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英
【摘 ?要】目的:探討四肢骨折患者手術過程中采取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以及護理措施。方法:在2019年3月到次年4月開展本次研究,期間以我院接受四肢骨折且出現氣壓止血帶相關不良反應的患者30例作為案例進行研究。回顧總結患者手術過程。總結氣壓止血帶相關不良反應以及護理對策。結果:不良反應主要是以止血效果不佳、皮膚瘀斑、水皰、疼痛、休克以及麻痹。結論:針對四肢骨折患者手術過程中采取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以及表現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具備較高臨床價值,可以更好提高四肢骨折手術效益,值得普及。
【關鍵詞】四肢骨折;手術治療;氣壓止血帶;不良反應;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66-01
四肢骨折手術過程中采用止血帶的目的在于控制手術中的出血量,促使手術的視野保持清晰性,可以有效提升手術操作的效率、安全性[1]-[2]。臨床中對于一些畸形愈合、陳舊性骨折以及復雜性四肢骨折患者,因為手術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導致手術中出血風險也比較高,此時采取止血帶時很容易出現各種不良反應[3]。對此,本文以我院部分手術患者為例,探討四肢骨折手術期間氣壓止血帶相關不良反應并總結幾點護理對策。臨床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3月到次年4月開展本次研究,期間以我院接受四肢骨折且出現氣壓止血帶相關不良反應的患者30例作為案例進行研究。30例患者年齡最小7歲,最大69歲,年齡中位數34.25歲。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在手術過程中采用止血帶且出血相關不良反應。
1.2.方法
回顧總結患者手術過程。
1.3觀察指標
總結氣壓止血帶相關不良反應以及護理對策。
2.結果
2.1不良反應
30例患者止血帶使用時間最短46min、最長151min,不良反應主要是以止血效果不佳、皮膚瘀斑、水皰、疼痛、休克以及麻痹。
針對不良反應現象其原因可能為:1、止血效果不佳。止血的成果標準為遠端動脈出血停止、動脈脈搏消失、肢體變白,以取血后手術視野清晰,無滲血,小血管清晰無充盈。反之則為失敗。手術過程中如果止血帶捆綁位置不正確,止血帶捆扎技術不到位,都會導致止血效果不佳現象的發生。手術之前的無驅血或操作不規范都會導致靜脈血殘留,從而影響手術視野;2、瘀斑與水皰。止血帶不合理應用導致止血帶直接壓迫皮膚,壓力點的接觸不平衡也會導致組織發生瘀斑和水皰;3、疼痛。因為手術期間四肢屬于一個麻痹的狀態,此時手術過程中的止血操作疼痛感會導致患者很難耐受,嚴重時會出現煩躁與不安的情緒,此時會影響手術操作的進行。止血帶的使用一般為1h,最多不超過1.5h。止血帶袖帶寬大于壓力不合理時,會導致肢體遭受比較強的壓力影響,此時會導致疼痛感提高,從而提升組織壞死風險;4、休克。止血帶使用后的休克主要是以惡心、頭暈以及出汗為主,血壓下降且心率提升。其原因在于血液大量涌入到患肢,血液壓力提升,缺血肢體的無氧代謝提升后,撒UN性代謝產物對于血管擴張的刺激會增強,從而導致回心血流量減少,從而形成血壓下降;5、麻痹。氣壓止血帶部位使用不規范會導致麻痹癥狀的發生,出現運動功能障礙;6、肺栓塞。止血帶使用之后患者的靜脈瘀血會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會導致肺栓塞現象的出現。
2.2護理對策
1、止血效果不佳。手術開始之前需要先檢查止血帶的氣囊是否存在漏氣問題,并以固定人員進行責任性檢查。止血帶捆綁在上臂1/3或下肢1/3位置時,止血帶氣囊應當靠近內側,提高大動脈壓迫效果。正確掌握驅血的方式,將患側適當抬高,通過肢體遠端向近端形成一個環繞性拉力,促使肢體組織實現對血管的壓迫,去學帶產道到距離止血帶部位5cm位置。充氣完成之后做好對壓力帶張力的檢查,同時需要檢查折疊、扭曲等問題是否存在。在去掉止血帶之后需要做好肢體遠端末梢循環的改善,如果存在蒼白或無回血則成功;2、瘀斑與水皰。止血帶應當不直接捆綁在肢體上,采用止血帶的部位需要先墊敷料與毛巾,根據手術預期情況,如果手術時間比較長則采取更厚的墊料。捆綁止血帶之后需要采用1層護皮膜;3、疼痛。在止血帶方面的使用應當嚴格控制,準確的記錄并提示術者與麻醉師,定期進行放氣,2次間隔應當保持在15min以上。采用適當的止血帶,止血帶的寬度與長度都應當保持個體化,滿足手術操作需求的同時盡可能應用寬止血帶,緩解疼痛風險。如果手術時間比較長,器械護士可以輕柔按壓止血帶位置,并詢問患者的感受,期間做好心理支持;4、休克。止血帶放血速度應當適宜,以1min以上為標準,期間做好對體征的檢測。同時加快輸血輸液的速度,預防止血帶使用后血壓下降的風險。如果雙側肢體同時進行手術,則需要分兩次放血;5、麻痹。記錄止血帶使用時間,一般單詞使用時間不超過1h。預防長時間缺血而導致神經損傷;6、栓塞。手術之前需要先做好全面性的實驗室檢查,如果屬于下肢高血栓高風險患者,需要在手術中注重血栓脫落,同時采用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預防肺栓塞風險。
3討論
四肢骨折手術屈肌腱采用氣壓血帶可以有效的減輕手術過程中的出血情況,從而把保障手術的進展進度[4]。但是因為氣壓止血帶的使用期間存在許多的不良反應風險,所以如何控制不良反應并提高手術綜合效益顯得非常重要[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不良反應主要是以止血效果不佳、皮膚瘀斑、水皰、疼痛、休克以及麻痹。在四肢骨折手術過程中,采用氣壓止血帶很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不良反應表現比較多,臨床中需要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規避不良反應,減輕患者的負面感受。
綜上所述,針對四肢骨折患者手術過程中采取氣壓止血帶的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以及表現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具備較高臨床價值,可以更好提高四肢骨折手術效益,值得普及。
參考文獻
[1] 胡娟娟,高興蓮,王曾妍.基于肢體動脈血流阻斷壓設置止血帶壓力值在膝關節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331-333.
[2] 趙孟磊.對四肢骨折術后患者使用兩種不同方式鎮痛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8,31(2):135-136.
[3] 羅建宏,蘆國芳.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圍手術期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預后的影響[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18,34(2):244-245.
[4] 馬春紅.濕潤燒傷膏預防氣壓止血帶致皮膚損傷療效觀察[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9,31(2):132-135.
[5] 趙劍峰.四肢骨折并創傷性休克的救治措施與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14(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