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
【摘 ?要】通過研究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家庭護理對其術后自我管理的影響,為這一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實驗組(有家庭護理)和對照組(無家庭護理)的方法對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6月1日在心內科行PCI術后的患者共200人進行以患者自評的方式進行術后恢復情況的測定結果。結果實驗組(有家庭護理)和對照組(無家庭護理)在身體素質、心理狀態、社會關系、生活環境、與精神寄托五個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O.01) 。結論經皮冠脈支架置入術后患者的家庭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減輕不適,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家庭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85-02
隨著我國冠心病發病率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已經成為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手段[1]。PCI術是通過支架撐開堵塞的血管,從而改善心臟供血,緩解不適癥狀,但是不能從根本上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研究顯示[2],PCI術后發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的概率仍然高達20%以上。PCI術后家庭護理可有效降低心臟事件發生率和再次住院率,提高生存質量[3]。本文通過對PCI術后患者現狀研究、家庭干預進行綜述,為這一類人群術后康復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2019年1月一2020年6月行PCI術后病人200人,其中男105例,女95例,年齡40歲~65歲,平均59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0例病人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進行定期家庭隨訪,并加強家庭護理。兩組人在性別、年齡、病情、治療情況、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定期家庭隨訪指導.定期復查,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家庭護理,觀察12個月,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冠狀動脈再狹窄及術后恢復情況。
1.2.2 制定家庭護理方案 ,采取病人及其家屬參與原則,努力與家屬協調病人出院后的護理計劃,制定目標,家屬參與共同制定病人的健康教育,并監督實施。以此來達成護患雙方在護理過程中的共識,有效地提高病人依從性。
家庭護理中家屬作為病人的主要支持系統,對病人疾病相關知識的信息需求迫切而具體。由經過嚴格專項培訓的護士指導病人家屬掌握病人的疾病、飲食、藥物及康復過程中所需相關知識,掌握照護技能及突發心絞痛、心力衰竭的緊急處理和呼叫途徑、求助方式,熟練掌握心肺復蘇術等,滿足病人家屬的信息需求,消除其疑慮、顧慮[4]。與家屬和病人共同尋找日常生活中最佳援助方法;積極調動家屬的主觀能動性,使病人家屬以滿腔的熱情、激情參與到病人康復計劃實施中來。正確地介入病人疾病恢復過程,充分發揮病人康復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依從性,為病人身心康復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2.結果
冠心病PCI患者出院后進行家庭護理的患者在在身心健康,遵醫行為,術后依從性以及精神狀態等方面都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在出院一年內都能按醫囑服用抗凝藥物,保持情緒穩定,堅持飲食療法以及戒煙限酒,術后復發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
3討論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為成員提供支持、資源、服務及其他形式的幫助[5]。當成員遭受病痛成為病人時,家庭成員可通過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饋來緩沖病人的精神壓力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通過家庭成員有效護理,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加強家庭成員間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提高親密度,調動整個家庭的自我保健意識,對于家庭成員來說,其日常生活質量得以提高,也是最好的健康促進;同時能給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疏導,使其情緒穩定,滿足其感情、親情需求,幫助病人以良好的心態對待疾病,樹立健康信念,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遵醫行為,減少冠狀動脈再狹窄,促進病人康復,進而提高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大一.心臟病人精神衛生培訓教程[M3.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17.
[2] 晏文娟,蔡春連,涂先桃.家庭干預對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系統評價U1.當代護士(下旬刊),2oi6,5(8):22—25
[3] 林鳴芳。趙艷玲.惡性腫瘤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特征及存在問題[J]_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8B):39—40.
[4] 李惠艷.家庭支持度對放射治療病人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6C):1664—1665.
[5] 中華中醫藥學會介入心臟病學專家委員會.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前后抑郁和(或)焦慮中醫診療專家共識 .中醫雜志,2(15),56(4):35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