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靈
【摘 ?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手術患者留置導尿管引起尿路刺激征的影響。方法:選取96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不同護理措施,將其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48例。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者尿路刺激征發生率及拔管后重新插管率分別為2.1%、4.2%,明顯低于常規組尿路刺激征發生率14.6%與拔管后重新插管率18.8%,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與導尿管留置時間分別為(7.1±2.5)d、(4.9±2.8)d,明顯低于常規組住院時間(12.8±4.2)d與導尿管留置時間(9.1±2.3)d,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取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不僅減少患者對于留置導尿管所出現的不適感,還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可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
【關鍵詞】護理干預;泌尿外科手術;留置導尿管;尿路刺激征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27-02
在臨床上,留置導尿管屬于一種常用治療護理操作,其能夠幫助患者減輕不適感,降低尿潴留癥狀的發生率,然而也容易引發患者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如感染、尿路刺激征等[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手術患者留置導尿管引起尿路刺激征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間,共收治96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不同護理措施,將其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48例。常規組男性23例,女性25例,最高年齡為75歲,最低年齡為35歲,平均年齡為(48.5±3.3)歲;實驗組男性21例,女性27例,最高年齡為76歲,最低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48.7±3.5)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可進行對比。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其中包括健康宣教、定時排放尿液、清潔患者會陰部、更換引流袋等。
實驗組:基于常規護理措施上加入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由于術后留置導尿管會引發患者產生不適感,少數患者會產生一些負性情緒,如不安、焦躁等,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將導尿管置留重要性與必要性向患者講解,向患者介紹成功治療案例,以此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選擇適合的導尿管,通常情況下,男性使用的是14-16號導尿管,女性使用的是16-18號導尿管,對于導尿管材質應當盡量使用硅膠材質,避免對患者尿道黏膜造成刺激與損傷;在插或拔導尿管時,應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對手部進行消毒,使用緩慢且柔軟的動作,避免對患者尿路造成損傷,同時還能預防其發生尿路感染癥狀;結合患者病情,指導患者展開膀胱功能鍛煉,如縮肛練習,并叮囑患者每日多飲水,以此來確保膀胱功能處于正常狀態;及時將尿袋中尿液排放出來,更換頻率為日間每隔3h更換一次,夜間每隔5h更換一次,每周更換一個新尿袋;護理人員在更換尿袋之前,應當對手部消毒,并佩戴上無菌手套,避免對患者尿道造成損傷[2]。
1.3統計學
對本次研究中的測量和統計數據使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處理,對其統計的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x2)進行數據檢測校驗;此外,本次研究中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數據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尿路刺激征發生率及拔管后重新插管率
2.2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與導尿管留置時間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留置導尿管除了會造成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癥狀外,還可對患者膀胱帶來不適感及損傷其尿路,不僅會引發患者產生負性情緒,還會影響到其預后效果[3]。因此,術后對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降低導尿管給患者造成的不適感,促進患者病情得到進一步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尿路刺激征發生率與拔管后重新插管率明顯低于常規組,且住院時間與導尿管留置時間比常規組短,說明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可降低患者術后尿路刺激征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進而提高患者預后質量,降低其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采取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不僅減少患者對于留置導尿管所出現的不適感,還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可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
參考文獻
[1] 支麗萍.持續質量改進在泌尿外科手術后留置導尿管引起尿路刺激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0):171-173.
[2] 鄧淇豐.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手術患者留置導尿管引起尿路刺激征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5):260-261.
[3] 郭美榮.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手術患者留置導尿管引起尿路刺激征的影響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9):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