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東
【摘 ?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于預防接種百白破疫苗不良反應的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社區86例接種百白破疫苗的嬰兒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以數字隨機法將其分作兩組,各組43例。其中甲組嬰兒采用基礎管理方式,乙組嬰兒采取護理干預方式,對兩組嬰兒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實施接種之后,甲組嬰幼兒發熱發生率為27.91%,明顯高于乙組的4.65%,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嬰幼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88%,明顯高于乙組的6.98%,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行百白破疫苗接種的嬰幼兒采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少嬰幼兒接種后的發熱及不良反應,該方法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百白破疫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08-01
針對兒童進行百白破疫苗預防接種主要是為了增強兒童機體免疫力,抵抗傳染病的效果。像白喉、百日咳及破傷風等傳染病對人類生命健康有著嚴重的威脅,特別會給幼兒患者帶來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等影響,嚴重時還會威脅到生命健康。針對以上是那種傳染病,百白破疫苗預防接種較其他疫苗而言應用較為廣泛,但容易對嬰兒及兒童造成不良影響,容易致使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當務之急是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方法[1]。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的86例對象均選自我社區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進行百白破疫苗預防接種的嬰兒中,以數字隨機法將其分作兩組,各組43例。甲組包括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處于3個月至10個月之間,年齡平均在(4.76±0.12)個月;乙組包括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處于4個月至9個月之間,年齡平均在(5.07±0.23)個月。兩組嬰兒的臨床資料對比(性別、年齡)沒有顯著的差異,可以實施進一步對比,P>0.05。
1.2方法
甲組給予常規管理:行預防接種前向家長了解嬰幼兒的情況,提前告知百白破接種時存在的不良情況,對家長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接種前仔細進行各項信息核對,叮囑家長接種后讓孩子多飲水,在接種后若嬰幼兒體溫超過38.5℃,需進行退熱處理,若產生硬結及紅腫等情況,需用溫開水進行熱敷,在接種24d后仍然存在紅腫情況,使用50%的硫酸鎂進行熱敷處理。此外,保持接種室的干凈整潔,常備血壓計、溫度計、急救用品、腎上腺素等,所有嬰幼兒接種之后需留院觀察30min,無異常情況方允許回家。
乙組在甲組基礎上給予進一步的護理干預:(1)在進行預防接種之前,需仔細詢問嬰幼兒的情況,并向嬰幼兒家長了解孩子既往病史、接種過敏史及近期健康狀況,將行百白破接種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發熱、紅腫、無菌性化膿等不良情況提前告知家長,對家長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在嬰幼兒接種之后叮囑家長多讓孩子飲水。注意嬰幼兒正確的接種部位在上臂外側三角肌處并在實施接種之前對疫苗信息、嬰幼兒信息進行仔細的核對。(2)在預防接種完成之后,若嬰幼兒體溫高于38.5℃,則需立即對其進行退熱處理。(3)在接種之后若產生硬結及紅腫等情況,需用溫開水進行熱敷,在接種24d后仍然存在紅腫情況,使用50%的硫酸鎂進行熱敷處理。(4)在嬰幼兒接種6h之后,可采用退熱藥對嬰幼兒接種部位實施熱敷,每天3次,每次在15min為宜,連續熱敷3d,切忌避免撓抓。為避免嬰幼兒實施預防接種后出現接種部位感染及著涼等情況,若發現嬰幼兒接種后存在高熱不退且反復發作的情況,則應立即就診[2]。
1.3指標觀察及效果判定
觀察兩組嬰幼兒發熱及不良反應狀況。分為強、中、弱三個程度。若嬰幼兒體溫高于38.6℃、存在局部淋巴結腫大的情況,且紅腫直徑較大,則為強度;若嬰幼兒體溫在38.6℃以上,存在低熱情況,且局部有紅腫,直徑一般,則為中度。若嬰幼兒體溫處于正常水平,局部紅腫直徑較小,且局部淋巴結無腫大,則為弱。
1.4數據統計處理
本研究所獲的所有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例(%)] ”表示,用“χ2”檢驗;用“(
±s)”表示計量資料,選擇“t”進行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嬰幼兒發熱情況
實施接種之后,乙組嬰幼兒發熱發生率為4.65%,明顯低于甲組的27.91%,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比兩組嬰幼兒不良反應情況
乙組嬰幼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8%,明顯低于甲組的34.88%,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百白破”指的是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這3中傳染疾病,百白破疫苗主要用于3個月到6歲的兒童,嬰幼兒接種百白破疫苗后,機體內的抗體能夠維持10年至15年左右[3],能夠有效促進嬰幼兒機體免疫力的提升,該方法在我國運用較為廣泛。但對嬰幼兒采用此種接種方式后,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這類不良反應通常包括硬結節、發熱、不同程度哭鬧不安、驚厥、抽搐及過敏等。因此,對行接種后的嬰幼兒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針對行百白破疫苗接種的嬰幼兒給予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接種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單國琴.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07):178-179.
[2] 高靜,錢國友.家長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對兒童百白破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7):31-32.
[3] 劉燕.減少預防接種百白破疫苗不良反應的護理措施探討[J]. 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3):184-185.