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增珍 尚軍霞
【摘 ?要】目的:對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后,觀察并分析其對改善患者暫時性尿失禁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常規護理方式運用于對照組,將綜合護理運用于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尿失禁發生率、尿失禁持續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尿失禁發生率、尿失禁持續時間低于對照組,其護理滿意度也較對照組高,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可降低患者尿失禁發生率及尿失禁持續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繼續實踐應用。
【關鍵詞】前列腺電切除術;綜合護理;滿意度;暫時性尿失禁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31-01
進行前列腺電切除術的患者,由于手術操作原因,在術后極易發生尿失禁臨床癥狀[1]。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了生活質量。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需要高質量的護理方式來預防和改善尿失禁的發生[2]。現就我院的臨床實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本院于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治療,按照就診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n=40)及對照組(n=40)。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介于59~77歲,平均年齡范圍為(67.11±4.12)歲;依據國際前列腺癥狀進行評分,分值為16~33分,平均分值范圍為(21.31±3.01)分。對照組患者年齡介于59~78歲,平均年齡范圍為(67.98±3.95)歲;依據國際前列腺癥狀進行評分,分值為16~34分,平均分值范圍為(21.71±3.16)分。對兩組患者的職業、受教育程度、年齡差異等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由于病情原因,患者長期受到尿頻、尿失禁等癥狀的折磨,對于手術治療的效果心存疑慮。因此,護理人員要耐心跟患者講解手術治療過程、目的,以及以往的成功案例,來樹立患者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1.2.2膀胱功能鍛煉:鍛煉膀胱功能有利于改善尿失禁,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掌握抑制膀胱收縮的方式。如每次排尿時收縮盆底肌肉,直至緊迫感消失后再緩緩放松,同時延長排尿時間至10min左右,來逐漸增加膀胱容量。
1.2.3尿急控制訓練:指導患者在產生尿意時,不可立即去排尿。讓患者首先做深呼吸放松身體,然后用意識控制憋尿,同時緊緊收縮盆底肌肉。這樣持續進行可有效增加排尿間隔時間和次數。
1.3統計學分析
搜集整理統計數據,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精準處理,通過(
±s)方式對患者尿失禁持續時間予以表示,采用t檢驗;按照(%)對患者尿失禁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進行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尿失禁發生率及尿失禁持續時間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3. 討論
尿失禁是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另患者苦惱,同時弱化了手術治療效果[3]。因此,進行預防及控制尿失禁的發生就顯得意義重大。根據調查顯示,對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后,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成效[4]。
本次研究中,將80例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進行了研究,觀察組應用了綜合護理措施,通過心理護理、膀胱功能鍛煉及尿急控制訓練,消除了患者的焦慮懷疑心理,增強了治療依從性,增加了膀胱容量,減少了排尿次數。根據研究結果所得,觀察組患者的尿失禁發生率及尿失禁持續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對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應采取綜合護理,不僅有效改善了患者尿失禁情況,而且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繼續應用。
參考文獻
[1] 武文華,豐雪榮.綜合護理干預對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焦慮情緒和膀胱痙攣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02:179-180.
[2] 趙麗紅.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膀胱痙攣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8:91+95.
[3] 宋慧,呂紅,盧明英.綜合護理干預對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膀胱痙攣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9,807:23-25.
[4] 王紅英,姚健魁,李元元.綜合護理對前列腺電切除術后患者焦慮情緒及膀胱痙攣發生率的影響評價[J].名醫,2018,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