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玲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的患者98例,采用奇偶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49例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生命體征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各項臨床指標、術中生命體征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配合干預可縮短治療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手術室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91-01
近些年,結腸癌發病率與日俱增,該疾病好發于中老年群體,如不及時加以控制極易引發腸梗阻,臨床多采取手術治療。現階段,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以其手術切口小、對患者胃腸道刺激較小、有助于其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等優勢廣泛應用于治療當中[1]。為了進一步提高手術安全性,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采取手術室護理配合計劃極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的患者98例,采用奇偶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納入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結腸癌診斷標準,符合手術適應癥,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其他腫瘤疾病以及無法語言溝通者。對照組年齡在43-78歲之間,平均(63.1±4.4)歲,男28例,女21例;研究組年齡在44-77歲之間,平均(63.2±3.7)歲,男27例,女22例。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研究組:實施手術室護理配合干預。
(1)術前護理配合:協助患者做好術前腸道準備,進行術前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常規、心電圖等,確保患者各項指標符合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適應癥,簽好手術知情同意書。評估患者術前心理狀態,對存在恐懼心理的患者給予心理疏導緩解其心理負擔。
(3)術中護理配合:①巡回護士協助麻醉師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為患者調整體位,取膀胱截石位,連接好手術使用的腹腔鏡、電凝器等設備。將手術器械放在手術醫生方便拿取的位置,監測患者生命體征。②器械護士在術前半小時將手術臺清洗干凈,擺放好手術需用的內鏡、器械、導光纖維、藥物、敷料等。提前將Trocar安裝好,在傳遞手術器械時動作要輕[2]。對患者會陰部進行消毒,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并調節好二氧化碳的流量,在患者肚臍上緣作一個切口(1.5-2.2cm),配合醫生進行穿刺工作,對其穿刺部位進行消毒。術中配合醫生的各項操作,在切斷腸系膜下血管時立即用生物夾夾住出血的血管進行止血。檢查切割縫合器的閉合狀況,在取出腫瘤標本后立即其封閉并使用無菌袋取出標本。關腹前清點器械,確保腹內氣體放盡避免發生術后并發癥。
(3)術后護理配合:患者取平臥位,及時將二氧化碳氣腹肌關閉并切斷所有電源,清洗手術器械并進行消毒。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生命體征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以(
±s)表示計量型數據,用T檢驗;以[n(%)]表示計數型數據,用X?檢驗,P<0.05表示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情況。
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道恢復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指標。
結果顯示,手術結束時,研究組心率、呼吸頻率以及動脈壓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結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多發于中老年男性群體。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方式[3]。目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當中,但手術存在一定的入侵性,術后可能存在一些并發癥,為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降低術后并發癥,采取有效的手術室護理配合方案極為重要。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配合干預可縮短治療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沈丹.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6):117.
[2] 王艷艷.手術室護理配合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的效果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9,39(7):50-51.
[3] 李燕妮.手術室配合護理干預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的療效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9,39(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