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玲
【摘 ?要】目的:研究護理干預對小兒腺病毒肺炎的影響。方法:2017年7月-2019年8月期間,選擇我院71例小兒腺病毒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35例)和對照組(36例),分別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兒的癥狀消退時間、住院時長、肺功能狀況、護理滿意率。結果:首先對比癥狀消退時間、住院時長,研究組低于對照組,數據顯現出差異,P<0.05;其次對比肺功能狀況,研究組優于對照組,數據有差異,P<0.05;最后對比護理滿意率,研究組高于對照組,數據有差異,P<0.05。結論:對于小兒腺病毒肺炎采取針對性較強的護理干預時效果更為顯著,癥狀消退時間和住院時長明顯縮短,同時護理滿意率得到提升、肺功能狀況得到改善,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護理干預;小兒;腺病毒;肺炎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80-02
在臨床兒科中,腺病毒肺炎的發病率比較普遍,并且該病癥狀十分嚴重,多發生在三周歲以下的幼兒人群[1]。一般在腺病毒感染初期,患者會出現炎癥;而隨著病程加劇,會累及患者重要臟器器官,有個別患者也會出現明顯的中毒癥狀,致死率較高。在治療方面,雖然目前醫學水平有了較高提升,病死率得到控制,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在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措施同樣十分重要。因此本文試分析針對性護理對腺病毒肺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7月~2019年8月,選擇我院71例小兒腺病毒肺炎患者,以隨機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0.36~3歲,平均年齡(1.68±0.19)歲;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0.41~3歲,平均年齡(1.59±0.24)歲。對比以上資料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皆被確診為腺病毒肺炎,且未接受其他治療;家屬知情研究,簽訂同意書;經我院醫學倫理會批準。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臟器類疾病;患有嚴重傳染病;家屬反對研究;擬納入或已被納入其他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主要內容為日常性的體溫檢測,生命體征變化監控,基礎性護理。
研究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為,(1)在患兒入院初始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同家屬展開溝通,針對患兒的實際病情做詳細說明;另外需要對整體的治療方案進行講解,在取得家屬信任度的同時提高后續醫患間的配合程度。(2)患兒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需要有意識地為其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每日早晚各兩次對病房進行全面消毒;同時與家屬達成協議,必須限制探視人員進入病房,在必要情況與患兒接觸時需要佩戴口罩,對身體進行全面消毒。(3)在護理期間患兒可能發生并發癥,例如出現缺氧癥狀。護理人員應當及時加大吸氧量,若在此期間發生呼吸衰竭癥,除了采取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外,需要立即報備主治醫師,同時對期間發生的各項并發癥進行詳細記錄。(4)為了促進康復,護理人員需要輔助患兒保持半臥位姿勢——將頭部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患兒出現劇烈咳嗽時,禁止立即抱起,以防止痰液發生堵塞,應當鼓勵患兒進行咳嗽,防止痰咽下咽引起腸胃感染。(5)由于腺病毒肺炎患兒會出現持續發熱癥狀,在此期間口腔分泌物會大大減少,在無形中加劇了細菌的繁殖,容易引發口腔潰瘍等口腔感染問題。針對這一狀況,護理人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患兒多飲水,同樣在飲食結束后應當用生理鹽水進行口腔消毒。
1.3觀察指標
比較癥狀消退時間、住院時長,對比內容為退燒時間、消咳時間、啰音消退時間、住院時長。
比較肺功能指標,內容為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流速(PEF)、最大呼氣流量(MEF)。
比較護理滿意率,評價維度分為滿意、良好、一般、不滿意。護理滿意率=滿意+良好+一般/71*100%。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0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
檢驗、%表示。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癥狀消退時間、住院時長對比
經護理,研究組患者的退燒時間、消咳時間、啰音消退時間、住院時長指標優于對照組,對比數據具有差異性,P<0.05。
2.2肺功能指標對比
經護理,研究組患者的FEV1、PEF、MEF指標優于對照組,對比數據具有差異性,P<0.05。
2.3護理滿意率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率為97.14%,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7.77%。對比數據具有差異性,P<0.05。
3 討論
在此次研究中,比較癥狀消退時間、住院時長,研究組低于對照組,數據顯現出差異,P<0.05;另外比較肺功能狀況,研究組優于對照組,數據有差異,P<0.05;最后對比護理滿意率,研究組高于對照組,數據有差異,P<0.05。具體分析為:一般患兒在感染腺病毒肺炎后,因為其氣管黏膜功能未發育成熟,對病毒的清除能力較差,致使感染后病情變化差異較大,所引起的并發癥較多,嚴重時危及生命,后果極其嚴重[2]。另外考慮到該病的易發人群主要集中在三歲以下的嬰幼兒,這類患者基本缺乏正常的溝通能力,因此病情一旦起伏不定,家屬會表現出焦躁,嚴重時導致醫療糾紛[3]。可以說護理過程中正確的心理疏導可以有效對家屬進行安撫,同時提高醫患間的配合程度。因此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幫助患者家屬正確認識病情具有深遠意義。除此之外,對病房環境的護理以及各類并發癥的護理也是此次針對性護理中的關鍵所在,因為保證患兒的病房環境可以有效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有效的并發癥護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預防并發癥發生,即便在發生時也能采取有效干預措施,防止并發癥進一步惡化[4]。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指導患兒采取正確的休息體位,促進呼吸道通暢;通過正確的飲食指引和必要的消毒降低口腔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黃崇剛,成黎,宋亞娣.小兒重癥腺病毒肺炎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特征及高危因素探討[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9,40(10):1221-122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兒童腺病毒肺炎診療規范(2019年版)[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9,12(3):161-166.
[3] 劉丹瑜(綜述),談定玉,徐軍,等.非免疫缺陷成人重癥腺病毒肺炎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11):1049-1053.
[4] 張偉,王九萍,陳麗,etal.成功救治重癥腺病毒肺炎一例[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8,36(9): 57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