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金晶
【摘??要】目的:分析康復護理應用于針灸治療頸椎病中的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18.5-2019.5期間本院收治的120例頸椎病患者當作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針灸治療,根據病例單雙號將其分為護理A組(常規護理)與護理B組(康復護理),每組各60例。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B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護理A組(P<0.05)。結論:在針灸治療頸椎病中應用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臨床效果,具有積極影響作用。
【關鍵詞】頸椎病;針灸;康復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號】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75-02
頸椎病屬于臨床的一種常見病,其是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發病因素多與骨質增生、韌帶增厚及頸椎長期勞損等相關,患者常感到明顯的頸椎疼痛,嚴重影響正常生活[1]。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較大改變,導致頸椎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高且年輕化趨勢[2]。目前,臨床對于頸椎病常采取針灸治療,但還需一個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配合,以取得更理想的臨床效果。因此,本文就此分析康復護理應用于針灸治療頸椎病中的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20例頸椎病患者當作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針灸治療,根據病例單雙號將其分為護理A組(常規護理)與護理B組(康復護理),每組各60例。護理A組:男女比例為37:23,年齡34-81歲,平均年齡(54.37±3.35)歲。護理B組:男女比例為38:22,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5.12±3.14)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基本一致(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針灸治療,主穴:項叢刺(平風府穴旁開中線0.5寸、1寸、1.5寸,左右各取3穴),C2-7頸夾脊(每次取3-4對夾脊穴);配穴:項背板滯者加肩外俞、秉風;頭暈者加風池、天柱、百會;偏頭痛者加頭維、太陽、合谷;手麻者加肩貞、臂臑、曲池、外關、八邪;交感神經型配大椎、內關、神門。留針20min,隔日一次。
護理A組采取常規護理,如:指導用藥、健康教育、一般護理等。
護理B組采取康復護理,具體為:(1)生活護理:向患者仔細講解日常生活中正確的頸部保暖方法,并告知患者頸部保暖的重要性,幫助其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不良生活方式。(2)心理護理:由于患者長時間頸部不適,故其極易產生各種不良心理情緒,從而不配合治療與護理,進而對病情康復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準確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然后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充分解釋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并可針對性地鼓勵及說服患者引入成功的醫療記錄,從而增強康復信心,緩解甚至消除不良心理情緒,使患者更積極地配合治療。(3)康復鍛煉: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做頸椎康復操,包括:①與項爭力:兩腳分開,距離和肩同寬,雙手叉腰,抬頭看天,然后復原,再低頭看地,復原。②往后觀瞧:頭頸往左后方旋轉,然后復原,再往右后方旋轉,復原。③頸項側彎:頭頸往右側方向側彎,然后復原,再往左側方向側彎,復原。④前伸探海:頭頸往前伸,并側轉于右前下方,眼視前下方(類似窺探海底),然后復原,再將頭頸往前伸,并側轉于左前下方,眼視前下方,復原。⑤回頭望月:頭頸往右后上方進行旋轉,眼視右后上方(類似看向天空中的月亮),然后復原,再將頭頸往左后上方進行旋轉,眼視左后上方,復原。⑥頸椎轉環:頭頸往左環繞一圈,再往右環繞一圈。上述動作重復均需重復12-36次。(4)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食高鈣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并可在日常飲食中適量添加具有補腎填髓功效的食物,如:黑芝麻、胡桃等。
1.3 觀察項目
比較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效果,評定標準[3]:治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頸、上肢功能均全部恢復正常,肌力正常,可正常進行工作與勞動;顯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頸、肩背疼痛癥狀有所減輕,頸、上肢功能也得到一定改善;有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得到一定改善,但頸、肩背仍存在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后加重;無效:癥狀無改變。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護理A組的60例患者中,有8例為治愈,有22例為顯效,18例為有效,12例為無效,其臨床總有效率為80.00%(48/60),而在護理B組的60例患者中,有18例為治愈,有25例為顯效,15例為有效,2例為無效,其臨床總有效率為96.67%(58/60),護理B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護理A組(X2=13.484,P=0.001)。
3 討論
在祖國醫學中,頸椎病屬“痹證”范疇,其發病主要和過度勞累相關,不通則痛[4]。目前,臨床常采取針灸來治療頸椎病,但為了更進一步緩解患者的頸背疼痛與關節僵硬等癥狀,還需一個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配合。
有相關研究表明[5]:康復護理應用于針灸治療頸椎病中可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有利于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本文研究發現:護理B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護理A組(P<0.05),提示康復護理具有更佳的臨床效果,與上文所述基本一致。這是由于康復護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其可給通過生活護理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并促進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十分有益于緩解各種臨床癥狀;心理護理則是患者正確認知疾病,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緒,從而提高依從性,樹立康復信心;功能鍛煉則可有效增強頸背部肌肉力量,并可維持頸椎穩定性,從而可有效減輕疼痛與緩解肌肉痙攣,最終達到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針灸治療頸椎病中應用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臨床效果,具有積極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桂紅,許淑仙.針灸聯合理療康復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24):3010-3013.
[2] 牟秀云,賈紅玲.綜合護理干預對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8):1265-1267.
[3] 陳海燕,韋衡秋,覃勤, 等.“治未病”健康教育路徑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4):138-139.
[4] 黃英華,張金龍.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5):88-89.
[5] 羅瑩.頸椎保健操在頸椎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與療效觀察[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8,32(4):49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