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 張莉莉 江燕 趙鵬威 楊高梅
【摘 ?要】目的:總結食道癌根治術后患者不置胃管及腸內營養(yǎng)管的護理體會。方法:選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例食道癌根治手術患者術后不置胃管及腸內營養(yǎng)管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快速康復護理的實施效果。結果:6例食道癌根治術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中無中轉開胸手術,手術時間 240-320 min,術中出血量300-500ml,住院時間 21-25 天,其中有一例因切口輕度感染住院天數(shù)為25天,術后均未引起嚴重并發(fā)癥,恢復良好。結論:食道癌根治術后不置胃管及腸內營養(yǎng)管患者可以最大程度減輕術后疼痛及不適感,由此,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早,呼吸道管理配合好,進食時間早,康復更快,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等優(yōu)點,同時經(jīng)過圍手術期護理團隊的嚴密精心的優(yōu)質護理干預為食道癌根治術后不置胃管及腸內營養(yǎng)管的實施增加了安全的醫(yī)療保障,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關鍵詞】食道腫瘤;根治術 ;胃管及腸內營養(yǎng)管;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88-01
食道癌是臨床上一類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均以中老年居多,高原地區(qū)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平原地區(qū),該病常合并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等病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均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1]。手術治療是目前食道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由于手術時間長,吻合口多,術后留置管多,對機體損傷較大,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本次報道打破術后常規(guī)留置胃管及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首先術后可大大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及不適感,其次術后患者下床活動早,進食時間早等優(yōu)勢,術后并及時進行有效的專科呼吸道護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加速患者康復,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現(xiàn)將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3月共6例為研究對象,男4例,女2
例,年齡范圍在51-70歲,平均年齡為 64 歲。
1.2方法
6例研究對象均在全麻胸腹腔鏡下行食道癌根治術。手術均順利,1例傷口輕度感染,其余恢復良好。術后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包括心理護理、呼吸道護理、早期活動指導以及早期營養(yǎng)支持等。
2.護理
2.1術前
2.1.1心理護理干預:惡性腫瘤患者極易產(chǎn)生恐懼、焦慮的心理狀況。因此,加強患者心理護理極為重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告知疾病相關知識及手術治療的原則及注意事項等,從而提高其疾病的認知度、重視度以及了解度,最終達到護理配合性與主動性。
2.1.2術前呼吸道準備:術前指導禁煙,教會患者練習腹式呼吸,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肺功能鍛煉。(1)深呼吸方法:囑患者緩慢深呼吸,吸氣末停止1-2秒后緩慢呼氣,有助于肺部分泌物排出及改善靜脈血流回心,增加呼吸機和控制短促呼吸,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產(chǎn)生,從而防止肺泡塌陷,獲得最大通氣量[2]。(2)咳嗽法:首先凈化呼吸道,協(xié)助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四肢自由放松,深吸一口氣,屏氣3~5秒。用力從氣管深處咳出,避免僅在喉頭發(fā)出聲音而作無效咳嗽。并讓病人及家屬了解咳嗽咳痰的重要性,避免術后因傷口疼痛而懼怕咳嗽以致造成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
2.1.3術前飲食支持:能進食者,指導進蛋白質、維生素或熱量豐富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對于無法進食者,應遵醫(yī)囑適當補液及時糾正患者貧血或低蛋白血癥,以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
2.2術后
2.2.1生命體征的觀察: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注意體溫、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情況,及時告知醫(yī)生。
2.2.2加強呼吸道的護理:患者術后回病房麻醉未清醒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誤吸。麻醉清醒后血壓平穩(wěn)應改為半臥位以利于呼吸及引流,術后1-3天為肺功能恢復的黃金期,可以有效防止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因此術后第1-3天護士應親力親為鼓勵及協(xié)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由于術后傷口疼痛患者不敢咳嗽,再加上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我們應耐心向患者說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可定期加入霧化吸入、以達到稀釋痰液,同時配合叩背,促進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以防止術后發(fā)生肺不張及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
2.2.3疼痛的護理:與患者及家屬講述術后疼痛原因,并結合患者的興趣愛好,給予有效分散注意力,或進行咳嗽咳痰時家屬可穩(wěn)住傷口,以緩解疼痛感。夜間保持病室內的安靜,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并結合患者的疼痛實況,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處理。
2.2.4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及觀察:保持胸腔閉式引流的通暢,重建胸腔內負壓,促進肺的膨脹,減少肺不張及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密切觀察胸腔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若每小時引流大于200ml,持續(xù)3小時則提示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立即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若引流液為黃色或暗紅色黏糊狀、渾濁的稀薄膿液或乳糜狀,說明有吻合口瘺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進行相應處理[3]。
2.2.5口腔護理干預:因術后吻合口與口腔距離非常近,所以口腔真菌感染引發(fā)下部食物吻合口感染的幾率較大,故手術后對口腔護理的清潔尤為關鍵,主要采用具有殺菌作用的含漱液處理,防止口腔感染的發(fā)生。
2.2.6飲食護理干預:食道癌根治術后需嚴格禁食禁水,因無胃管及腸內營養(yǎng),給予全胃腸外營養(yǎng)支持,術后3-4天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指導飲水,每次20-50ml以此遞增,并密切觀察頸部傷口敷料情況,若無不良反應逐漸進食流質、半流質、軟食及普食。進食原則為循序漸進、少食多餐、細嚼慢咽。
2.2.7早期下床活動:術后當天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適當床上活動四肢,術后第1天協(xié)助坐于床邊,進行床邊活動以及病區(qū)內活動,活動時嚴格注意各類引流管的固定保護,術后第2天,循序漸進結合病人術后恢復實況增加活動量,科學的運動鍛煉,可促進肺功能快速恢復,促進腸蠕動,且可避免術后腸粘連及雙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
總結
通過6例食道癌患者的術后護理,體會到,術后不置胃管及腸內營養(yǎng)管確實有效大大減輕疼痛感及不適感,患者術后配合程度增高,再加入優(yōu)質的專科護理對降低食管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死亡率有及其重要作用,在護理工作中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加強對呼吸系統(tǒng)的護理,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心功能的監(jiān)護,皮膚護理及心理護理,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以提高患者手術成功率及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牡丹,沈惠青.預見性護理在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切除患者手術中期護理管理的應用.護理與康復.2017.16(3):28~29.
[2] 王麗華,崔素雯.危重病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0:132-157
[3] 莊嬋音.食道癌術后并發(fā)癥吻合口瘺的護理[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0.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