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娟
【摘 ?要】目的:研究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方法:將 2018年 12 月~ 2019年 12月我院精神科治療的400例精神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是對照組,一組是觀察組。前者采用常規護理,后者采用風險管理護理。對兩組患者患病概率、護士風險認定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觀察。結果:研究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精神科患者的護理管理,實施風險管理方案的效果較好。
【關鍵詞】風險管理 精神科 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26-01
精神科患者與其他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區別,在精神狀態、風險意識以及心理狀態和個人行為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異常。因此很容易發生自己難以支配的行為,從而導致風險出現。為了減少精神科風險,醫院使用風險護理可以有效減少科室風險,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因此,本文在這一背景下,研究針對精神患者的風險管理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課題選擇的資料是從我院從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精神科收治的患者當中抽取的400例樣本數據。這些數據在分析之前就已經求得了家屬與及病人的統一。并且研究得到了相關單位的統一。為了保證數據的隨機,在進行資料收集的時候進行了樣本的隨機分類。對照組200例,觀察組200例,年齡在20到60歲之間[1]。在進行資料分析之后,發現兩個組的數據并不存在差異。
1.2方法
首先,對照組的患者接受常規方案的護理。觀察組使用風險護理,具體方法是:
1.2.1設立風險管理小組
作為精神科的一種特殊護理方式,風險管理需要更加嚴格的護理環境。因此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非常必要。在選擇小組成員的時候,需要選擇有一定資歷的護士。護士長需要承擔起必要的責任,選擇起碼有三年護理經驗的護士,從而把哦哦正風險護理的質量[2]。選擇的護士需要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掌握一定的而風險護理常識,對患者身體有足夠的了解,分析潛在的護理風險,并且能及時的做出反應。以便為之后的護理奠定基礎。
1.2.2風險事件分析
風險護理的重點在于風險事件的分析和預測,對于患者治療和護理期間存在的風險,護士需要做好充分準備。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做好各項高風險事件的處理能力。做好不同成員關于風險護理的培訓,除了要做好專業技能的培訓,同時也要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升法律意識。在培訓期間,醫院需要使用多種案例進行現實教學,督促成員們提升各自的風險意識[3]。目前狀況下,展開相關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在風險護理項目啟動之后,更要做好每天的風險排查,對護理數據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總結每一次風險處理的經驗,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更快的解決,
1.2.3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需要定期檢測臨床護理工作,提升護理水平。護士長要積極鼓勵護士提升各自的風險監控水平,規范化風險管理。在制定嚴厲制度的同時能夠鼓勵護士提升各自的風險護理水平,以此來對護理質量進行強化。
1.2.4加強風險管理
在醫院的日常中,出現風險是很常見的事情。精神科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對于危險的判斷能力較弱,因此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更高[4]。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存在的護理風險,盡量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盡量減少燙傷、割傷、碰傷等。排除尖銳物品、易碎物品,保持地板的干燥。及時給患者服用藥物,確保每一位患者服用的藥物劑量正常。同時,護士更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追蹤,出現消極心理需要給與他們支持與幫助,安撫患者的消極情緒。
1.3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數據需要將研究中的數據代入SPSS 23.0軟件包中進行分析,因為數據較為復雜,所以會使用(
±s)來表示計量資料,使用樣本t處理,P<0.05即可視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很強的統計學意義。另外,在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查房質量等方面差異也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精神患者疾病具有一定特殊性,在進行研究的時候需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要充分考慮到患者的身體和心理情況,做好各個方面問題的排查。風險管控除了需要做好臨床護理的風險護理,同時也要注意到風險管理,包括對小組成員的管理,對科室環境的管理等。更要改善科室管理制度,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環境。風險事件在精神病患者護理期間經常發生,因此想要減少風險,做好管控,護理人員需要提升自己的風險意識,能夠及時發現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做出處理,實施有效的管理是降低風險的管理。護理風險管理需要根據不同客人的特色進行區別,不同客人的風險不同,所要采取的管理方式自然也就不同。護士需要提前熟悉每一位患者的資料,對容易發生的風險進行評估,并且拿出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對風險事件進行分析和監控,加強日常病患的巡查,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精神患者住院期間的風險問題。
綜上所述,我院精神病科實行風險管控非常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這種管控可以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護患者的安全,給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環境。護理人員需要提升自己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對風險數據進行預測,處理好風險事件,做好風險事件的健康,做好日常巡查。提高護理質量和查房質量。在此基礎上,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會有提升,科室的護理水平自然也會有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平.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與體會[J].心理月刊,2019, 014(009):57.
[2] 嚴秋永,陳韶如,張志瓊.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效果與體會[J].心理月刊, 2019(15).
[3] 齊宜娟.精神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價值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0).
[4] 鄧蓉林,岳玉川,吳冬梅.精神科患者護理風險標準化評估及管理[J].齊魯護理雜志, 2019,25(0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