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繼花 王鵬飛 楊敏

【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癌病理診斷中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觀察樣本,以ER(雌激素受體)和PR(孕激素受體)作為依據分成兩個組別,其中ER+PR+為陽性組,ER-PR-為陰性組,病例均為40例,兩組進行C-erB-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比較檢測結果的差異性。結果:(ER+PR+)陽性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比(ER-PR-)陰性組低,且C-erB-2(+)表達比陰性組高,兩組間的數據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腺癌病理診斷中開展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可有效指導臨床診治工作,具有在臨床全面普及和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免疫組織化學檢測;乳腺癌;病理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11-02
乳腺癌作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其不僅會對女性的美觀形象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對其生命構成威脅。乳腺癌的腫瘤細胞起源于乳腺導管上皮,由導管上皮異型增生到原位癌,再進一步發展為浸潤性癌,由于腫瘤的大小,組織學分型及分級、腋窩淋巴結轉移以及免疫組化表型等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預后,所以準確完整的病理診斷報告,可以科學指導臨床治療和提示患者預后,在其指導下的腫瘤病人個體化治療對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觀察樣本,以ER和PR作為依據分成兩個組別,其中ER+PR+為陽性組,ER-PR-為陰性組。其中陽性組患者年齡在34-86歲范圍內,其平均值為(54.8±6.3)歲;陰性組患者年齡在35-87歲范圍內,其平均值為(55.2±6.4)歲。兩組別作一般資料的比較,得到的結果為P>0.05,可展開此次對比。
1.2方法
ER+PR+陽性組與ER-PR-陰性組均進行通用二步法免疫組織化學C-erB-2的檢測,標本均為我院存檔的石蠟切片,選塊后進行4μm連續切片,烤片,脫臘至水,3%H2O2室溫孵育,蒸餾水沖洗,PBS沖洗,加一抗工作液過夜。PBS沖洗,加二抗工作液孵育,PBS沖洗, DAB顯色,自來水充分沖洗,復染,脫水,透明,封片,然后鏡下觀察其陽性定位部位,并做出分析和判斷。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檢測結果進行觀察,C-erB-2(+++)(細胞膜完整強陽性表達)、C-erB-2(-)(細胞膜不完整表達或陰性表達),同時記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并對C-erB-2(+++)/C-erB-2(-)的表達同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陽性狀態(ER+PR+)、陰性狀態(ER-PR-)存在的關系進行分析。
1.4統計學評析
各相關性的數據在進行處理時所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2.0,計數資料行表示使用的為百分率(%),組間對比行x2檢驗,P<0.05即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ER、PR與C-erB-2狀態存在的關系
陽性組(ER+PR+)與C-erB-2的陽性率、陰性率與陰性組(ER-PR-)進行比較,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分析ER、PR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率存在的關系
陽性組(ER+PR+)腋窩淋巴結轉移率與陰性組(ER-PR-)進行比較,陽性組高于陰性組,兩組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作為女性乳腺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我國女性常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腫瘤細胞起源于乳腺導管上皮,其發生發展過程一般經過5-10年,經過導管上皮異型增生,導管原位癌,乳腺浸潤性癌幾個階段 。相關研究發現[2],乳腺癌的發病過程有一定的規律可遵循,家族史、月經史(初潮早,絕經遲)、晚育,未哺乳等均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發生乳腺增生后進展為乳腺癌的風險也高。乳腺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表現,患者重視度不高,多數病人通過體檢篩查或無意中發現腫瘤,且一部分發現時已有轉移。浸潤性乳腺癌可通過血行轉移,也可通過淋巴轉移。現階段,雌激素孕激素受體水平測定是評估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和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可以全面、準確地反映出患者的乳腺癌病變、分級,分期、提示轉移情況等,為乳腺癌內分泌提供治療依據,同時判斷腫瘤性質、預后[3]在對乳腺癌患者進行病理診斷時,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所表現出的敏感性高、定位準確等優勢,備受青睞與肯定,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陽性較高的患者,術后復發風險低,且對內分泌治療效果良好,具有較長的生存周期。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是新型的檢測乳腺癌功能與形態變化相互結合的新手段,其在進行病理診斷時,可以明確腫瘤發生機制,檢測相關蛋白,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
乳腺癌病理診斷中開展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可精準化乳腺癌的診斷,在其指導下的腫瘤病人個體化治療對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在臨床全面普及和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俊芳,杜麗新,李鳳蓮,等.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在乳腺癌病理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A1):213+215.
[2] 李楊.探討乳腺癌病理診斷中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4):54+57.
[3] 賈榮.探討乳腺癌病理診斷中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