1.5。對采集的SWI 圖像作后續處理,重新生成SWI 圖,重建SWI 最小信號強度投影圖像。雙盲法閱片,仔細觀察出血灶形狀、出血部位以及出血灶數目,分析影像征象。
1.3評價標準
以病理結果為基準,對比兩組患者的出血灶檢出情況,微出血灶陽性:排除鈣化灶、血管間隙、鐵質沉積,可見類圓形低信號灶,直徑 1~5mm。病灶檢出率=檢出出血灶/病理出血灶×100%,陽性檢出率=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使用SPSS22.0軟件,計數資料應用(%)表示,使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病灶檢出率、陽性檢出率均為100%,對照組患者的病灶檢出率為87.30%,陽性檢出率為77.55%,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腦出血的主要發病人群為50 歲以上中老年人,且多發生于冬春季,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發病前多無征兆,部分患者可表現為頭痛、嘔吐等癥狀。患者腦出血后,可在短時間內達到高峰,病情危急,早期診斷及治療非常重要。目前,臨床上診斷腦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CT、MRI、經顱多普勒超聲、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其中,CT方便快捷、操作簡便,但診斷微出血灶敏感性較差,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高靈敏度的診斷技術。
磁敏感加權成像的序列基礎為T2 加權梯度回波序列,利用不同組織的磁敏感性差異,可實現對比增強,取得相位圖像、磁距圖像。研究發現,磁敏感改變與出血直接相關,當機體出血時,高鐵血紅蛋白含量增加,并出現含鐵血黃素沉積,而含鐵血黃素具有高順磁性,因此SWI 相位圖可出現改變[1]。以往有報道顯示,對于腦微出血患者,磁敏感加權成像檢出出血病灶的敏感性可達到94.3%,明顯高于T2加權成像、T1加權成像[2]。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病灶檢出率、陽性檢出率均為100%,對照組患者的病灶檢出率為87.30%,陽性檢出率為77.55%,差異明顯(P<0.05),也證實了磁敏感加權成像的診斷價值高于常規MRI序列。
綜上所述,MRI磁敏感加權成像診斷腦出血的檢出率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洪波.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聯合磁敏感加權成像檢查在腦出血急性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9,20(05):537-538.
[2] 趙世方.磁敏感加權成像在少量腦出血中的診斷價值[J].醫療裝備,2019,32(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