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敏
【摘 ?要】心理護理是護理工作的必要環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對全球的衛生機構形成了挑戰,戰勝COVID-19刻不容緩。COVID-19的治療不僅要中西醫結合治療,更需要心理護理。因此護理人員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心理狀態,解除其心理壓力,更有利于患者恢復。
【關鍵詞】心理護理;COVID-19;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54-02
引言
現代醫學不僅僅要從疾病本身出發,更要注重心理治療, 所謂“欲治其病先治其心, 必治其身”。采用多種方式的綜合護理,不僅保證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在不斷的被廣大研究者所接受。
COVID-19屬于傳染性疾病,會使患者心理上產生很大壓力,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影響治療,不利于患者恢復[1]。了解患者所思所慮,設身處地的去了解患者心理,對于醫護人員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COVID-19的流行對中國乃至全球都形成了挑戰,并在許多國家迅速蔓延。本文從心理護理的基本現狀、新冠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心理護理對新冠患者的作用等方面進行如下分析,同時給出了自己觀點。
1心理護理的基本現狀
1.1心理護理現狀分析
心理護理是患者治療過程中,由醫護人員通過適當的方式和途徑,積極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從而促進患者恢復的治療方法[2]。
近年來,心理護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當中。雖然心理護理在我國臨床護理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性的發展,但是我國國內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心理護理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方式,具有隨機性,從而影響心理護理的發展。
2 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護理
2.1 COVID-19背景下的心理護理
COVID-19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人類普遍易感,嚴重可導致患者死亡。COVID-19患者大多數為輕癥表現,但是會逐步發展為重癥。張鳳[6]等在調查中,總結出了新冠患者的情緒狀態,患者的言行特點主要有擔心病情進展、擔心治療效果、擔心重復感染等。當我們在通過網絡媒體迫切了解事件的發展結果過程中,其結果常常具有部分負能量,會產生更大的焦慮,增大對危險的預期,如何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平常心,需要合理的心理護理輔助治療。
2.2心理護理在COVID-19 患者治療中的價值
在一定程度上,新冠患者的心理主要包括懷疑心理,恐懼心理,悲觀心理,抑郁心理。心理護理在治療傳染病患者中所致的心理失衡時具有重大意義。大多數傳統治療方法往往操作復雜,而突發事件導致的心理失衡發生急劇,受害人心理壓力大。心理治療目的是幫助受害者解決心理問題,盡快緩解癥狀,克服焦慮、恐懼。
柴雅娜[3]等在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16例患者的護理中,醫護人員要及時詢問患者需求,解決患者困難。周小東[4]提出醫護人員要與有焦慮情緒患者進行溝通,緩解壓力,堅持真誠互動、相互理解。韓慧琴[5]等提出疑似患者被確診為新冠后,應盡早對其開展心理工作,盡可能減少對心理潛在影響。
2.3 心理護理的展望
心理護理在新冠治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體現在患者心理和疾病本身,還可以與生活,健康質量等方面息息相關,其過程是一個動態且連續的系統。各個階段心理問題是不同的,因此如何提高心理護理的質量,仍需現階段護理人員不斷探究和努力。
3 心理護理對新冠患者的作用
新冠患者被確診后會被隔離治療,會產生自卑懼怕心理。心理護理在新冠患者治療中,可以調節患者的心態,改善其不良情緒,減輕心理負擔。
心理護理在治療中具有暗示作用[7]。暗示能影響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活動,積極暗示可以治療和預防疾病。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利于患者身體狀態的康復。在療養中進行積極的心理護理,可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自我改善和自我調節,樹立積極向上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
心理護理在治療中具有疏導作用[1]。新冠患者從確診到進入醫院治療,會產生不良情緒。醫護人員除了對患者進行安慰,幫助其適應外,還需為其創造一個較為溫馨、放松的環境,通過醫護人員營造一種積極樂觀的狀態,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促進身心健康。
4 總結
面對COVID-19疫情,醫護人員應根據不同對象的不同心理問題,采取不同的疏導方法,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心理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要想在新冠患者心理護理方面達到更好的效果,每個醫護人員都要與時俱進,促進醫護人員的素質修養和增強對相關理論水平與實際相結合,多學科交叉學習,相互融合,輔助心理護理,更有利于應對迫切的環境需要。
針對新冠住院患者的特點采取適宜的心理護理對策,首先醫護人員要加強溝通討論,制定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其次要進行宣傳新冠的特點,告知患者防護要求,讓患者明白COVID-19和其他疾病不同。要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告知患者積極心態有利于控制病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有助于增強自身免疫力,加強心理疏導,耐心傾聽,堅持原則,維護診療秩序,積極給予救治,爭取贏得患者的信任[8]。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護理對策。不同年齡患者心理負擔有所不同,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對于兒童患者,他們不善于表達,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細心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和處理。中年和青年具有社會壓力,面對此次巨大挫折,他們會出現嚴重的緊張焦慮,要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變化,給予鼓勵和支持。老年患者常易出現焦慮自責,甚至消極悲觀,變得暴躁,護理人員要給予理解,用善心去感化。
要積極引導,恢復患者的社會適應力。新冠患者由于自卑、悲觀情緒的影響,對社會都存在一定的逃避傾向。在身體允許情況下,應當鼓勵患者下床運動,進行簡單鍛煉,為患者痊愈后回歸社會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 魏善翠.傳染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8):206.
[2] 韓小娟,丁桂梅,鄭寧寧.心理護理在療養康復中的應用價值綜述[J]. 中國療養醫學,2018,v.27(08):29-30.
[3] 柴雅娜,蔡丹丹,蘇靖,金曉靈,彭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16例患者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20,19(03):33-35.
[4] 周小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焦慮恐懼心理的防治措施[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0,32(02):3-5.
[5] 韓慧琴,陳玨,謝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的心理問題和干預策略建議[J/OL].上海醫學:1-9[2020-04-17].
[6] 張鳳,何海燕,曹國強,趙孝英,王亞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患者言行特點分析與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02):16-17.
[7] 張學敏,張月蓮.暗示療法在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1,15(2):95-96.
[8] 程家國,譚曉東,張玲,朱思蓉,姚慧,劉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及隔離留觀者心理狀況的影響因素研究[J/OL].護理管理雜志:1-5[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