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燕 任鳳麗
【摘 ?要】目的:分析普外病人圍術期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舒適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普外病人20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2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個性化舒適護理,對比效果。結果:觀察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個性化舒適護理應用于普外病人圍術期護理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提升舒適度,減少病程,值得應用。
【關鍵詞】普外;個性化舒適護理;圍術期;舒適度;住院時間;下床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29-01
外科手術作為創傷性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其心理和生理造成影響,進而對手術進度造成不利影響,術后康復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舒適護理是按照患者不同而擬定個性化、整體性的護理計劃,將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的淋漓盡致,使患者的社會、生理、心理舒適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確保高效且安全的實施手術[1]。鑒于此,本研究為了對個性化舒適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以204例普外病人為研究對象,獲得良好效果,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4例普外病人(時間: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隨機分為觀察組102例,男53例,女49例,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43.52±1.52)歲,其中胃腸手術、肝膽手術分別為42例、60例;對照組102例,男54例,女48例,年齡32~64歲,平均年齡(44.02±2.01)歲,其中胃腸手術、肝膽手術分別為40例、62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個性化舒適護理,包括:
①術前護理:入院后的患者在護理人員帶領下進入病房,護理人員積極的同患者溝通,對其病情、社會背景、經濟條件、文化程度進行了解,從而擬定個性化舒適護理。細致的講解醫院環境和高水平的醫療條件等,讓其正視疾病,并列舉治療成功案例,同時對于患者的疑問和訴說耐心傾聽并解答,減輕其心理壓力,構建和諧護患關系。②術中護理:患者入室后,積極的同患者溝通,保證語言親切,態度和藹,協助其他醫護人員移動患者至手術臺,將其保護隱私部位的工作做好,盡可能的減少身體暴露。指導患者擺好正確體位,外展手臂,但角度在90度之內,避免臂叢神經的損傷,確保其舒適性,防止神經和血管被壓迫而出現下肢麻木,減少手術風險。③術后護理:完成手術后,護理人員轉移患者至病房,在運送期間,告訴其手術已經順利完成。為患者構建良好的病房,增加查房次數,將其分泌物和汗液及時擦拭干凈。若其出現咳嗽,應捂住傷口,避免撕裂。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指標:下床時間、住院時間。
②舒適度:自制舒適度調查表,包括非常舒適、舒適、不舒適三個選項,舒適度=(非常舒適例數+舒適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SPSS18.0分析數據,計數用(%)表示,行X2檢驗,計量用(
±s)表示,行t檢驗,P<0.05統計學成立。
2. 結果
2.1 臨床指標
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舒適度
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外科手術會將生理和心理的應激反應帶給患者,對其循環、內分泌、神經系統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手術和預后[2]。舒適護理是新型的護理模式,其整體性、個性化加強,可使患者各方面舒適度顯著提升,改善不舒適感[3]。所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而實施舒適護理,護理人員利用專業護理來改善患者痛苦,減輕負面情緒,幫助其平衡內分泌,提升免疫力[4]。
綜上所述,在普外病人圍術期中采取個性化舒適護理,可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進行治療和護理工作,促進和諧關系的構建,滿意度顯著提升,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平.個性化舒適護理在普外病人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藥前沿,2018,8(12): 315-316.
[2] 張瑩,秦冬菊,張慧芳等.舒適護理聯合中醫情志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2):107-109.
[3] 宋文琳.舒適護理在小兒疝氣微創手術治療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12):82-84.
[4] White, William,Brenman, Stephanie,Paradis, Elise et al.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atient Care: Medical Students' Preparedness and Comfort[J].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edicine,2015,27(3):25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